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綜述和邏輯分析等方法,在國家戰略指向、學生發展需要以及教師意識增強下對“幸福體育課程模式”融入體育課后服務的價值和強化拓展進行分析。首先注入幸福理念,樹立新觀念;其次注重內容適配,展現課后新面貌;最后建立新評價機制,提升課后服務水平,以此來推動體育課后服務課程高質量發展。研究表明,“幸福體育課程模式”融入體育課后服務能促進體育課后服務的建設和發展,既能改變學生心態,也能讓學生在體育課后服務中滿足自身的需要,獲得幸福感、成就感、自豪感和愉悅感。
關鍵詞:幸福體育課程模式;體育課后服務;價值探索;強化拓展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1-0042-03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政策的提出使“幸福體育課程模式”成為新時代體育課程的新發展趨勢。黨的十八大確立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以來,努力推進體育課程改革,實現體育課程模式現代化已成為新的目標。雖然體育課后服務已成為主流,但是發展速度緩慢,探索“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在體育課后服務中的價值和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學者們對 “幸福體育課程模式”進行了探索研究,這為我們后續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理論借鑒。
一、“幸福體育課程模式”融入體育課后服務的價值體現
(一)國家戰略指向下的價值
“幸福”這一詞在當今這個時代頻頻被提及,是每個老百姓都想要追求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幸福也向人們慢慢靠近,人們都在享受幸福生活。與此同時,體育已經是人們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為了學校體育的發展和讓學生在體育課及體育課后服務上能感受到幸福發布了規范性文件,各部門也積極響應不斷出臺政策措施,都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為目標指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漸完善并形成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從《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發布,到《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出臺,再到“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了體育教育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頂層設計的系統謀劃,為推進體育教育改革發展和“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體育課后服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有在樹立正確的導向和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及政策的支持下,才能發掘出更適合中國學生的幸福體育課后服務,才能更好地發展中國學校體育,體現自身價值。
(二)學生發展需要下的價值
在“體育課程一體化研究”的背景下于素梅博士提出了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希望學生能夠健康幸福地學習和成長,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體育鍛煉觀念從以前的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到了現在以幸福為中心,這是一次偉大的變革,是思想的進步,推進了體育課程一體化落地并發揮效能,實現體育課程育人價值,充分為學生的發展考慮,起到了目標引領的作用。
“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形成是體育課堂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在這種課堂模式下,學生能夠在課程實踐的各個環節中有最真實的感受,比如感受幸福和愉悅。“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的幸福感表現程度是不同的,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的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不同活動也會不同,為了滿足學生各階段發展需求并激發學生想學、樂學的想法,進一步幫助學生享受體育課堂的樂趣、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發展體育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最終的目的是滿足不同學生在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發展需求[1]。而體育課后服務在“雙減”背景下應運而生,也是為了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學的發展。新事物的產生必有它存在的意義,因此,將“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帶入到體育課后服務中將是一種新的突破口,能讓學生在體育中切實感受到幸福,增強幸福感和滿足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將體育觀念從“健康”轉變到“幸福”,為體育課后服務提供思想的支撐,也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教育強國建設的需要。
(三)教師意識增強下的價值
教師是體育課堂制度、規則和模式的制定者與實施者,是課堂正常進行的引導者,教師的思想通過課堂的滲透作用再傳遞給學生,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思想的升華和于素梅博士的影響下,體育教師知道要想滿足學生在體育運動方面的需求,就需要特別注重學生的主觀感受——幸福感。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運動需求以及實際的學習情況,才能更好地制定出適合學生發展有幸福感的課堂模式,再將幸福課程模式與體育課后服務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達到應有的效果。
首先,在以往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存在備課主觀性強;學情分析不準;教學觀念以健康為中心;教學形式重復枯燥等問題,往往就造成體育課程模式大差不差、千篇一律毫無新意的現象,而體育課后服務是隨體育課程模式變化而變化的。但隨著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的不斷發展,要進步就要革新,革新要從思想開始,思想意識的增強是創造出新的事物動力,所以教師意識的提高就促進了體育課程模式的發展,最終形成了更加完善更適合學生成長的“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其次,教師在意識增強和“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形成的基礎上就會充分考慮體育課后服務的發展,樹立良好的觀念和意識,培養幸福意識和追求幸福的信念,讓“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和體育課后服務謀求新的發展。最后,在進行體育課后服務時,教師有意識地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及時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產生幸福感的表現,這不僅能精準把握學習情況,還能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強化對幸福感的追求,使體育課后服務真正成為一種幸福的課堂。
二、“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在體育課后服務中的強化拓展
(一)注入幸福理念,樹立新觀念
“幸福體育課程模式”是以幸??鞓返恼n堂氛圍為主導,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讓學生感受幸福和快樂的一種課堂模式[2]。而體育課后服務是指在課后組織的以學生自愿為原則,以體育課后作業完成、學有困難學生幫扶、學有余力學生已學內容鞏固提高為主的體育鍛煉輔導和補習[3]。這二者相互聯系,前者能為后者提供指導和借鑒作用。在體育課后服務設計過程中可以以“幸福”為主導來構建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體育課后服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補習和提高體育成績,但在此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態度不端正、容易疲勞、體驗感不強等問題。在進行課程設計時,以學生的幸福感為第一要義,切實感受學生的心理變化的基礎上,將幸福理念作為靈魂注入到體育課后服務中,實現為學生幸福而健康的人生奠基,同時學生享受運動帶來的興趣會增強學生幸福愉悅的體驗感,也將促進體育課后服務的快速發展。
(二)注重內容適配,展現課后新面貌
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為“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內容設置提供了理論基石,同時也為人的發展和感悟幸福提供了方向,幸福體育課程與體育課后服務都是為了學生體育能更好地發展。體育課后服務不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復,而是學校體育教學的擴充和深挖,因此體育課后服務內容與“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內容既有區別也有聯系。首先,在體育課后服務內容設計的過程中,無論是中學還是小學都要充分與學校發展需要和學生發展需要相結合,脫離實際發展需要的內容設計都是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同時也會導致學生離幸福感越來越遠,只有需求在大程度滿足下,幸福感也會隨之增強,具體會體現在學生參與學習時的積極性、主動性、自主性等方面。
其次,體育課后服務內容在實施時,能否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能否使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等都關系到體育課后服務結果的呈現,更關系到學生體驗到幸福的愉悅感、幸福感、滿足感等。最后,體育課后服務內容在“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影響下要體現階段性和發展性,因為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速度是不一樣的,對幸福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樣的,比如在低、中年級階段,幸福感和滿足感主要來源于完成老師布置的體育任務;而在中高年級階段,幸福感和滿足感就有所變化,變成超越其他同學獲得成功或者是通過團結協作完成任務從而得到集體榮譽,所以體育課后服務內容要由易到難、由單一目標到多個目標,循序漸進,呈現階梯狀螺旋上升,各方面精準適配,從而展現新的體育課后服務。
(三)建立新評價機制,提升課后服務水平
在以往的體育課后服務評價中,可量化的運動能力評價標準單一、不完善,有的也僅僅檢驗學生是否完成了任務。就體育課后服務評價而言,學生在課后服務上的學習可以有諸多觀測點,諸如是否開心快樂、是否有效參與運動、學會了什么等等。
評價是課程改革過程中關鍵的一環,是“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中的難點,更是體育課后服務水平提升的重點[4]。有學者認為“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評價應注重學生發展性評價,可以采用運動能力等級評定標準測評其運動能力發展水平。也有學者認為幸福體育評價的目的是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觀察、診斷、反饋、引導和激勵,以判定課程目標達成度,給教師和學生提供即時、多元的有效反饋,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學”與教師更有效地“教”。為此,于素梅博士為“幸福體育課程模式”構建了一個涵蓋宏觀層面(學業質量評價)、中觀層面(體育課堂評價)、微觀層面(運動能力評價)三個遞進又關聯的評價體系。通過評價能促進運動能力更好地形成,使學生更有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感受到幸福體育課堂的魅力。如果將“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評價體系運用到體育課后服務中,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動作表現、能力體現等會有所提高,也將能提高體育課后服務的水平。
三、結語
“幸福體育課程模式”是新時代體育課程改革的產物,是一種創新型的課程模式。將“幸福體育課程模式”融入到體育課后服務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過程,但這是提升體育課后服務質量的有效措施。然而體育課后服務學生存在幸福感、自豪感和滿足感偏低的情況,“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作為體育課后服務的理論指導,其應用關系到未來體育課后服務的發展速度,對幫助學生增強體質、樂于表現,促進學生在體育課后服務中享受幸福感、自豪感和滿足感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于素梅,彭慶文.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的幸福感追尋與實踐方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06).
[2]于素梅,董鵬.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思考與建構[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05).
[3]于素梅.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建構的時代意蘊[J].體育教學,2023,43(02).
[4]于素梅.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有效實施需要樹立新觀念[J].體育教學,2023,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