





[摘 要]以中國知網收錄的2012—2022年圖書館閱讀推廣核心論文為數據來源,利用Citespace可視化分析,分別繪制作者和機構共現、關鍵詞聚類、關鍵詞突現和時間線圖譜,并結合文獻分析研究主題的演進路徑和熱點,從精準化閱讀推廣、家庭閱讀推廣、閱讀推廣人才培養、閱讀推廣標準規范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預測我國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研究趨勢。
[關鍵詞]圖書館 閱讀推廣 Citespace 知識圖譜
[分類號]G252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工作。2012年“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連續9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2018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通過立法保障全民閱讀工作。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
閱讀服務是圖書館的基礎服務,圖書館在推進全民閱讀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近年來,閱讀推廣作為面對信息環境變化而發展的新型服務,已經成為圖書館主流服務之一,也是圖書館學最活躍的領域之一。閱讀推廣相關理論和實踐隨著圖書館界和相關學界的研究不斷豐富。
1 數據來源、理論基礎和研究思路
將中國知網作為來源數據庫,以“圖書館*閱讀推廣”為主題,文獻來源選擇“CSSCI”和“北大核心”,時間范圍設為“2012—2022年”進行高級檢索。截至2023年1月10日,共檢索出1772篇文獻,剔除會議報道、新聞報道、序言、書評等,得到1699條有效數據。
知識圖譜的研究對象是科學知識,結合文獻計量學與信息可視化技術,將抽象科學信息轉化為可視化的空間結構和圖形,目的是顯示科學知識發展進程與結構關系,進行知識發現[1]。知識圖譜工具Citespace軟件由美籍華人陳超美開發,該軟件利用學術文獻中作者、期刊、關鍵詞等相互關系,以可視化形式展現科研趨勢和動向[2]。
使用Citespace6.1.R6版本,將1699條數據導入軟件, 時段設置為2012—2022年,主題詞來源選擇文獻標題、摘要、關鍵詞和標識符,并將時間切片TimeSlicing設為1,以表示研究的單位時間為一年。從作者、研究機構、關鍵詞等方面繪制知識圖譜,分析國內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研究現狀和演變特征。
2 研究現狀的可視化分析
2.1 研究趨勢分析
文獻發文量、被引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領域的學術研究趨勢。知網指數檢索以海量文獻為基礎進行數據分析,通過折線圖的方式展示檢索詞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研究變化趨勢。學術關注度統計文獻發文量趨勢,媒體關注度統計報紙文獻發文量趨勢,學術傳播度統計文獻被引量趨勢。從3個維度展示近十年的關注度變化,見圖1。
從圖1中看出,2012—2022年關于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研究持續受到關注,發文量和被引量變化趨勢一致。2012年發文量為155篇,2019年達到峰值1313篇。2020—2022年發文量有所下降,但是數量均超過八百篇,且媒體關注度持續增長,表明閱讀推廣在這10年間一直是研究熱門。從學術傳播曲線來看,被引次數整體呈增長趨勢,尤其是2020年以前,曲線處于持續上升狀態,反映出此階段研究速度較快。和發文量對應,2020—2022年曲線也呈下降趨勢,表明研究速度有所減緩。
綜上所述,以2020年為臨界點,之前為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的高速發展期,2020—2022年研究發展相對減緩。究其原因,分析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微信公眾號歷年推文及中國圖書館學會年報[3],發現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圖書館閱讀推廣以線上開展活動為主,活動次數和形式受到一定限制。
2.2 核心研究作者及機構分析
核心研究作者及機構代表了該領域的研究前沿,關注核心研究作者及機構能夠更好地掌握該領域的研究趨勢。筆者利用Citespace聚類分析功能,Node Types同時選中“Author”和“Institution”,對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領域的作者和機構聯合分析,見圖2。圖中字體的大小代表作者和機構的影響力,字體越大,表明作者和機構的影響力越大。
從圖2中看出,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有著較大的影響力,和其他機構之間的連線也最為密集。排在其后的是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深圳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和安徽大學管理學院。由此看出,圖書館閱讀推廣核心研究作者主要是知名高校信息資源管理學科教學科研人員和各類圖書館員。
從核心研究作者來看,華東師范大學的范并思發文量最多,為21篇。根據普賴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計算公式“Mp≈0.794*[NpmaxNpmax]”(Mp表示核心作者的最低發文量,Npmax表示發文最多的作者論文數),計算出Mp值為3.43,采用取整原則,認定發文量達到4篇及4篇以上的為核心作者,共有24人。其中,南京大學的徐雁、陜西科技大學的惠涓澈、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的劉時容、四川大學的李桂華、安徽大學的嚴貝妮、重慶大學的楊新涯和深圳圖書館的吳晞發文量均超過7篇。另外,部分機構圍繞核心研究作者形成了研究團隊。如以范并思、王丹為代表的華東師范大學團隊,以徐雁、曹娟為代表的南京大學團隊,以王宇、王磊、劉偲偲為代表的沈陽師范大學團隊,以嚴貝妮、陸和建、胡曦瑋、康媛媛為代表的安徽大學團隊,以陳幼華、楊莉、謝蓉為代表的上海交通大學團隊等。
2.3 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獻研究的重點,利用關鍵詞聚類能夠分析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在Node Types中選擇“Keyword”,選取LLR算法,生成關鍵詞聚類網絡圖譜,見圖3。圖譜參數模塊值Q=0.6469gt;0.3,整體網絡的聚類平均輪廓值S=0.8944gt;0.5,說明聚類效果顯著。圖中呈現了“全民閱讀”“圖書館員”“經典閱讀”“文旅融合”“少兒閱讀”“移動閱讀”等21個聚類,其中“圖書館”“閱讀推廣”為概述性聚類,其他聚類主題是這10年研究的重要分支。
在圖3的基礎上,利用“Cluster Explorer”功能得到關鍵詞共現網絡聚類表。按聚類號順序選取聚類大小大于10的數據,見表1。
從圖3和表1可知,各聚類研究內容存在相互交叉現象,分析各聚類的關鍵詞,將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研究歸納為6個方面。
(1)閱讀推廣對象,包括全民閱讀、大學生、未成年人、兒童閱讀、親子閱讀、家庭閱讀、分級閱讀等關鍵詞。徐雁等[4]認為,分眾閱讀是基于圖書館學基本原理,結合全民閱讀的基本要求形成的一種新的閱讀推廣理念。眾多學者基于“分眾”“分級”閱讀理論,對閱讀推廣對象加以細分,大學生、未成年人成為關注重點。
(2)閱讀推廣主體,包括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出版社、閱讀立法、圖書館員、讀者等關鍵詞。黃冬霞等[5]認為,從活動組織與實施者角度,閱讀推廣主體有政府、圖書館、社會組織和讀者4種。惠涓澈[6]認為,閱讀微推廣的主體是圖書館員。此外,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為開展閱讀推廣提供了政策依據,也對閱讀推廣主體提出了要求。
(3)閱讀推廣途徑,包括推薦書目、讀書會、數字閱讀、移動閱讀、短視頻、全媒體、文旅融合、立體閱讀、品牌建設、專業閱讀、親子閱讀、家庭閱讀等關鍵詞。表明除了書目推薦、讀書會等傳統方式外,圖書館積極探索數字閱讀、立體閱讀、微閱讀等閱讀推廣新途徑。同時,親子閱讀、家庭閱讀、專業閱讀等閱讀推廣模式也是研究熱點。此外,許桂菊[7]總結國外閱讀推廣研究與實踐經驗,以期為我國閱讀推廣提供一定的參照和借鑒,涉及關鍵詞包括“美國”“英國”“啟示”等。
(4)閱讀推廣評價,包括績效評價、圖書館服務、評價、讀者工作、外借量等關鍵詞。表明隨著研究的深入,閱讀推廣評價機制受到重視。姚顯霞[8]從單個、單位、區域3個層次分析閱讀推廣活動評價的內容和方法,提出閱讀推廣活動評價的總體框架。許天才等[9]從活動建檔、績效考評、激勵制度等方面提出建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評價機制的途徑。
(5)閱讀推廣理論,包括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知識圖譜、實證研究等關鍵詞。范并思[10-11]認為,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的主流服務,閱讀推廣的基礎理論問題包括閱讀推廣的定義,與圖書館服務、圖書館核心價值的關系等。他還認為,閱讀推廣學科化包括構建閱讀推廣知識體系和構建包含閱讀推廣的圖書館學知識體系。謝蓉等[12]認為,閱讀推廣理論包括概念、問題、屬性、范圍、體系、性質和模式等,并且將閱讀推廣理論歸納為要素論、模型論和過程論3種研究范式。
(6)閱讀推廣成效實證研究,包括閱讀療愈、閱讀療法、心理健康、書香校園、實證研究等關鍵詞。針對閱讀推廣輔助治療讀者心理問題展開研究,研究對象以大學生為主。王景文等[13]在對國內閱讀療法推廣模式分析基礎上,對河北聯合大學圖書館創建的閱讀療法團隊協作模式進行實證研究,提出團隊協作推廣模式在閱讀療法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推廣價值。
2.4 研究趨勢
2.4.1 關鍵詞突現
關鍵詞突現分析是通過探究某個時間段內被引頻次變化較高的關鍵詞,發現該領域研究前沿的演變情況。在Brustness中設置γ值為0.85,得到突變強度靠前的19個關鍵詞(見圖4),圖中粗線條表示關鍵詞突現的起止時間。
從突現強度來看,“全民閱讀”“文旅融合”“問卷調查”“微信”“新媒體”“家庭閱讀”和“讀者工作”的爆發度較強,代表了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的重要方面。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成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為閱讀推廣提供了新契機。閱讀推廣媒介方面,微信等新媒體既是數字閱讀的載體,也是有效的推廣工具。“問卷調查”和“讀者工作”反映出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家庭閱讀作為新興的閱讀推廣模式,逐漸受到重視。徐雁[14]認為,學習型家庭的構建是全民閱讀推廣的基礎,并提出“學習型家庭”“書香校園”和“公益性圖書館與經營性出版社”三位一體的全民閱讀推廣機制。
2.4.2 時間線圖譜
時間線圖譜側重于勾畫聚類之間的關系和某個聚類中文獻的歷史跨度,一定程度上反映某個時間段內的研究趨勢。利用“Timeline View”功能生成時間線圖譜(見圖5),從時間角度分析閱讀推廣的研究過程和研究趨勢。
從圖5可知,幾乎每年都有與全民閱讀、數字閱讀、經典閱讀和兒童閱讀相關的關鍵詞,說明這些主題研究熱度一直很高。閱讀推廣對象方面,研究熱點由未成年人、特殊群體向代際閱讀、家庭閱讀轉變。同時,分析讀者的方式由問卷調查、借閱量向閱讀行為、用戶畫像轉變。圖書館員由閱讀指導、推薦書目、館員書評、籌辦讀書會等傳統服務向知識服務、閱讀治療等專業服務轉變。數字閱讀推廣方面,平臺應用由微博向微信、短視頻轉變,技術應用由“互聯網+”向人工智能、VR技術轉變。鄉村閱讀推廣方面,由建設農家書屋、文化扶貧向打造鄉賢文化、文旅融合轉變。此外,圖書館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開展閱讀推廣也是2020—2022年的研究熱點。
3 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趨勢分析
3.1 精準化閱讀推廣將成為主流
精準化閱讀推廣以讀者行為為導向,圍繞讀者個性化需求提供針對性和差異化資源。精準化閱讀推廣關鍵在于讀者數據驅動。閱讀推廣對象除了按照年齡階段、地理位置、社會群體等標準分眾分級之外,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新媒體等技術的發展,通過分析讀者的閱讀行為、職業專業、興趣偏好等信息,實現對讀者數據的全方位捕捉與追蹤,從而快速識別讀者的特定需求,提供個性化的閱讀資源和推廣方案。信息過載時代圖書館如何提供精準化閱讀推廣服務將是研究重點之一。
3.2 家庭閱讀推廣將成為重點研究領域
圖書館是面向全民閱讀提供公益性服務的最重要機構,全民閱讀的落腳點是家庭閱讀。2023年9月發布的《圖書館服務宣言》指出,圖書館“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明確圖書館“支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終身學習”。家庭閱讀推廣是助力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重要途徑。2022年1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為家庭閱讀推廣提供了指導思想和政策依據。家庭閱讀推廣以家庭成員為服務對象,通過組織家庭閱讀活動對閱讀意識和閱讀行為進行指導性規劃,從而使家庭成員養成良好的閱讀行為習慣并提升其綜合素質水平[15]。家庭閱讀推廣和幼兒、學齡前兒童、未成年人、代際等閱讀推廣均有關聯,既具有分眾分級閱讀推廣的特點,又兼有閱讀推廣面向特定群體的持續性。蘇州圖書館從2011年開展至今的“悅讀寶貝計劃”,每年面向0~3周歲兒童家庭免費派發“閱讀大禮包”,同時向低幼家庭推廣親子閱讀理念,為家庭閱讀推廣提供了實踐案例。全民閱讀愿景下如何將家庭閱讀推廣融入家庭教育將是研究重點之一。
3.3 閱讀推廣人才培養將受到重視
優質閱讀、深閱讀是全民閱讀發展的趨勢,專業化成為制約圖書館閱讀推廣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問題。專業化建設的核心是人才,閱讀推廣人才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閱讀推廣人才是指經過系統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的閱讀推廣人[16]。雖然中國圖書館學會等行業協會、政府部門和民間閱讀推廣培訓機構均開展了閱讀推廣人才培訓,但是受培訓時長、培訓機制等諸多影響,人才質量與數量尚無法滿足事業發展的需要。將閱讀推廣內容融入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是加快閱讀推廣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閱讀推廣專業化發展背景下如何培養閱讀推廣人才將是研究重點之一。
3.4 標準規范與評價體系建設將是閱讀推廣事業發展的關鍵
閱讀推廣工作呈現出泛在化的特點。一是數字閱讀成為主流閱讀模式,新媒體多元化發展使得閱讀推廣工作不受時空限制。二是開展閱讀推廣的主體較為寬泛。除了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外,出版社、書店、個人等均可策劃實施閱讀推廣活動。相較于實踐活動的蓬勃發展,閱讀推廣理論研究相對薄弱。我國閱讀推廣的標準與評價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多數閱讀推廣活動標準不一、目標不明,只重視前端過程,后期缺乏科學、合理、系統的評估體系,這是閱讀推廣質量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強標準規范和評價體系建設是提高閱讀推廣工作質量和效果的關鍵,也將是閱讀推廣研究重點之一。
參考文獻:
[1] 焦曉靜,王蘭成.知識圖譜的概念辨析與學科定位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15):5-11.
[2] 李杰,陳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22.
[3] 中國圖書館學會年報[EB/OL].[2023-01-28].https://www.lsc.org.cn/cns/html_pass/categoryList?id=1298amp;site
Group=1.
[4] 徐雁,譚華軍.把握分眾閱讀原理,做實分地讀物推廣——以湖南地方文獻主題著述為中心[J].圖書館,2017(11):22-28,35.
[5] 黃冬霞,白君禮.我國閱讀推廣主體探析[J].圖書館,2015(6):17-20,59.
[6] 惠涓澈.圖書館員閱讀微推廣:主體要求、客體需求和內容追求[J].圖書館論壇,2015(10):39-42,67.
[7] 許桂菊.英國、美國、新加坡兒童和青少年閱讀推廣活動及案例分析和啟示[J].圖書館雜志,2015(4):94-102.
[8] 姚顯霞.閱讀推廣活動評價評述及其總體框架構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2):89-93.
[9] 許天才,等.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評價機制的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17):47-52.
[10] 范并思.閱讀推廣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問題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5):4-13.
[11] 范并思.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學科化小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3(1):7-10,26.
[12] 謝蓉,劉煒,趙珊珊.試論圖書館閱讀推廣理論的構建[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5):87-98.
[13] 王景文,張麗麗,楊紅.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視域下閱讀療法推廣模式實證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8):104-108.
[14] 徐雁.學習型家庭+書香校園+圖書館閱讀推廣——打造“三位一體”全民閱讀推廣的良性循環發展機制.圖書館研究,2019(1):9-15.
[15] 韓延汝.以公共圖書館為基礎的家庭閱讀推廣模式探討[J].蘭臺內外,2020(30):74-76.
[16] 曹娟.從閱讀推廣人到閱讀推廣人才——論圖書館界主導閱讀推廣專業教育[J].圖書館論壇,2018(1):78-85.
程亞飛 男,1990年生。碩士,館員。研究方向:閱讀推廣、智慧圖書館、數字人文。
(收稿日期:2024-01-03;責編:劉清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