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戲劇教育”因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對人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小學班主任可以將戲劇元素作為小學德育的重要元素,全面優化德育策略,對“戲劇教育”概念和形式進行深度挖掘,讓小學生在親身體會中領悟戲劇的魅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就“戲劇教育”助力下小學生道德品格的塑造策略展開探究,以期為小學生的深度學習和健康成長提供助力。
關鍵詞:“戲劇教育”;小學生道德品格;塑造策略
作者簡介:趙群英(1977—),女,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臨浦鎮第三小學。
戲劇課程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影響學生道德品質的塑造[1]。德育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育內容,小學班主任要把握好“戲劇教育”這一機遇,結合學生實際制訂針對性的德育管理計劃,改善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其健康成長打下基礎。
一、“戲劇教育”的概念和特點
“戲劇教育”是一種以戲劇理論和實踐為基礎的教育方式,旨在通過戲劇的藝術形式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它不僅關注戲劇技巧和知識的傳授,還利用戲劇的獨特教育功能,培養學生創造力、想象力、合作精神、情感認知等多方面的素質。其特點如下。
體驗性:戲劇教育強調實踐和體驗,旨在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場景模擬等多種方式,在親身感受中理解不同情境下的人物心境,從而深化學生的理解和學習。
綜合性:戲劇教育融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故而戲劇教育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創造性:戲劇教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特點,對于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具有一定優勢,通過角色塑造、情節設計和臺詞創作等環節,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社會性:戲劇教育活動中,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和溝通協作,能夠強化個人社交能力和團隊精神,學會理解他人觀點和情感。
情感教育:戲劇教育旨在通過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擬等形式,讓學生深入體會不同的情感和生活狀態,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和同理心,提高他們的情商。
個性發展:戲劇教育遵循“因材施教”理念,尊重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鼓勵學生在戲劇活動中發展自我,激發潛能,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戲劇教育”助力下小學生道德品格的塑造價值
(一)培養學生自我價值意識
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學生可以探索自己的情感和價值觀,更好地了解自己,這有助于他們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提升共情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提高學生文化審美素養
通過接觸各種戲劇作品,學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提高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
(三)強化學生道德判斷能力
戲劇學習中,學生會面對各種道德困境和沖突,通過討論和演繹這些情境,他們能夠鍛煉自己的道德判斷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
(四)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意識
通過集體表演和合作,學生能學會團隊協作,明白每個人在集體中的角色和責任,增強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三、“戲劇教育”助力下小學生道德品格的塑造策略
(一)開發適宜劇本,培養學生價值觀念
在以“戲劇教育”助力小學生道德品格塑造時,小學班主任要立足立德樹人理念,結合小學生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選擇多元的合適的劇本,既要確保劇本情節能夠反映學生現實生活,又要保證劇本情節包含豐富的德育元素,能夠對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2]。小學班主任要選擇包含豐富故事情節、多元人物形象、深厚文化底蘊的劇本,開展情境化教學,通過多媒體設備放映,給予學生良好的視聽享受,以此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在戲劇鑒賞中形成正確價值觀念。
例如,班主任可選擇友誼、勇氣、誠實、寬容等積極向上主題的戲劇劇本,如《綠野仙蹤》《木偶奇遇記》《賣火柴的小女孩》《孔融讓梨》等,建立線上戲劇教育資源庫,以便學生觀看學習。課堂上,班主任要確定教育主題,圍繞該主題從劇本庫中選擇一個劇本,依托多媒體設備開展授課。如《誠實的小約翰》這一劇本講述了小約翰因為撒謊而陷入困境,最終通過誠實解決問題的經歷。班主任可以通過相關的動畫短片或視頻,將劇本內容生動地呈現出來,使抽象的道德概念變得具體。再如《孔融讓梨》是主題為“謙讓與尊重”的中國傳統故事,班主任以視頻形式呈現孔融的行為,能夠讓學生學會謙讓、尊重他人,幫助學生在有趣的戲劇活動中學習和成長。
(二)強化正面教育,培養學生道德行為
在戲劇劇本中,有不同的正面和反面人物,每個人物在劇本中有著不同的性格、背景和價值觀,一定程度上推動著戲劇情節的發展。戲劇教育通過創設各種生活情境和故事情節,能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驗和理解道德規范和價值觀,理解和表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狀態,感受到劇本中正面人物所具有的善良、勇敢、誠實等美德,從而加深其對這些道德準則的認識和理解[3]。
例如,劇本《小王子》通過小王子與其他星球居民的對話和互動,探討了愛、友誼、責任和成長等主題內容。該戲劇作品中有幾個關鍵的正面人物,包括代表純真、愛與責任感的小王子,象征愛與被愛需求的玫瑰花,教會小王子什么是友誼和信任的狐貍。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細致探討這些人物所傳遞的道德觀念,比如,小王子與不同星球居民的對話,表現了小王子的好奇心和對真理的追求,體現了其天真無邪的性格;小王子與玫瑰花的互動,展示了小王子的關愛和責任感。班主任讓學生扮演這三個角色,在實踐中體驗和理解愛、友誼、責任等道德品質,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格。
(三)學生共創劇本,激發學生創造潛能
“戲劇教育”是一種通過戲劇和劇場元素來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教育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表演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地塑造學生的道德品格,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4]。“戲劇教育”支撐下的德育活動中,小學班主任可以搭建開放性平臺,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發散思維,共同創作劇本,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通過角色的設定、情節的發展來理解和體驗不同的道德觀念,從而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認知。劇本排練中,學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語調變化來表達角色的情感和思想,這對他們的創新能力是一種很好的鍛煉。
例如,某一節德育課的主題為“友誼與合作”,旨在讓小學生從小就認識到友誼和團結的重要性。教學時,班主任先組織學生討論“什么是真正的友誼?”“合作的意義是什么?”這兩個問題,以此確定劇本主題為“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對于劇本角色設定和情節構思,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設定,可以有領導者、有創意的人、實干家等多類人物。情節可設定為“學校組織了一次探險活動,孩子們在森林中迷路了,必須找到一條出路”。學生需要分工協作,一部分人負責寫臺詞,一部分人負責設計場景和動作。排練中,扮演領導者的同學需要用自信的表情和站姿來體現領導力,以此來展現學生的創意和靈感,幫助其他學生從中更好地理解他人情感,培養同理心。
(四)開展演繹活動,練習問題處理技能
德育視角下,教師可讓學生扮演劇本中的角色,通過親身體驗角色的處境和情感,加深對道德問題的理解,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戲劇排練中,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分析自己扮演的角色,思考角色的行為動機和道德選擇,從而促進他們的自我認知和反思能力的發展[5]。戲劇劇情排練中,學生之間容易產生沖突和矛盾,班主任這時就要強化德育,讓每個學生的貢獻都得到認可和尊重,以此有效地促進學生道德品格的發展。
例如,劇本《誠實的孩子》講述了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花瓶,最初他想撒謊以避免懲罰,但最終決定勇敢承認錯誤并道歉的故事。班主任可按照劇本情節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讓每組負責一個場景的表演。角色分別包括主角(小孩)、父母、旁白、其他配角(如鄰居、朋友等)。每組學生要進行多次排練,熟悉自己的角色和臺詞。每組學生在正式表演前要進行一次彩排,讓其他同學觀看并提出建議。正式表演時邀請全班同學觀看,并在每個關鍵場景后暫停,進行互動討論,當主角打碎花瓶后,暫停并問觀眾:“如果你是這個孩子,你會怎么做?為什么?”讓學生從中明白誠實比撒謊更能獲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學會清晰、誠懇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組織道德討論,強化學生個人體驗
“德育劇場”是一個以戲劇教育為基礎的校園項目,旨在通過戲劇的形式促進小學生的道德品格發展,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內化道德價值觀。“戲劇教育”旨在通過創設特定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各種道德困境中,這些情境通常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能引發學生的共鳴和思考。學生能夠在親身體驗中感悟不同角色的內心沖突和道德選擇。戲劇表演結束后,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反思,組織道德辯論活動。學生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他人的意見,而班主任可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更為全面的道德認知。
例如,“誠實與欺騙”是生活中常見的話題,對于小學生道德素質的發展具有一定指導作用。班主任以教室為背景,設計了戲劇情節:一次考試中,小明選擇作弊取得好成績,小紅則選擇誠實答題取得應有的成績。演繹完成后,班主任組織全班進行討論和反思,讓扮演小明和小紅的學生分享感受和體會,并就“大家覺得小明的行為對嗎?為什么?”“小紅雖然分數不夠理想,但她為什么會感到內心平靜?”兩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類似情況時的選擇和感受,將自己的實際體驗與劇中的情景聯系起來,進而深化對道德問題的理解。討論結束后,班主任可以依托戲劇情節總結出道德原則:“誠實比欺騙更能帶來內心的平靜”“誠實是建立信任的基礎”,以此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格。
(六)建立評價系統,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戲劇教育”中,建立一個全面科學的評價系統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言至關重要,既要評估學生的表演技巧,又要關注他們道德品格、團隊合作、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等方面的發展。班主任要立足因材施教理念,從不同角度入手給予學生客觀評價,在鼓勵的基礎上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提供改進建議,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并鼓勵學生設定下一步的目標,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演技巧,還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例如,班主任可選擇一部道德主題明顯的兒童劇《誠實的小孩》開展德育教育,分別從“表演技巧”“道德品格”“創造力與批判性思維”“團隊合作”等方面展開評估。比如,小明在排練過程中表現出色,能夠流利地背誦臺詞,并且在語音語調和肢體語言上都非常投入,對此,班主任對其表示鼓勵。但在某些情感激烈的場景中小明卻很難融入,對此,班主任可以鼓勵小明嘗試運用更多的肢體動作,以增強表現力。通過扮演“誠實的小孩”,小明對誠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開始自覺地踐行這一品質。對此,班主任要鼓勵小明繼續保持這種積極的態度,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多地參與團隊合作活動,更多地分享他在劇中學到的道德觀念,從而促進他的全面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黃金階段,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班主任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德育工作能力,圍繞小學生各方面情況,結合“戲劇教育”形式開展一系列德育活動,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以此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許平元.淺析提升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有效性的策略[J].讀寫算,2024(21):44-46.
秦曉明.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班級中德育教育應用研究[J].知識文庫,2024,40(4):53-55.
張鑫.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研究[J].教育界,2024(3):137-139.
桑杰草.探討如何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教育[J].知識文庫,2023(8):83-85.
王世偉,于秀麗.“教育戲劇”在學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經濟師,2022(10):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