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春,《科學導報》記者沿著忻臺旅游線走進徐向前元帥的故鄉——忻州市五臺縣東冶鎮,昌宏醫院就座落在這里。該院二十年如一日,面向農村、服務農民,為群眾花小錢看大病,以徐帥精神救死扶傷,致力鄉村振興,向農村患者先后捐贈資金、藥品17萬元,以年接診患者近萬人次的能量,被鄉親們稱之為“咱老百姓的昌宏醫院”。
徐昌宏和妻子朱婧均為五臺縣人,就讀于山西長治醫學院,畢業后返回了故鄉,就職于山西太鋼大關山礦醫院。一個偶然的機會,朱婧接診了一位東冶鎮永安村60多歲的患者,老人時常念叨:“大關山醫院雖好,可離家遠啊,花費大,咋辦哩?”看著老人疾病纏身又憂愁的樣子,朱婧忽然想到了自己辦一所醫院,就辦在徐向前元帥的故鄉東冶鎮。東冶鎮人口集中,卻沒有一所像樣的醫院,只有一所鄉鎮衛生院。朔黃鐵路、忻臺旅游線穿境而過,可謂交道便利。她將這一想法與丈夫一說,當即得到了支持。
2003年,她與丈夫雙雙辦理了停薪留職手續,全身心投入到了醫院建設中。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朱婧,放著旱澇保收的工作不做,偏去日曬雨淋找飯吃。朱婧也只能一笑而過,因為她心里忘不了那位遠離家鄉求醫看病的老太太。
隨后的日子尤其艱難,朱婧與丈夫僅有存款11萬元,托親求友借來88萬元,又在自己的家鄉臺懷鎮銀行貸款200萬元,使醫院得以順利建成。新建醫院為一式的樓宇古建,占地面積2533平方米,建筑面積4980平方米。他們將醫院命名為“昌宏醫院”,至此,當地百姓再也不用遠行問診了。
昌宏醫院集醫療、預防、保健及康復為一體,以“醫院+單位+農村+農民患者”新模式,將農村患者列為醫院定向幫扶對象,成為五臺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楊虎昌,東冶鎮文興村人,早年患有膀胱癌,術后常年需要護理、復查,2018年起,昌宏醫院就免費與患者楊虎昌建立了救助關系,每月按時為楊虎昌檢查化驗、換尿袋、沖洗治療等一系列醫療保養措施,病情嚴重時還經常接入醫院觀察,直至病情穩定。7年的時間,2500多個日日夜夜,醫護人員或到楊虎昌家里出診,或接到醫院治療,從未懈怠,一如既往。
記得有一天深夜,來自東冶鎮山底村的一對老夫妻敲響了醫院的大門。開門一看,老太太大汗淋漓、呼吸困難、胸口劇痛,經過接診室檢查,確診為支氣管哮喘持續狀態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急診室的醫護人員忙了一天一夜,才使患者轉危為安。一周后轉入普通病房,醫護人員又天天送飯、夜夜守護,直至痊愈出院。出院時,醫院又減免了老人30%的住院費。為表達謝意,老兩口特意送給醫院一面上寫“急患者所急,想老百姓所想”的錦旗。
20年間,昌宏醫院的全體醫護人員以服務農村患者為己任,先后救助貧困學生、受災群眾、貧困戶等數以千計。多則兩萬元,少則幾十元,收到的感謝信和錦旗摞起來足有半米多高。醫院先后被山西省愛委會評為“愛國衛生先進單位”,獲得山西省政府授予的“三晉創業就業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