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2024年“雙十一”活動期間,一家知名體育用品銷售網站開展“買十送三”的促銷活動。熱愛羽毛球運動的張女士一次性購買了多組羽毛球。使用不久后,張女士發現,正常價格購買的羽毛球牢固、堅韌,但贈品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經張女士仔細查看后發現,贈品沒有任何標牌,詢問商家是否屬于同一品牌的羽毛球時,商家回復:“這只是贈品,無需保證原品牌的質量,且對贈品的質量不承擔任何責任。”
張女士一氣之下,一紙訴狀將商家告上了法庭。
張女士稱:作為消費者,她獲得贈品是建立在購買商品的前提下,商家將贈品的成本轉移到了售出的商品中,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格中已經包含了贈品的成本,故贈品也是買賣合同標的物的一部分,即贈品同樣屬于商家提供的商品。因此,贈品出現質量問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時,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進行賠償。
商家辯稱:該羽毛球品牌屬于知名品牌,如按照提供贈品的數量價格平攤于正常購買的羽毛球,這個價格明顯低于羽毛球的價格,消費者在明知情況下購買,是默認了贈品的品質可能會低于該品牌的羽毛球,就此商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審理后認為:購買指定商品的贈品看似是免費的,實質上也分攤在主商品的銷售價格內,因此商家出售的商品中所含的贈品依法被視為其所出售的商品,若贈品不合格,消費可以要求商家予以修理、更換或者退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第八條的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以獎品、贈品屬于免費提供或者商品屬于換購為由主張免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案例二】
同樣遇到煩惱的還有李先生,趁“雙十一”促銷,他購買了一臺電冰箱,同時,商家還附贈了一臺微波爐。李先生將微波爐高高興興帶回家后,微波爐卻在使用中突然起火,造成家中財產損失1.5萬元。經鑒定,微波爐存在質量問題,系不合格產品,李先生憤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商家賠償自己的損失。
法院審理后認為:經營者從商品買賣中獲取利潤附贈贈品系買賣合同的一部分,按照權利與義務相對等的原則,其應對贈品的瑕疵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以案說法】
在購買商品時,如商家附贈贈品有質量問題,造成消費者人身、財產損失的,消費者可以選擇向商家主張違約賠償或者侵權賠償;如贈品僅是質量不合格,消費者可以以商家履行合同不符合約定為由,主張不適當履行合同的違約責任,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另外,在實踐中,贈品的形式可以是提供的獎品、贈品或者消費者換購的商品等,上述商品給消費者造成損害,商家主張免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時,如商家有欺詐行為的,還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申請懲罰性賠償。
編輯 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