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中小學體質健康監測的路徑進行探析,旨在提高學校體質健康監測水平。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涵蓋大數據分析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深度學習與神經網絡和計算機視覺等,通過對數據監測技術、智能交互技術、生成式AI技術、知識圖譜等應用場景進行探析,提出了研發數據驅動的體質監測系統、提高智能交互技術的應用水平、推廣生成式人工智能與虛擬訓練技術、構建知識圖譜與決策支持體系等賦能中小學體質健康監測策略。
關鍵詞:人工智能技術;體質健康;學校體育;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1-0098-04
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如算法的改進、計算能力的提高和數據處理能力的增強,將對學校健康監測和評估產生重大影響[1]。這些進步將使人工智能系統能夠以更高的速度和準確性分析更大的數據集,從而對學生的健康狀況進行更精確的預測和洞察。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它將為教育工作者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提供越來越有價值的工具,用于評估和解決學生的健康需求。
一、人工智能在中小學體質健康監測中的作用分析
(一)體質健康的自動篩查和診斷
利用穿戴式設備和傳感器收集學生的生理數據,如心率、血壓、體溫等,AI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學生的健康狀況[2]。通過深度學習技術,AI能夠分析學生的運動模式和體能測試結果,識別出可能的健康問題,如運動損傷風險、肌肉不平衡等。AI系統可以結合醫學知識庫,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健康建議和干預措施。
(二)體質健康風險預測分析
通過收集學生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睡眠質量等數據,AI可以構建風險預測模型,預測學生未來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AI可以分析學生群體的體質健康趨勢,為學校提供預防性健康管理策略。利用遺傳學和表型數據,AI能夠識別出具有特定健康風險的學生,并提供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方案。
(三)學生健康跟蹤和報告生成
AI系統可以自動記錄學生的健康數據,并生成詳細的健康跟蹤報告,包括體質變化、運動習慣、營養攝入等。報告包括健康警示、改進建議和健康教育內容,幫助學生和家長更好地了解健康狀況。通過與學校信息系統的集成,AI可以為教師提供學生健康的整體視圖,輔助教學和健康管理決策。
(四)數據驅動的學校體育課程評估
AI可以分析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度、運動技能掌握情況以及體質健康改善效果,評估體育課程的有效性。利用大數據分析,AI能夠識別出哪些體育活動對學生體質健康影響最大,為課程設計提供科學依據。AI還可以根據學生反饋和課程效果,提出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建議,以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二、人工智能在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的應用
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中小學體質健康監測評價技術和工具的開發和應用具有重要科技支撐作用,如當前應用較為普遍的大數據分析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等。此外,深度學習與神經網絡、計算機視覺等人工智能技術也逐漸應用到體質健康監測的分析、評價、訓練干預場景中(圖1)。
(一)數據監測技術應用場景分析
數據監測技術在學校體育中的應用場景廣泛且多樣。在體育與健康課堂中實時監測學生的運動負荷和運動密度,實現教學過程中學生運動心率和運動密度的可視化,輔助教師及時掌握體育教學情況并實現無感式過程性評價。學生們在課堂上佩戴智能手環,教師根據學生的運動數據進行精準施教[3]。具體應用場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體質測試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為坐位體前屈、身體成分分析儀、握力器等加裝智能網聯模塊,學生刷卡或掃碼登記身份,測試完成后數據自動后臺上傳,實現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握力、BMI、體成分分析等數據的高效精準采集[4]。另一方面,利用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技術,通過“運動畫像”系統,借助5G終端、智能App、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全部項目的智能化測試,對學生日常鍛煉任務設定、管理、數據可視化展示分析。
(二)智能交互技術應用場景分析
智能交互技術在體質監測領域的應用,可以體現在通過智能設備收集用戶的健康數據,如使用智能手環監測心率、睡眠質量等,或是通過智能問答系統提供健康咨詢和體質監測的相關信息。例如,英派斯公司的體測機采用視覺人體姿態識別技術,通過深度學習算法重建人體骨架結構,提供準確的體測報告,幫助健身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并進行科學訓練。另外,應用計算機視覺技術進行人體姿態評估,結合體育評價指標,對視頻中的運動者進行評價,提供圖文評價和改進建議,打破時空限制,實現智慧體育教學。
(三)生成式AI技術應用場景分析
生成式AI技術是一種基于機器學習模型的技術,使計算機可以根據特定輸入生成新的內容,例如文章、音樂、圖像等。生成式AI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質健康數據、運動歷史、偏好和目標,生成個性化的運動處方。這些處方可以詳細到運動類型、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5]。具體而言,AI根據評估結果和學生的體質健康情況,推薦適合的運動類型,例如有氧運動、力量訓練、柔韌性訓練或綜合性訓練。在此基礎上,AI制定詳細的運動計劃,包括運動的頻率、時長和強度,并根據學生的個人偏好和生活習慣進行個性化調整。另外,利用生成式AI技術,可以創建虛擬教練,它們能夠根據學生的實時表現和反饋,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和難度,提供定制化的訓練建議。
(四)知識圖譜應用場景分析
結合人工智能知識圖譜和體質監測,可以開發智能體質監測和評估系統,利用知識圖譜存儲和推理人體健康相關知識,通過分析個人體質數據和健康信息,提供個性化的健康建議和鍛煉指導。例如,通過機器學習算法,知識圖譜能夠預測學生可能面臨的健康風險,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并提前進行干預。利用知識圖譜分析學生的健康知識需求,推薦相關的健康教育內容,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此外,知識圖譜還可以用于分析和預測學生體質變化趨勢,為制定全民健身計劃和健康政策提供數據支持。通過整合不同來源的體質監測數據,知識圖譜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發現不同學生群體體質的共同特點和差異,為針對性的體質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三、人工智能在中小學體質健康監測中的應用挑戰
(一)學生體質健康數據隱私和安全
學生的體質健康數據屬于個人敏感信息,需要嚴格遵守數據保護法規和隱私政策。學校和相關機構在使用AI進行健康監測時,必須確保學生和家長的知情同意,并明確數據的使用目的和范圍。在數據安全防護方面,需要采取強有力的技術措施來保護學生數據不被未授權訪問、泄露或濫用。這包括使用加密技術保護數據傳輸和存儲,以及實施訪問控制和身份驗證機制。
(二)人工智能驅動診斷中的倫理考慮
人工智能驅動的診斷引發了關于自動化系統的可靠性和問責制的倫理考慮。雖然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分析大量數據并提供準確的評估,但需要確保這些系統是透明的、可解釋的和負責任的。必須制定指導方針和法規,以解決偏見、公平和對人類決策的潛在影響等問題。應制定倫理框架,指導人工智能在診斷中的使用,并確保根據人工智能建議做出的決策是知情和負責任的。
(三)人工智能的實施
在學校教育環境中實施人工智能會帶來一系列挑戰。其中包括需要技術專長來開發和維護人工智能系統,確保不同系統和平臺之間的互操作性,以及足夠的計算能力和基礎設施的可用性。此外,教育工作者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可能會對變革產生抵制,并擔心工作崗位流失。克服這些挑戰需要細致規劃、精準培訓、資源融合以及高效溝通,以解決人們的擔憂,并確保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監測和評估順利過渡。
四、提高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中小學體質健康監測的策略
在中小學體質健康監測領域,前沿的人工智能新技術可以提供革命性的方法,以實現更深層次的個性化和精準化服務。
(一)研發數據驅動的體質監測系統
利用先進的數據監測技術,如智能穿戴設備和環境傳感器,全面收集學生的生理指標和運動行為數據,應用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算法,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度分析,以識別體質變化趨勢和潛在健康風險。具體而言,一方面,擴大智能穿戴設備應用范圍,如心率監測手環、GPS追蹤器、加速度計等,以收集學生的生理指標,包括心率、血壓、體溫、能量消耗等。另一方面,設計綜合性的數據驅動體質監測系統,整合來自智能穿戴設備和環境傳感器的數據,并確保系統具備高度的可擴展性和模塊化,利用數據融合技術整合多源數據,提供全面的體質監測視圖。
(二)提高智能交互技術的應用水平
加大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等關鍵技術的研發,通過建立跨學科研究中心和加強與學術界的交流合作,加速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同時,構建強大的專利組合,確保在知識產權方面占據有利地位。利用數據分析技術構建用戶畫像,精準捕捉學生的行為模式和偏好,實現動態內容生成和推薦,為學生提供高度定制化的運動和健康建議。發展多模態交互方式,允許學生通過語音、文本、手勢、面部表情等多種自然方式與監測系統互動,創造出更加自然和豐富的溝通體驗。利用智能交互技術提供實時反饋和健康預警,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體質變化并采取行動。創建家校互動平臺,使家長能夠參與到學生的體質監測和健康管理中,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此外,利用AI生成教育內容,包括運動技巧視頻、健康飲食建議等,以促進學生的體質發展。定期評估技術應用效果,收集學生和教師的反饋,不斷優化智能交互系統的性能和用戶體驗。
(三)推廣生成式AI與虛擬訓練技術
運用生成式AI生成各種運動技能的模擬視頻,幫助學生學習和模仿,同時分析專業運動員的動作,提供技術動作優化建議。運用生成式AI技術,如GANs(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生成對抗網絡)和VAEs(Variational Autoencoders,變分自編碼器),為學生生成定制化的運動訓練方案和虛擬運動環境。依據學生個人健康數據和成長檔案,通過心肺耐力、肌肉耐力、身體成分等維度的分析,定期推送個性化的運動處方和健康生活建議。建議創建虛擬教練,運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提供實時反饋和指導,增強學生的運動技能。通過多種運動終端數據采集,形成學生綜合評價檔案,涵蓋身體機能、體能、參與的專項運動成績等,為學生的體育特長發展提供科學儲備。專項運動成長檔案以數字化形式展示體育特長生個人檔案,內容包括個人信息、日常訓練、負荷監控、參賽獲獎等情況,形成專項運動數字畫像。
(四)構建知識圖譜與決策支持體系
為了有效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和監測的科學性與精準度,構建一個跨學科的知識圖譜成為必要之舉。這一知識圖譜將整合醫學、體育學、營養學等領域的專業知識,通過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增強其構建和決策智能化水平。具體而言,需采用多源數據融合策略,從權威的醫學期刊、體育科學論文、營養學指南和健康數據庫中抽取信息,構建全面的知識庫。借助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進行實體識別與關系映射,將不同文獻中的實體如疾病、營養成分、運動類型等及其相互關系結構化,形成知識圖譜的基礎框架。利用深度學習模型和時間序列分析,系統能夠理解和推理復雜關系,提供預測性分析,識別學生體質變化趨勢,并提前預警潛在的健康風險。定期更新知識圖譜,同時設置嚴格的質量控制流程,確保信息的可靠性。
五、結語與展望
人工智能在學校體質健康監測和評估中的未來前景令人振奮。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體質健康監測工具的創新以及體質健康評估實踐的改進,為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結果帶來了巨大的希望。通過擁抱這些未來前景并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教育機構可以在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一)學校體質健康監測的創新
在未來,我們可以期待開發專門為學校體質健康監測設計的創新人工智能工具和設備。這些可能包括帶有先進傳感器的可穿戴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實時監測各種健康參數,為每個學生提供連續和個性化的健康數據。此外,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技術的集成可以提供身臨其境和交互式的健康監測體驗,使健康評估對學生更具吸引力和信息量。
(二)學校體質健康評估的創新
人工智能有可能徹底改變學校體質健康評估的進行方式。在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人工智能系統的發展,這些系統可以分析復雜的數據集,以提供對學校體育工作和體育課程的更全面和準確的評估。此外,自然語言處理的進步可能使人工智能系統能夠分析定性數據,例如學生的反饋和觀察結果,從而更深入地了解體質健康干預措施的有效性。這些創新將有助于基于證據的決策和學校體質健康評估的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劉嘉豪,曾海軍,金婉瑩,等.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邏輯理路、典型場景與實踐進路[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
[2]隋勇,張立國,李采豐,等.人工智能賦能青少年體質健康精準治理:現實困境、治理向度和實踐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23(07).
[3]霍波,李彥鋒,高騰,等.體育人工智能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究現狀和發展方向[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35(03).
[4]武東海.青少年體質健康監測政策協同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08).
[5]于素梅.體育課程一體化背景下學生體質健康綜合性精準干預研究[J].體育學研究,2020,34(03).
[基金項目: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