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教育以關注個體生命成長、促進個體全面發展為理念,對于培養具有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少年具有重要意義。分析了建設教育強國背景下專門學校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面臨的挑戰,從多方面具體分析了專門學校實施生命教育的路徑,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提升自我保護能力,獲得心理健康發展,從而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教育強國;專門學校;生命教育
作者簡介:劉宏仕(1982—),男,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右江區青少年勵志教育學校。
隨著教育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加強專門學校的生命教育,培養具有正確生命觀、強烈生命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青少年,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任務。生命教育旨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本質、價值和意義,幫助他們樹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觀念,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專門學校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高素質人才、推動教育創新與發展的重要使命。在建設教育強國的背景下,專門學校應積極探索和實踐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建設教育強國背景下專門學校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一)響應國家政策,推動教育改革
當前,國家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將建設教育強國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基石。生命教育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國家政策導向,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生命教育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一致。在專門學校中實施生命教育,有助于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在建設教育強國的背景下,培養具有高尚品德、扎實學識、健康體格、創新思維和國際視野的人才尤為重要。生命教育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生命成長,能為優秀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觀,深化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
生命教育的深遠意義在于引領學生深入探索生命的奧秘,使學生不僅僅停留于認知生命的存在,而是理解生命的本質、價值與非凡意義。這一過程如同在學生的心田播種下尊重、珍惜與熱愛的種子,培育他們對待生命的正確態度與價值觀。這不僅能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點亮一盞明燈,照亮學生前行的方向,還能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強調生命的不可逆轉性與獨特性,能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都值得被尊重與珍視。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能激發他們探索生命潛能、追求生命的高質量的熱情與動力。這樣的教育能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為他們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提升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營造安全的成長環境
在復雜多變的現代社會環境中,青少年作為社會的未來與希望,他們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生命教育將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內容之一,旨在通過系統的教學與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與危險應對能力。因此,專門學校要注重傳授學生實用的安全知識與技能,如交通安全、網絡安全、防溺水、防欺凌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專門學校要通過模擬演練、案例分析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應急救護技能與自救互救方法。這些舉措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預防意外傷害的發生,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
(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也是個體心理問題易發、高發的時期。生命教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等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與幫助,致力于營造一個開放、包容、互相理解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情感與困擾。同時,通過專業的心理輔導與干預措施,專門學??蓭椭鷮W生解決心理問題,緩解心理壓力,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此外,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與情緒管理能力,可讓他們學會正確地面對挫折與困難,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與情緒。這些舉措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為他們的成長鋪設一條寬廣而光明的道路。
二、專門學校生命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內容單一性
部分學校的生命教育內容過于集中在人的生命尊嚴、生命倫理等方面,缺乏對環境、動植物等其他生命的尊重和保護。教育內容的單一性會限制學生對于生命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理解。此外,部分學校的生命教育局限于某一學科或專題,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難以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導致生命教育的效果難以持續和深化[1]。
(二)師資力量不足
第一,由于缺乏對生命教育領域的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把握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和深層意義,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第二,專門學校中生命教育的實施需要更多掌握了互動、探究和實踐等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教師,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深入思考來理解和領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然而,由于師資力量不足和教師培訓機制的缺失,部分教師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階段,仍然沿用傳統的單向傳授方式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難以有效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生命教育的質量。
(三)學生需求的多樣性不能得到滿足
專門學校的學生由于在成長背景、經歷和心理狀態方面具有獨特性,展現出了更為復雜和多元的心理需求圖譜。這些需求不僅涵蓋基礎的情感認知、自我認同與價值建構,還涉及應對生活困境、處理人際關系、調節情緒波動等高級心理機能。學生可能因家庭環境、學業壓力、社會偏見等多重因素而陷入困惑與挑戰之中,因此,他們渴望獲得更加個性化、精細化和具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指導,以解開內心的謎團,找到成長的方向。然而,部分學校的生命教育模式雖已初具規模,但在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方面仍顯不足。一方面,教育內容過于泛化,難以精準對接每個學生的具體需求;另一方面,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創新性和靈活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此外,部分學校在心理支持和干預方面的投入不足,難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穩定、健康的心理狀態。
(四)社會認知局限
盡管生命教育在全球范圍內日益受到重視,但社會大眾對生命教育的認識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局限。這不僅體現在對生命教育本質、意義及價值的理解不足上,還體現在對專門學校生命教育工作的認同和支持力度不足上。由于缺乏廣泛的社會共識和宣傳,一些專門學校難以獲得足夠的外部資源支持,存在教學設施陳舊、教材匱乏、資金短缺等問題,導致生命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受影響。此外,社會偏見和誤解也會導致專門學校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處于不利地位,進一步加大專門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難度[2]。
三、建設教育強國背景下專門學校生命教育的路徑
(一)科學設置生命教育課程,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
生命教育課程的呈現方式多樣,核心路徑有二:一是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課,專注于深入探討生命主題;二是在各學科中巧妙融入生命教育元素,讓生命的溫度與節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面對當前存在的生命教育挑戰,專門學校應致力于構建以專設課程為引領,其他學科及教育活動相互滲透、協同促進的生命教育體系。
在此框架下,構建生命教育課程要注重以下幾點。第一,要確立清晰的教學目標,即促進學生生命意識的全面發展,涵蓋對學生信念、智慧、意志與審美的培育。第二,提煉核心教學主題并圍繞其展開教育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與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生命間的相互啟發與共鳴,為學生營造包容、正面的學習環境[3]。第三,豐富教學資源,廣泛搜集蘊含生命之美的素材。無論是靜態的文字資料還是動態的視頻,無論是直觀顯性的內容還是深刻隱性的素材,皆可成為教學資源。值得一提的是,學生或教師的個人經歷與對生命的感悟,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它們能直接觸動學生的心靈。
(二)廣泛開展師資培訓,促進生命教育專業化
在生命教育中,班主任及各科教師扮演著核心角色,他們需要對生命教育有深刻的理解與認同,具有強烈的生命關懷意識,掌握實施生命教育的基本能力。為了促進生命教育專業化,廣泛開展師資培訓是關鍵。首先,深化理論研究,不斷探索生命教育的內在規律,拓展生命教育的維度。其次,加大支持力度,在師范教育體系中設置生命教育專業,以培養專業的師資隊伍,發展生命教育的專業力量。最后,創新生命教育的內容與形式,開發富有吸引力和教育價值的資源,并利用網絡平臺加大宣傳力度,促進生命教育知識的廣泛傳播。
(三)整合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力量,構建生命教育體系
第一,加強學校和家庭在生命教育方面的交流和協作。要提高家長對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認識,指導家長在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下,針對孩子的心理發育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定期舉辦“家長教育講座”,讓家長了解生命教育的技巧和知識。第二,加強學校和社會之間的聯系和協作。學校要積極與社區、公益團體等合作,組織各種形式的生命教育活動,如社區實踐、體育活動、志愿服務等,或通過帶領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和科技館等場所,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和價值認同。第三,健全生命教育的督導和評估機制。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活觀和生命意識,構建綜合的教學評估制度,改變過去只注重知識評價而忽視道德、藝術和人文評價的傾向,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第四,健全有關法律法規,加大傳媒監督力度。用積極的輿論來引導學生關心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習高尚情操,樹立崇高理想。第五,構建完善的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監測,建立危機干預機制,實行“一對一”的責任制度,保證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
(四)編寫生命教育教材,提高生命教育的科學性
統編教材在保證教育的高質量和專業性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為此,必須匯集國內外各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編撰出一套通用的、適用于中小學的生命教育教科書。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也在發生改變,對生命教育的要求也在發生變化,因此,教科書的編制必須與學生的發展需要緊密聯系起來。要想讓生命教育得到落實,就必須構建一個遞進的課程體系,根據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特點,確定具體的知識、技能和情感目標,確保課程內容既具體又富有層次,便于師生共同學習進步。同時,配套制定詳盡的教育大綱,為教學實踐提供有力支持。在遵循統編教材的基礎上,各地方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內容,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師隊伍,編寫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設置和推行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課程和班級課程,使生命教育更加豐富多彩。
(五)把握生命教育的主戰場,開發勞動實踐基地
為了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學??梢栽O計一系列有體驗與實踐導向的生命教育任務。比如:讓學生親自飼養小雞,體驗生命的誕生、成長與消逝,以直觀的體驗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親自種植植物,耐心施肥,經歷植物生長的全過程,學習如何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愛護生命。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收獲物質上的滿足,還能獲得心靈上的充實和成長。
體驗與實踐式教育通過模擬真實情境、組織角色扮演或實踐活動,使學生直接融入并感受不同情境下的情感波動,包括喜悅、憤怒、悲傷等。這樣的教育方式能讓學生在面對挑戰與困難的過程中,學習如何保持堅韌不拔的個性,如何在理解自我的同時體諒他人的處境。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生活技能,還能獲得心靈的成長,成為更加成熟、有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的人。
結語
在建設教育強國的背景下,作為現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生命教育在專門學校的深入實踐與不斷推廣,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從中受益,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以更加健康的心態、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學習與生活中的挑戰。這能推動專門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為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朱春明.“生命在場”:生命教育的立賢實踐[J].教育視界,2024(18):64-66.
李曉珊.開展生命教育 享受生命精彩[J].情感讀本,2024(27):67-69.
吳根福,吳科杰.生命教育課程的定位與知識建構[J].高等理科教育,2024(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