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浙江省高職教育“十四五”第一批教學改革項目“校企協同育人視角下高職跨境電商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jg20230199)
摘 要: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使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劇增。本文聚焦于校企協同育人的視角,深入探討和分析了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微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與跨境電商人才短缺之間的矛盾,本文提出了要突破專業限制,校企合作共同開設跨境電商微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有更多學習機會,可以通過校企協同共建師資團隊、校企協同建設優質課程、校企協同共建實踐基地、校企協同多方融合評價、校企協同實現就業創業等一系列舉措,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跨境電商環境中進行實習和實訓,提高他們的跨境電商實戰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出越來越多具備跨境電商實戰技能的高素質人才,推動跨境電商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跨境電商;微專業;校企協同
一、引言
2024年7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推進通關、稅務、外匯等監管創新,營造有利于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創新發展數字貿易,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據海關統計,2024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2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高于同期我國外貿整體4.4個百分點。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為經濟創造了新的活力,同時跨境電商行業對高素質的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也急劇上升,而僅依靠現有的跨境電商類專業培養出的人才,已經遠不能滿足已有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因此,跨境電商微專業的人才培養是一種值得探索的模式,能夠精準對接產業需求,為跨境電商產業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二、跨境電商微專業開設的意義
1.培養更多的高素質跨境電商人才
根據2024年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發展報告》顯示的數據表明,目前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的從業人數已經超過了7000萬人。報告提出,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直播電商、農村電商、跨境電商等行業的人才缺口依然十分顯著,超過了1500萬。通過網上查詢眾多知名招聘網站的信息和深入分析后,我們可以發現,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尤其是運營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在眾多行業職位中名列前茅,這無疑凸顯出整個行業市場對跨境電商人才的迫切需求。
跨境電商行業的迅猛發展使傳統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完全滿足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人才短缺問題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而校企合作建立的跨境電商微專業就能很好地打破傳統只有跨境電商類專業培養人才的局限,突破了專業的限制,更多非跨境電商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跨境電商微專業的學習,掌握必要的跨境電商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這樣就拓寬了學生的職業道路,也為跨境電商行業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促進了跨境電商行業的持續發展和創新。
2.幫助畢業生能更好地就業和創業
為了適應跨境電商行業對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跨境電商微專業能夠幫助畢業生學習跨境電商的理論知識,掌握與跨境電商相關的各項技能,進而能達到進入跨境電商行業的門檻。校企協同建設跨境電商微專業,能夠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學習和工作環境,學生能夠運營真實的跨境電商店鋪,參與企業的日常運營之中,積累更多跨境電商實操經驗。學生在經過跨境電商微專業的系統培養后,還能夠獲得進入跨境電商企業的實習機會,可以為他們未來在跨境電商行業的就業和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校企協同建設的跨境電商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跨境電商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跨境電商微專業內涵及培養模式
1.跨境電商微專業概述
微專業并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專業,而是在主修專業的基礎上,通過跨學科跨專業的方式,融合多個學科前沿的知識和先進技術。微專業雖微不簡,具有小規模、靈活性強的特點,其學習內容通常由5~7門核心專業課程構成,學分和學時都不多,采用理論和實訓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微專業的學習,學生可以在主修專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知識面,學習新的專業內容,有助于提升個人綜合能力。
跨境電商微專業是為了適應外貿新業態中不斷涌現的人才需求而設立,其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跨境電商崗位涉及的工作內容,根據崗位需求進而設立核心課程,包括跨境電商業務流程中的核心關鍵知識點和技能點。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跨境電商的店鋪運營、美工設計、推廣營銷等方面的技能,從而能夠精準對接實際跨境電商業務中涉及的工作崗位。學生在經過一期跨境電商微專業的學習后,能夠快速掌握跨境電商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尤其是跨境電商運營、美工設計、營銷推廣等方面的能力,達到進入跨境電商行業的門檻,實現快速就業,滿足當前跨境電商行業對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這樣既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選擇,也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更多可以選擇的途徑。
2.跨境電商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跨境電商微專業通過一年左右的系統培訓使修讀學生能夠快速掌握跨境電商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能,與跨境電商崗位相對接。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解決學生及教師跨境電商平臺的真實操作問題,對快速提升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探索;另一方面,通過校企精準對接的模式,大幅縮短了高校與企業的差距,是高校快速培養高質量跨境電商人才的有效途徑,能有效緩解地方高校人才培養與跨境電商企業用人需求之間的矛盾。
對于高職院校,微專業應該在1~2個學期內集中教學和培養,建議可以開設在大二下學期和大三上學期。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學生,教學內容采用理論和實訓相結合的形式,具體課程設置可根據社會與行業發展變化動態調整。在學生獲得一定的修讀學分后,方能獲得跨境電商微專業證書。以湖州職業技術學院跨境電商微專業為例,共開設了6門課程,總學分為12學分,修讀年限為1年(見表1),同時豐富學生的學業,也為跨境電商微專業的學生開設跨境電商大講堂(見表2),邀請商務局、海關等部門負責人和跨境電商企業CEO為學生做跨境電商前沿講座,組織學生參加跨境電商相關實踐活動等。待學生在規定年限修滿12學分后,教務處和微專業所在學院會為學生頒發跨境電商微專業證書。
需要注意的是,微專業人才培養要注意長遠發展的情況,可能會有學生盲目報名,并沒有考慮清楚到底是否適合從事跨境電商工作。因此,在招生宣傳時要介紹和解釋清晰可以采用試聽的方式,讓報名的學生先參與再選擇,可避免學生出現后悔的情況,才能培養出真正的跨境電商人才,所以一定要完善跨境電商微專業的選拔機制,招生的學生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注意人才培養的質量。建議一期的跨境電商微專業招生規模在30個人左右,小班化教學,這樣無論是校內教師還是企業導師,都能對接到每個學生,與每個學生保持溝通,還要幫助學生進行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做好兩個專業的權衡,讓學生既能完成原有主修專業學習,還能完成跨境電商微專業學習。
四、校企協同培養跨境電商微專業人才的思路和舉措
1.校企協同共建師資團隊
跨境電商微專業人才培養首先要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學團隊,建議成立跨境電商微專業教研室,由跨學科、跨專業的師資構成,同時也由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構成跨境電商微專業教學師資團隊,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實現理論與實戰進一步連接。一方面,學校建立一支由跨境電商、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等學科為背景的教師,組成跨學科交叉的跨境電商微專業教學團隊,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另一方面,積極邀請跨境電商領域的行業、企業專家作為外聘教師,為微專業的學生定期授課,并可以通過工作坊、大講堂等形式分享跨境電商行業最新最前沿的動態和企業實戰經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校內教師也可以深入合作的跨境電商企業中進行定期實踐,增強自身的實踐和實戰能力,做到任課教師100%為雙師型教師,要讓教師自身的實力變硬,才能更好地反哺到教學和人才培養中。
2.校企協同建設優質資源
為了更好地培養跨境電商微專業的學生,學校和企業要緊密合作,共同開發一系列跨境電商相關實戰課程和教材,用于跨境電商微專業學生的教學。由于教材編寫和出版需要一定時間,可以考慮先開發校本教材,再開發公開出版教材。教學過程中使用的課程標準、課程大綱、授課計劃、授課教材、授課具體內容等資源,都要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才能對接崗位,確保課程內容貼近跨境電商實際工作的需求。在課程開發過程中,一定要始終聚焦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技能需求點,緊密對接跨境電商企業中涉及的崗位工作內容,如運營和美工等崗位不同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通過引入真實的業務場景與具體的項目案例,積極開發以實戰為導向的跨境電商課程和教材,從而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職業技能。由于跨境電商微專業的學生在培養過程中修讀的課程學時比較少,因此學校和合作企業需要共同建設在線課程資源,豐富線上教學內容,采用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的模式,讓跨境電商微專業修讀的學生可以更加靈活和高效地學習跨境電商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在課下也能更好地學習跨境電商相關課程,鞏固所學知識,在跨境電商領域建立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為未來從事跨境電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校企協同共建實踐基地
學校要深化產教融合,加強與跨境電商企業的密切合作,校企共同打造校內的跨境電商實訓基地,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校內實踐環境,讓學生在學校也能真實運營跨境電商店鋪,從而掌握跨境電商的實際操作技能。同時,還要依托學校的大學生創業園這一載體,跨境電商微專業中如果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可以申請入駐學校創業園。學院要積極為這些學生聘請來自合作跨境電商企業的專業人員,擔任學生的創業導師,為學生在跨境電商創業的各個階段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真實經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與此同時,學校還要與企業共建校外實踐基地,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訓、實習和就業的機會和場所,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積累跨境電商實戰經驗。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還能為將來進入跨境電商行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4.校企協同多方融合評價
跨境電商微專業人才培養要創新考核和評價方式,要拋棄傳統上以試卷為主的考核模式,建立學校和企業兩個主體進行參與,理論學習能力、核心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三個維度的評價體系。其中,校內的教師主要以理論授課為主,考核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如跨境電商基礎、跨境電商運營等相關理論知識,可以采取試卷或者模擬操作的形式進行考核。而校外教師主要以實踐授課為主,通過學生真實運營店鋪,根據店鋪數據的各項指標進行評價,考核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如店鋪運營、產品美工、營銷推廣、客戶服務等崗位能力,能夠掌握多個跨境電商平臺的關鍵運營技能。學校和企業雙方通過整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學生在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數據完成跨境電商微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評價。在考核過程中可以設置初級、中級、高級三個評價等級,考慮以等級的成績作為對應課程的替換成績,達到對應的等級就可以頒發等級證書和學業證書。
5.校企協同實現就業創業
跨境電商微專業教研室可以組織微專業的學生在每年5月、6月參加小規模的跨境電商企業實習就業雙選會,對于部分跨境電商企業每年都會來招聘人才,當然也有一些跨境電商企業是前期已經參與了微專業課程的教學,可以在課程培訓過程中開始選拔比較好的學生,一部分學生通過雙選會后,大三開學就可以進入跨境電商企業開始實習,等到畢業之后表現優異的就可以留在該企業工作就業。跨境電商領域是比較適合嘗試創業的行業,相較于傳統行業,跨境電商的創業門檻相對較低,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對有跨境電商創業需求的學生,學校和企業要進行全方位的創業支持和指導,進一步拓寬跨境電商微專業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渠道。
五、結語
跨境電商微專業是適應跨境電商發展趨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有益探索,打破了傳統專業設置的壁壘,學生可以學習感興趣的其他專業知識,通過校企合作共同發力,跨境電商微專業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跨境電商行業前沿內容,學生有機會運營真實的跨境電商店鋪,從而在實踐中積累寶貴的經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跨境電商微專業的人才培養,還要有一些思考。在校企合作的實施過程中,要深化產教融合,將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做實,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可以先模擬再真實操作,以進階的形式掌握跨境電商運營技能。還有合作的跨境電商企業也需要考慮,能否提供優質的合作平臺,派出優質的企業導師,這都關系人才培養的質量。
跨境電商微專業的設立,突破了專業限制,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和靈活選擇的學習機會,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的要求,為跨境電商行業輸送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既有助于緩解跨境電商行業的人才短缺問題,也為高職教育改革和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是一種非常有益的人才培養嘗試。
參考文獻:
[1]林潔,金貴朝,胡雷芳.產教融合視域下地方高校跨境電商運營類人才培養探索[J].對外經貿,2023(5):92-96.
[2]林潔,胡雷芳.基于校企精準對接的跨境電商“微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和思考[J].商場現代化,2021(9):28-30.
[3]秦艷麗,郭肅清.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微專業”構建研究與探索[J].高教學刊,2021,7(12):68-71.
[4]楊楚欣.精準扶貧視域閾下高職跨境電商微專業的建設機制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2):226-227.
[5]楊楚欣.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微專業構建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20):217-218.
[6]金貴朝,溫懷德,黃玉峰.跨境電商“微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以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為例[J].電子商務,2018(8):91-92.
作者簡介:劉 野(1991— ),男,黑龍江雙鴨山人,碩士,湖州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與電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跨境電商、電子商務等;陳福炯(1981— ),男,河南省固始縣人,碩士,湖州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與電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服務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