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提高供水公司的經濟效益,降低企業成本,優化企業成本核算方法意義重大。本文將引入作業成本法(ABC法),結合某供水企業成本核算案例,闡述作業成本法用于公司成本控制的優勢,明確作業成本法核算實施步驟,將供水企業優化成本核算方法前后成效進行比較發現:作業成本法用于供水公司成本核算,可以幫助供水公司優化核算流程,精準核算企業成本,獲得更真實準確的間接費用核算結果。希望該研究能為供水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提供重要參考。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工作逐步展開。為了提高供水公司的綜合競爭力,改革供水公司體制機制已成必然。供水公司作為重要的公用事業企業,其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對于合理定價、資源配置和企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供水公司目前所采用的傳統成本核算方法,往往難以準確反映供水過程中不同作業環節的成本,而作業成本法可以更好地實現成本的精細化管理。作業成本法通過追蹤并動態反映企業完整的作業過程,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精細化程度,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更加可靠的成本信息。對于供水公司而言,作業成本法對于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實力、強化公司成本管理、創造更大經濟效益具有較大的實踐指導價值。
一、供水公司成本核算方法優化的必要性
(一)作業成本法概述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供水行業逐漸引入競爭機制,政府對供水行業的監管政策不斷調整,如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等收費標準的變化,意味著供水公司必須優化成本核算方法,確保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合規性。作業成本法是一種基于“作業消耗資源、產出消耗作業”的原則,利用資源動因進行作業成本核算,根據成本動因率計算結果,將作業成本分配至各產品所完成的核算過程。此核算方法涉及內容多樣,包括資源、作業、作業中心、成本動因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成本核算方法可能存在的成本信息失真這一弊端。
傳統成本核算法通常根據產品產量分配間接費用,相比之下作業成本法更加合理。由于傳統成本核算的分配標準過于單一,一般追溯至產品本身,作業成本法則有著多樣化的分配標準,向作業分配資源成本,之后向產品分配作業成本。而且作業成本法的可追溯性較強,考慮了每一個環節可能產生的間接費用,從而獲得準確的資源消耗核算結果。在核算企業成本費用時,將成本費用、分配對象二者進行關聯并綜合考慮,分析多樣化成本動因,最終獲得準確的成本核算結果。
(二)作業成本法在企業中的應用優勢
由于供水公司生產經營的特殊性,從水源選擇保護、水質監測處理到管網建設維護等,作業成本法可以結合供水企業特點,對特殊作業環節進行準確的成本核算及控制,為公司提供動態化成本管理信息,能夠更好地適應供水公司的管理需求。作業成本法將供水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細分為多個具體的作業環節,如取水作業、凈化作業、輸水作業、客戶服務作業等。相比傳統成本核算方法只簡單劃分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這種細致的作業劃分能夠更準確地反映成本的實際發生情況,所提供的準確的成本信息可以為供水公司的決策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在制定水價時,可以根據作業成本法核算出的成本,合理確定水價,既能保證公司盈利,又能照顧到用戶的承受能力。而且,在供水公司進行投資決策時,可以通過分析不同項目對各個作業環節成本的影響,選擇最優的投資方案。通過采用作業成本法,可以幫助供水公司識別出哪些作業是增值作業,哪些作業是非增值作業。同時幫助供水公司更好地了解各個作業環節的資源需求情況,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案例分析
(一)供水公司背景
某市A供水公司在通過幾十年的奮斗拼搏,成功進入當地供水企業前列。如今場址所在市城區有兩家水廠負責為城市持續供水。每日兩家水廠需滿足城區供水需求達到40萬立方米左右。據統計,每日兩家水廠滿足城區供水需求歷史極值最高達到48萬立方米(圖1為A供水公司的主要生產經營指標)。近幾年,A供水公司在原本收費渠道暢通的前提下,收費渠道擴增了支付寶端,效果明顯。2022年共有17萬多筆支付寶繳費記錄,2023年則有將近43萬筆繳費記錄。這種做法不僅方便用戶繳費,同時水費回收率也有所提升。
圖1" 2018—2022年A供水公司主要生產經營指標
(二)A供水公司成本核算現狀
供水業務流程方面,A供水公司基本包括制水、供水、售水、管理等環節,企業的主要成本構成包括生產制造環節費用、起價費用,其中生產制造環節成本費用包括直接材料費用、燃料動力費、直接人工費用、制造費用;起價費用包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沿用傳統成本法核算公司成本,以直接人工工時、機器工時等單一的分配基礎對間接成本進行分配。例如,將供水公司的間接費用按照供水量進行簡單分攤,包括機器工時、人工時長等。對于A供水公司生產經營中產生的資源損耗,將生產制造環節成本費用前三項列入產品成本項目,制造費用則依據產品的最終產量,均分到產品成本項目,期間費用則計入當期損耗。成本計算公式主要有兩個:單位制水成本=制水總成本÷售水總量;單位完全成本=完全總成本÷售水總量。
可見A供水公司的現行成本核算方法落后,傳統成本核算方法導致降低成本的空間有限,依然存在比較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如果一味降低成本,選擇購入并不先進的生產設備,無法提升凈水效率,反而增加耗電量,很有可能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產品質量。而且傳統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關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以及部分明顯的間接成本,對于一些隱性的成本如設備維護成本在不同供水環節的具體分攤標準和管理費用在不同業務流程中的準確分配等可能考慮不足。隨著社會的發展,機器逐漸取代人工,面對逐年遞增的間接費用,仍然使用傳統成本核算方法,極有可能導致成本核算結果存在偏差??梢姡瑐鹘y成本核算方法并不適用于A供水公司的現代化管理,需要綜合考慮營銷、售后服務等方面,有必要采取現代化成本核算方法,樹立全面系統的成本管理理念。
三、作業成本法下供水公司成本核算
(一)作業成本法成本核算方案
采用作業成本法需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降低A供水公司運營成本,提升效益空間,避免操作成本過于復雜和過高。A供水公司還應遵循可操作性原則,公司相關工作人員都要深入了解作業成本法的重要內涵,確保操作步驟正確,保證所有環節公開透明。最后還應考慮,在市場經營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企業經營策略有隨時調整的可能性,作業成本法成本核算需遵循彈性與一致性相統一原則。
首先,劃分作業。根據A供水公司的日常經營生產流程、產品特點、企業管理情況進行作業整理,并根據完成每項作業的資源消耗進行同質歸類。
其次,計算作業成本庫的成本。一個作業中心與一個作業成本庫相對應,那么作業成本庫就代表作業所消耗資源的總成本(表1為A供水公司作業中心成本庫分配情況)。
再次,確定作業成本動因,即分配作業成本庫成本至產品的標準,然后,計算成本動因率。計算公式如下:
最后,計算產品分擔間接費用,公式如下:
式中間接費用用Hi表示,第j項作業成本動因率用rj表示,第i種產品在第j項作業成本動因量用dij表示。
(二)A供水公司作業成本法核算結果
以A供水公司的間接費用為例,采用傳統成本法計算結果(見表2)與作業成本法計算結果進行比較(見表3)可見,傳統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指標過于單一,如果單純把售水量作為間接費用的分配標準,很有可能會對產品差異有所忽視,而且公司產品生產工藝技術差異也有可能被忽略不計。所以成本核算結果并不準確,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作業成本法則是首先確定了產品關于間接費用成本動因量的標準,通過統計均值確定動因量。
根據上述分析對比可以知道,傳統成本核算法主要依據單一的分配標準,如根據直接人工工時、機器工時等進行成本分配。這種分配方式可能導致成本分配不準確,尤其是在供水公司這種多環節、復雜的生產過程中。而作業成本法則根據多種成本動因進行成本分配,每個作業中心都有與其相對應的成本動因。全面考慮了供水業務的各個環節和活動所消耗的資源,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例如,取水作業以取水量為成本動因,凈水作業以凈化水量為成本動因,輸水作業以輸水量或輸水距離為成本動因,客戶服務作業以服務的客戶數量或抄表次數為成本動因。這樣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各作業環節成本與業務活動之間的關系。作業成本法不僅考慮了傳統的成本項目,還將更多的間接成本納入核算范圍,如設備維護成本、資源消耗成本、管理費用等。通過對這些成本的細致核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供水公司的成本結構。通過對各個作業中心的成本核算,供水公司可以清楚地了解每個作業環節的成本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成本控制。例如,對于成本較高的作業中心,可以采取優化工藝流程、降低能耗、提高設備利用率等措施來降低成本。
結語:
總而言之,作業成本法從整體出發,協調多部門、各環節,精準核算企業成本,獲得更真實、準確的間接費用核算結果,能夠更精確地將成本分配到產品或服務,避免出現傳統成本核算法成本分配不準確的問題。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有助于供水公司制定更合理的水價,提高價格的競爭力,可以幫助供水公司識別哪些作業中心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從而可以對資源進行合理調配,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優化供水公司的生產經營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