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長沙餐飲界又殺出一匹黑馬,從最初僅有100平方米的小店,迅速擴張至1600平方米的規模;從只有6位員工,壯大至現在90多人的團隊;從起初不溫不火的社區小店,到如今以65元客單價撬動200萬月營收的行業標桿,它就是長沙超級單店的代表之——“壹雙好手”。
小編深入探訪“壹雙好手”后發現,品牌之所以能迅速走紅,離不開創始人解俊在經營中無時無刻體現的“溫度”:他始終踐行“把員工當家人”的管理理念,為團隊精心設計工作餐菜單,定期給50歲以上的伙伴量血壓,還獎勵每日堅持跑步鍛煉的員工30元紅包;為了讓消費者得到貼心的服務,他全方位優化等位體驗,專門設置行李寄存處,確保每位客人都能輕松享受用餐時光;他為外賣員準備礦泉水,夏季時還特地提供免費茶飲和棒冰,讓他們感受到品牌的尊重與關懷……
如今,“壹雙好手”已成為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的熱門餐廳,不僅讓游客爭相打卡,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餐飲人前來考察學習,更在去年憑借超高人氣和優秀口碑,成功登上了大眾點評長沙必吃榜!
從餐飲小白到獨當一面
解俊是長沙本地人,自幼生活在芙蓉區東湖路附近。2015年,他與兩位朋友合伙,在從小長大的老房子里開了一家名叫“口味菜館”的小店,起初只有6名員工,營業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
初入餐飲行業,解俊心中滿是懵懂。他原本認為,開飯店不過是招聘幾位服務員與廚師,確定菜品價格后賣給顧客,沒想到實際操作卻遠比想象中復雜。“門店怎樣管理、如何穩定出品、品牌怎么宣傳……所有的細節都需要從頭學起、逐一落實。”但由于當時的認知不足,他們在這條路上走得并不順利,最終導致店鋪關閉。
盡管在這五年時光里,小店生意始終不溫不火,但它卻見證了解俊從餐飲小白到能夠獨當一面的蛻變。這些“從零到一”的寶貴經驗,為他后續的創業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改名“壹雙好手”
2020年5月,解俊鼓起勇氣重新出發,他把原先的店名改為“壹雙好手”,將營業面積擴大并進行了重新裝修。
再次踏上創業之路,解俊深刻汲取了過往的失敗經驗,憑借著這份積淀,餐廳的人氣開始穩步上升。轉眼來到2022年夏天,“壹雙好手”的生意迎來了質的飛躍,顧客絡繹不絕,好評如潮。而此時,解俊的心中卻泛起了一絲迷茫。
解俊:生意火爆后,我開始迫切地想要將門店進行升級,比如把餐廳環境重新裝修一番,變成出片的網紅店;廚房設備也要全部換成新的,讓員工能享受干凈舒適、冬暖夏涼的工作環境,這樣親戚朋友過來吃飯時也會覺得很有面子……我當時一門心思想把餐廳變成自己的“夢想之店”,絲毫沒有想過品牌是否真的需要升級改造,更沒有考慮顧客究竟有哪些需求。
經過一番深度思考,解俊明確了經營餐廳最重要的目的:對外要為顧客提供價值,即帶給食客更好的產品、環境和服務;對內要為員工提供價值,讓他們不僅能得到滿意的收入,還能收獲個人成長的機會。基于這樣的認知,解俊開始轉變思路,專注于發現并解決餐廳運營中的實際問題。
發現痛點,解決問題
隨著生意越來越火爆,“壹雙好手”開始逐步暴露問題。首先是上菜速度太慢,導致很多客人的等候時間過長。針對這一痛點,解俊與團隊成員之間產生了意見分歧。
當時,店內不少員工抱有一種僥幸心態,認為生意火爆可能只是暫時現象,大家這段時間辛苦一下就過去了,因此不愿投入精力去解決問題。然而,解俊卻有著不同的見解,他認為應該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主張通過擴大廚房面積、招聘更多后廚人員的方式來加快出菜速度。
解俊:許多餐飲人對品牌排隊現象存在“虛榮心”,有些店甚至不惜通過降低出品效率來刻意營造大排長龍的熱鬧場景。然而,這種做法實則削弱了客人的用餐體驗感,讓他們對品牌產生失望情緒,可能光顧一次后就再也不來了。為了“面子”而犧牲服務質量是得不償失的,因此我們果斷采取行動,將廚房面積擴大了近3倍,地方寬敞了,師傅們的工作效率就會更高,這大大提升了客人的就餐滿意度。
進店環節設置三大崗位
第二個要解決的是排隊等位問題,尤其在周末、節假日等用餐高峰期,人流量激增、等位時間長,客人難免產生煩躁情緒。針對這一痛點,“壹雙好手”在門口露天區域設置了等位區,擺上長凳、支起涼棚,還安裝了電風扇,打造出一個相對舒適的空間。考慮到夏季炎熱,解俊特地在旁邊開設了一個茶飲鋪,供應各種清熱解暑的茶水、飲料,讓客人能享受到片刻涼爽與愜意。對于等候時間過長的客人,“壹雙好手”會贈送菜品:等位時間超過40分鐘,每人送一杯手工豆花;超過60分鐘,再送一份點心小吃,以安撫客人情緒。
解俊:我認為服務就是要“靠近消費者”,即把客人當成親人、朋友,看到他們的需求,并通過溝通和行動滿足這些需求。比如有的客人是剛下火車、飛機,提著包和箱子直接過來的,我們特地設置了一個寄存處,專門用來幫客人保管行李,讓他們可以更輕松地享受用餐時光;而對于騎自行車前來的客人,我們也在網上購置了一些停車架,方便他們把自行車放在上面。
為了更好地接待客人,我們在店門口設置了停車引導崗、等位崗和茶飲崗,共配備了12位員工。其中前者負責給開車過來的客人引導停車、給打車過來的客人開車門,并將他們引導至等位區;茶飲崗負責給客人提供免費茶水、飲料;等位崗負責給堂食的客人取號、叫號,將其引導至座位上,或給外帶的客人提供打包服務。
我希望通過這一系列舉措,讓客人從進店起就能感受到重視與關懷,每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溫度的服務。
店門口分成四個區域
在品牌火出國后,解俊將露天區域進行了重新規劃,并根據客人的需求不斷迭代升級。如今,店門口被劃分為四部分:等位區、外擺區、初加工區和烹調區,其中烹調區主要制作一些燒燉類菜肴,例如砂鍋虎皮鳳爪、蘭花干煨豬腳等,在減輕后廚走菜壓力的同時,也營造出了濃濃的煙火氣。
食材新鮮是“壹雙好手”團隊對出品的第一要求,要保證這一點,就必須采購活的食材,將宰殺的過程放在店里進行。為了突出這一經營亮點,解俊將初加工區域從后廚搬到門口,調配了7位師傅專門負責水產、家禽的處理工作,將鱔魚、田雞、甲魚、土雞等食材的宰殺清洗過程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客人面前。目前,這一區域已成為“壹雙好手”的宣傳窗口,不僅展示了原料新鮮度,還吸引了很多業內同行參觀學習。
給外賣小哥更多關懷
自2021年開始,“壹雙好手”上線了外賣平臺,但直到去年,這部分業務仍是品牌的弱項。為了在外賣版塊有所突破.解俊在去年參加了一次餐飲管理的專業課程,其中有位同行的一席話讓他深受啟發:“每份外賣都是品牌的一張名片——由于現在年輕人工作比較忙碌,到店消費的機會不多,大概一周一次左右,但外賣卻會頻繁地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可能每月都要吃20多次,所以提升外賣品質、增加復購率,是擴大品牌影響力的重要路徑。”
這次分享讓解俊深受觸動,回到店里后,他立刻召集團隊的核心成員一同觀看了電影《逆行人生》。影片中,外賣小哥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每一個人,也讓大家開始對他們有了更多的理解:由于外賣員有著嚴格的考核標準,一旦遲到就可能面臨罰款,所以取餐時他們總是顯得格外著急,有時甚至會大聲催促,雙方配合不好,難免會出現漏餐、丟餐的情況發生。
解俊:在工作中,我們應該給予外賣員更多理解和尊重,例如提升外賣出餐速度,盡量不耽誤他們的送餐時間;臨走時會說一句“您辛苦了”,并提醒他們路上注意安全;讓他們享受和消費者同樣的進店福利:渴了可以領取礦泉水,也可以享用等位區免費的茶飲和棒冰。
這些細微卻貼心的行為,是對外賣員辛勤工作的一種溫暖回饋,而他們在感受到關懷后,也會反過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如果發現外賣里少了筷子,他們會主動回來幫忙取;遇到標簽貼錯、拿錯單的情況,他們會想辦法找到對應的外賣員換回來;如果我們忘記給客人打包米飯,他們甚至會在樓下臨時買一份送給客人……
把員工當作家人
A.先優化工資,再優化能力
過去,解俊管理團隊時喜歡大包大攬,幾乎天天守在店里,凡事都要親力親為,但隨著店內員工數量的增加,團隊的管理難度也急速上升,他漸漸意識到員工也需要成長的空間,倘若事事都參與,不僅能力得不到鍛煉,團隊凝聚力也難以提升。因此,解俊開始調整策略,逐步將管理重心轉移至培養核心團隊上。
解俊:搭建團隊時,我認為要注意兩點,第一,先優化工資,再優化能力。以店長為例,給予她比較高的薪資后,再提出相應的能力要求,這樣員工才會更有動力提升自己。在我們店里,員工的薪酬水平要優于市場平均值,這也是為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團隊的整體發展。
第二,不要越級指揮。例如我作為主理人,倘若越過店長批評基層員工,不僅會打亂他的正常工作節奏,還可能導致基層員工陷入標準混亂的困境,不清楚自己究竟應該遵循誰的指示工作。
B.給50歲以上員工定期量血壓
目前,“壹雙好手”店內共有90多名員工,從60后到00后都有,盡管管理難度較高,解俊卻始終將員工視為家人,對他們的衣食住行照顧得無微不至。
鑒于員工年齡跨度較大,解俊在飲食安排上尤為用心,所用食材與平日供應給客人的原料別無二致,此外,他還會注重葷素搭配、確保營養均衡,并細心詢問每位員工的飲食忌口,提前一周設計好菜譜發給大家。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冬季飯菜易涼,解俊還貼心地將餐飲形式調整為火鍋,確保大家在結束忙碌的工作后能吃上一口熱飯。
在平日生活中,解俊同樣考慮周全,他會給每位員工準備洗手液、毛巾、抽紙、牙膏等日常用品,為大家省時省錢。考慮到50歲以上的員工占比高達30%,他還特意安排同事定期為他們測量血壓、購買水果,讓每個人都能安心、舒心地在這里工作。
C.每日跑步獎勵30元
解俊認為人有三種力量:體力、腦力和心力,而體力作為基石決定了后兩者,換言之,身體狀況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精神狀態,進而會影響工作效率。倘若體力不足,每天僅應對日常工作便已疲憊不堪,又何談有余力去思考、解決難題呢?
因此,解俊為了讓員工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鼓勵大家每天完成3公里長跑運動,只要能在21點前將截圖發給店長,便立即可以得到30元的獎勵。這項活動幾乎吸引了所有員工的熱情參與,除了少數年齡較大的同事外,大家紛紛開始堅持鍛煉身體,每月僅此項獎勵便要發放七八萬元,但解俊卻覺得這部分支出很值得,不僅能有效增強大家的體質,更顯著提升了每個人的工作狀態,讓團隊更有活力。
用料新鮮還原本味
在解俊看來,當下的長沙中餐市場主要有三類品牌,一類主營“長株潭”菜肴,以“院子餐飲”模式出圈,講究原料新鮮、調味簡單;二是以“費大廚”為代表的衡陽小炒,這類品牌多為開在商超中的連鎖餐飲,出品帶有濃濃鍋氣,走菜翻臺速度較快;三是“笨蘿卜”所代表的瀏陽菜,這類店多開在社區,出品以蒸菜為主,做法較為簡單,客單價親民。
“壹雙好手”巧妙融合了上述三類品牌的特點,出品種類多樣,兼具炒、蒸、燒、燉等烹法,食材講究現殺現做,多數菜品的調料只有鹽、味精、醬油和生抽,最大程度還原食材的本味;店內共有60余款菜肴,沒有一道預制產品,全由大廚手工烹制而成;為了追求新鮮口感,堅持“當天買、當天賣”的原則,銷售不完的菜品寧可倒掉,也絕不將隔夜菜端上餐桌,讓每位客人都能真切感受到門店對于品質的要求和承諾。
解俊:開業初期,不少顧客反饋菜品偏辣,但那時的我們認知不足,抱著“不辣不地道”的想法,認為只需篩選能吃辣的顧客就可以解決問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意識到,這種“園地自萌”的思維無法支撐品牌的長遠發展,于是我們開始有意識地研發一些不辣的菜品,例如水煮山塘魚、墨魚燉肚條、湖藕龍骨湯等,它們一經推出便廣受歡迎,漸漸成為店里的招牌菜。此外,我們還為顧客準備了楊梅荔枝水、檸檬茶、手工豆花等飲料甜品,在緩解辛辣的同時,讓顧客的就餐體驗更為舒適、豐富。
爆炒田雞
原料:田雞250克,紅小米椒圈30克,大蒜碎80克,韭苔80克,紅雞腸子辣椒35克,紫蘇葉碎25克。
調料:菜籽油50克,鹽3克,雞精1克,味精1克,生抽10克,龍牌醬油5克,二荊條干辣椒碎10克。
制作:
1.選用每只重50克的田雞宰殺后去皮去內臟,一切為二,洗凈待用;韭苔切成長4厘米的段;紅雞腸子辣椒縱向切開,改成長4厘米的段。
2.鍋入菜籽油燒熱,下處理好的牛蛙炒至變色,撒鹽后繼續炒約半分鐘,加小米椒圈、大蒜碎翻勻,倒入韭苔段、紅雞腸子辣椒段翻炒幾下,調入雞精、味精、生抽、龍牌醬油,撒二荊條干辣椒碎、紫蘇葉碎翻勻,盛入碗內即可走菜。
特色土鱔魚
原料:筆桿鱔300克,黃瓜300克,紅小米椒圈35克,紫蘇葉碎25克。
調料:菜籽油40克,鹽3克,雞精1克,味精1克,生抽10克,龍牌醬油5克,魚湯60克,豬油20克。
制作:
1.筆桿鱔宰殺后去頭去骨,切成長6厘米的段;黃瓜切成長6厘米的條待用。
2.鍋入菜籽油燒熱,下鱔魚段小火煸炒30秒,加小米椒圈翻勻,撒鹽后倒入黃瓜條大火翻炒幾下,調入雞精、味精、生抽、龍牌醬油,淋魚湯(雄魚、鯽魚等熬制而成)顛炒出香,撒紫蘇葉碎,淋豬油中火翻勻,倒入盛器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此菜的鮮味部分來自鱔魚血,因此宰殺時不要將其洗凈,以免香氣流失。
鄉里走地雞
原料:雞肉塊400克,仔姜60克,拍蒜80克,鮮紅小米椒圈10克,紅雞腸子辣椒段35克。
調料:菜籽油40克,鹽4克,白酒8克,味精2克,白胡椒粉1克,生抽8克,豬油15克。
制作:
1.選用重約1500克的散養土雞,剁下雞頭、雞脖、雞爪,剔除脊骨、雞腿骨等較大的骨頭,改成小塊;仔姜切片待用。
2.鍋入菜籽油燒熱,撒鹽后倒入雞塊不斷煸炒30秒,烹入白酒,使火焰竄起燎燒原料,倒入拍蒜不斷翻炒半分鐘,下小米椒圈、仔姜片炒約15秒,調入味精、白胡椒粉、生抽,放雞腸子辣椒段炒至斷生,淋豬油大火翻勻,起鍋盛入碗內即可走菜。
水煮山塘魚
原料:雄魚1條,姜絲25克,鮮紅小米椒圈3克,青線椒圈50克,香蔥段25克,紫蘇葉碎25克。
調料:豬油50克,白醋5克,清水500克,高湯250克,鹽20克,雞精25克,味精15克,白胡椒粉5克,白糖2克。
制作:
1.選用每條重約1100克的雄魚去鱗去鰓,腹部下刀掏出內臟,魚身兩側肉厚處打一字刀,再將其展平、保持背部相連,洗凈待用。
2.鍋入豬油燒熱,撒少許鹽,魚皮朝下滑入鍋內煎約50秒,撒姜絲,淋少許豬油晃鍋煎香,將魚腹部朝下放置再煎15秒,淋白醋加熱至揮發,添高湯、清水燒開,調入鹽、雞精、味精、白胡椒粉、白糖,大火煮6~8分鐘,期間撇出浮沫,邊燒邊將湯汁均勻淋在魚身上,撒小米椒圈、青線椒圈、香蔥段再燒半分鐘。
3.大盆內加紫蘇葉碎墊底,盛入燒好的魚,倒入原湯,帶卡式爐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制作此菜需用生態瘦身魚,即將原本3斤的雄魚,在不喂食的情況下“瘦身”至1100克左右,其肉質會更緊實、腥味更淡。
燙鍋雪花牛肉
原料:雪花牛肉300克,大蒜子25克,姜末15克,紅小米椒碎15克,馬耳朵蔥20克。
調料:豬油30克,辣妹子辣椒醬10克,純凈水200克,味精10克,鹽5克,雞精15克,生抽5克。
制作:
1.雪花牛肉切成片,碼入墊有蔬菜的盤內待用。
2.鍋入豬油燒熱,下大蒜子、姜末、小米椒碎煸香,舀入辣妹子辣椒醬煸炒幾下,添純凈水,調入味精、鹽、雞精、生抽,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熬約5分鐘,打出料渣,起鍋倒入盛有馬耳朵蔥的盛器內,帶牛肉片、蘸料、卡式爐即可走菜。
3.上桌后,待湯汁燒開,客人便可用其涮煮牛肉,蘸干碟即可食用。
紅燒鱖魚仔
原料:鱖魚2條(共約500克),紅小米椒10克,生姜粒10克,大蒜碎25克,紫蘇葉碎20克,香蔥花3克。
調料:菜籽油30克,豬油30克,二荊條干辣椒碎10克,清水200克,高湯200克,鹽5克,雞精15克,白胡椒粉5克,白糖3克,味精10克,生抽30克,龍牌醬油5克。
制作:
1.鱖魚腹部下刀去內臟,清理干凈;鮮紅小米椒部分切圈、部分切碎待用。
2.鍋入寬油燒至五成熱,下處理好的鱖魚,用勺子將油淋在魚表面保證受熱均勻,炸約半分鐘后倒在漏勺上瀝油。
3.鍋入菜籽油、豬油燒熱,依次下生姜粒、小米椒、大蒜碎充分煸香,撒鹽、雞精、味精、白胡椒粉、白糖、二荊條干辣椒碎,淋入清水,下入炸好的鱖魚煮約40秒,舀入高湯燒開,淋生抽、龍牌醬油燒2分鐘,期間邊燒邊將湯汁淋在魚上,撒紫蘇葉碎,待湯汁收濃,先將鱖魚盛人大碗,再舀入湯汁,撒香蔥花即可走菜。
砂鍋虎皮鳳爪
批量預制:
1.大號鳳爪洗凈,冷水下鍋,加蔥姜、料酒焯去浮沫,撈出瀝干。
2.鍋入寬油燒至七成熱,下焯好的鳳爪炸至表皮起皺,放入冰水浸泡3小時,撈出后一切為二。
3.鍋入寬油(分量沒過原料即可)燒熱,下蒜末2000克、小米椒碎50克、二荊條干辣椒碎20克,小火熬至香氣四溢即為蒜蓉醬。
走菜流程:鍋入蒜蓉醬100克煸香,調入十三香5克、雞精5克、鹽5克、白糖1克、生抽10克、龍牌醬油6克,倒入處理好的鳳爪300克,添高湯200克,燒開后煨至湯汁收濃,加豬油15克,起鍋倒入砂鍋即可走菜。
口味腰花
原料:豬腰200克,紅小米椒碎35克,蒜80克。
調料:啤酒20克,生粉8克,白醋10克,菜籽油20克,豬油20克,剁椒醬15克,生抽8克,鹽2克,雞精1克,味精1克,白胡椒粉1克,龍牌醬油2克。
制作:
1.新鮮豬腰片去腰騷,切成厚6毫米的片,在一面上打麥穗花刀,切成條后洗凈納盆,加啤酒、生粉抓勻上漿。
2.鍋入寬水,淋入白醋,下腰花焯至半熟,撈出過涼,瀝干待用。
3.鍋入菜籽油、豬油燒熱,下小米椒碎、蒜末、剁椒醬煸香,倒入腰花翻炒幾下,調入生抽、鹽、雞精、味精、白胡椒粉、龍牌醬油中火快速翻勻,起鍋盛入碗內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焯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祛腥,二是將腰花加熱至五成熟,縮短后續炒制時間,進而保持軟嫩的口感。
手工田螺肉
原料:田螺肉200克,酸蘿卜150克,小米椒圈10克,雞腸子紅辣椒碎10克,紫蘇葉碎25克,大蒜碎40克,香蔥花3克。
調料:菜籽油30克,豬油15克,味精5克,胡椒粉3克,生抽20克,龍牌醬油5克。
制作:
1.將田螺肉從殼中取出,置于細流水下沖去泥沙j酸蘿卜切丁待用。
2.鍋入菜籽油、豬油燒熱,倒入小米椒圈、雞腸子紅辣椒碎翻炒幾下,加大蒜碎翻勻,下酸蘿卜丁煸炒出香,倒入田螺肉大火翻勻,淋清水半勺邊炒邊燒,調入味精、胡椒粉、生抽、龍牌醬油,撒紫蘇葉碎大火翻勻,起鍋裝盤,點綴香蔥花即可走菜。
油潑香千絲
近幾年,油潑菜品在長沙頗為走俏,因其操作簡單、走菜迅速,油潑包菜絲、油潑皮蛋等菜肴迅速在市場上流行開來。“壹雙好手”的大廚借鑒這一思路,將香干放進鹵水浸泡入味,以油潑的形式呈現,香辣入味,受到年輕人青睞。
原料:香干絲150克,蒜末20克,香蔥花5克。
調料:二荊條干辣椒碎6克,豬油25克。
制作:
1.香干切絲,置于湘式鹵水中浸泡入味。
2.客人點單后,取泡好的香干絲裝碗,放蒜末、二荊條干辣椒碎、香蔥花,潑上燒熱的豬油即可走菜。上桌后,客人將其拌勻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