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面對自己的教育生活,往往會陷入這樣的思考:每學期開學充滿雄心壯志,定下很多計劃,但到了學期末,發現自己真正做到的卻沒幾件。教師的時間到底去了哪兒?仔細梳理發現,教師很大一部分工作時間被一些跟教育教學無關的事務占去。很多教師因此失去了自我價值感,職業倦怠感漸生,成長動力漸漸消減。非教育教學事務進校園專項治理為教師們回歸寧靜的教育生活帶來曙光,學校應積極行動,為教師營造寬松、寧靜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校園氛圍,賦能教師生命成長,從而真正喚醒教師生命自覺。
創設“全學習”場景,積蓄教師生命能量
以規劃明晰方向。內驅力是自我價值的實現,為幫助教師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學校邀請專家進校開展關于發展規劃的講座。指導他們從審視自我、確定目標、創新突破等方面入手,通過自我診斷和定位,設定短期目標,制定長期發展規劃。
讀好書,滋養心靈。教師需要不停地閱讀,豐厚自身底蘊,充實精神生活。為了讓教師讀好書,學校打造書香長廊,開辟讀書角,建造研修吧,讓老師們能隨時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閱讀,讀人文類、學科類、教育類,滋養心靈、拓展知識、更新觀念。
寫好文,增添智慧。寫文是很好的研究輸出方式。教師內心有想法,當落筆成文字時,則會促使其更好地去思考,去總結,去反思,去提煉。基于此,學校組織開展了“科研先鋒”行動,創辦校刊《中海號》,教師可以向校刊投稿撰寫的經驗總結或科研論文。學校選取部分文稿在校刊中刊登,讓教師的創作變成鉛字,激勵教師的寫作信心。同時,邀請專家開展論文寫作培訓,組織論文寫作比賽、標題提煉大賽等新穎有趣的寫作活動,讓教師擁有練兵的機會。同時,組織教科負責老師牽頭出臺“課題研究指南”,組建青年教師科研先鋒隊,對課題進行跟蹤、指導,開展成果推廣會,鼓勵青年教師參與專題研究,在嘗試中成長。
創設“C位聚焦”場景,關照教師生命成長
學校創設“C位聚焦”場景,將教師教育教學生活中用心實踐研究的點滴放大、聚焦,通過最美行動、閃光行動、同心圓行動,三位一體宣傳,讓教師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關注,不斷激發教師內在驅動力,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態圈。
最美行動,點滴有看見。眾人拾柴火焰高。學校發動全體教師從多角度發現身邊同事的優點、亮點和特長,發現身邊的點滴美好瞬間,通過“最美行動”系列活動,講述中海故事,記錄教師的點滴努力和奉獻。通過各類主題活動,教師們在“中海講堂”宣揚暖心人與事,弘揚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創新舉動,講好身邊每一個人的故事。
閃光行動,及時被肯定。學校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的成績進行表彰、宣傳。有成績及時肯定,讓教師在最大范圍內獲得尊重、認可、鼓勵。老師們在各類比賽中獲獎或工作中有出彩表現時,學校會通過喜報形式,借助各平臺及時將好消息傳遞給全校師生;在學校校刊開辟一角,專門展示教師的亮點和成績;組織“陽光教師”評選,各年級段教師為其撰寫頒獎詞,并在迎新活動中隆重頒獎,同時建設“陽光長廊”,展示陽光教師、陽光教育。同時,每逢教師節、婦女節、青年節等,對區級以上“陽光教師”“德育導師”“教壇新秀”等進行表彰,希望更多教師獲得價值感和成就感。
同心圓行動,人人得關懷。滿足教師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學校工作的努力方向。學校將“同心圓文化”融入學校管理,實施“同心圓行動”,豐富教師的校內生活,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強教師的歸屬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老師們的生活變得精彩紛呈,這樣的舉措給予教師職業尊嚴和價值認同,激發教師的內在需求和動力,推動學校發展。
創設“知行合一”的場景,展現教師生命力量
智慧分享,讓教師參與設計。對于學校發展,每一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想法。學校要讓每一位教師分享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將散落在各處的“珍珠”串聯起來,使每一位教師達成共識。如展開頭腦風暴,探討學校“筑夢”文化,讓所有教師共同參與學校頂層設計等。
教師敘事吧,讓教師參與決策。學校推出一月兩次的單元格“職工說事”,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條塊融合”的網絡化管理格局,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被人管”。同時,根據不同領域的發展需要,圍繞新進教師融入、學校文化設計、教師發展需要、教師業余生活等話題組織教師進行團體座談。及時了解教師的心理動態和工作狀態,不定期開展談心活動,讓教師說說自己的心里話。教師敘事匯集了教師智慧,將大量“接地氣”的建議和決策挖掘出來,將教師的教育智慧呈現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項目承包制,讓教師參與管理。學校打破原有的組織架構,推進扁平式管理,采取項目承包制,調動教師積極性,主動參與學校管理,鍛煉教師能力的同時,讓教師更有使命感。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下應街道中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