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再僅僅是人類的工具,它以智能萌寵的形態走近老百姓,成為不少家庭的“新成員”。
當地時間1月上旬,全球矚目的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來自全球各國的智能萌寵集體亮相:從會撒嬌賣萌的Ropet,到會搖頭晃腦裝害羞的Mirumi,再到能模仿真實寵物行為的仿生機器寵物,都賺足了人們的眼球。
展會之外,市面上還有能和孩子進行外語互動的變形金剛、可監測老人身體健康的智能狗……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智能寵物成為新晉熱門賽道。
從美國拉斯維加斯回到北京,不到兩天時間,何嘉斌已密集洽談了八撥投資人。
作為北京萌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萌友智能”)的聯合創始人、CEO,何嘉斌帶著研發的首款智能寵物Ropet,來到被譽為“科技界春晚”的CES,收獲了意外的海量關注。
“通過結合端側生物大腦的小模型和11 個感知算法模型,我們突破了傳統AI 玩具的套路化編程。例如,和它互動,能讓人感受到被注視、被關注,是因為有6 個視覺算法模型。”何嘉斌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我們本來只預訂了一個角落的小展位,沒想到獲得這么多認可。”何嘉斌表示,在CES出圈走紅,給接下來的融資帶來了利好,目前,已有多家美元頭部投資機構在深入溝通,還有多個地方政府前來洽談招商。
據介紹,何嘉斌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并在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從事人機交互設計工作;2016年以產品設計合伙人身份加入北京物靈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Luka(盧卡)繪本閱讀機器人獲得10多項全球產品設計大獎;2021年回歸“大廠”(百度、阿里、騰訊等大型互聯網公司或產業公司),負責字節跳動旗下VR業務PICO北京工業設計團隊;2022年再次創業,成為萌友智能的聯合創始人。
在萌友智能位于北京朝陽五環外的實驗室里,本刊記者見到了Ropet——這個智能寵物外形圓潤,有一張毛絨臉,身體兩側伸出短短的手臂,有多個發型和服飾可供換裝,捧在手心里,可以感受到它39攝氏度的“體溫”。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有一雙“靈動”的大眼睛。
“通過結合端側生物大腦的小模型和11個感知算法模型,我們突破了傳統AI玩具的套路化編程。例如,和它互動,能讓人感受到被注視、被關注,是因為有6個視覺算法模型。”何嘉斌告訴《瞭望東方周刊》,Ropet的名字是Robot(機器人)和Pet(寵物)的結合。為了模擬生命體,Ropet 不僅有體溫,也會有饑餓等反應。當它饑餓時,肚子會發出咕咕叫的音效,如果主人將香蕉、蘋果等真實食物擺在它眼前,Ropet會進行學習和記憶。此后,再看到香蕉,它眼中就會出現香蕉圖標,還會發出咀嚼聲。
“每一只Ropet何時反應、如何反應,都是模型與用戶交互學習的結果,并不由團隊控制。”何嘉斌表示,每個Ropet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脾氣和性格。比如,經常被主人撫摸關注,可能就更開朗;經常處于電量不足狀態,可能會心情不好。
作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風向標,CES一直是各大企業展示前沿成果的舞臺。在2025年的CES上,智能寵物扎堆亮相,成為顯眼包。
一家總部位于日本東京的初創公司推出了可做包包掛件的樹懶寶寶機器人Mirumi。Mirumi內置傳感器,可探測周圍環境并“四處張望”。它以多種不同的方式移動頭部,表達好奇、害羞和其他類似嬰兒的情感。該公司推出的另一款智能寵物也很有趣,是一只可以在杯子邊沿給飲品吹涼風降溫的小機器貓。
來自中國的TCL展示了全球首款分體式AI陪伴機器人TCL Ai Me,這款產品不僅能實現與人的多模態自然交互,還能提供情感陪伴、智能控制家電等功能。
韓國的三星集團展示了一款緊湊、球形的智能機器人Ballie,在家居環境中具備智能語音和情感交互、智能家居控制等功能。
美國醫療機器人公司TOMBOT則發布了AI仿真拉布拉多幼犬玩具狗JENNIE。
全球范圍內,各種智能寵物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在眾多智能寵物中,值得一提的還有日本電子產品公司卡西歐(CASIO)推出的智能寵物Moflin。
2024年11月在日本正式上市的Moflin,似鼠非鼠,似兔非兔,在專屬充電盒“休憩”三個半小時后,可持續活動五小時。它的活動主要體現為,被主人觸摸和擁抱時做出轉頭晃身的動作,發出“喵喵喵”的聲音。
盡管無法幫助主人干活,甚至無法自己走動,但Moflin上市后很快就在官網賣斷貨,原價59400日元(約合人民幣2800元),在二手網站上則炒到上萬元一只。
“我們都沒有搶到Moflin。但正是看到了它的成功,我們對智能寵物的未來充滿信心,將Ropet的價格定在了299美元,首發當天有折扣,定在169美元。”何嘉斌告訴本刊記者,自2024年12月12日上線預售至今,萌友智能已收到來自全球的6000個訂單。
科技智庫、快思慢想研究院創始院長田豐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自2022年ChatGPT展現生活場景的情感溝通能力后,智能寵物賽道啟動了“創業模式”。因此,2025年的CES上才有了該品類的小爆發。
追溯起來,智能寵物更早期的形態或是電子寵物。1996年11月,日本萬代公司推出拓麻歌子電子寵物游戲機。這款游戲機形如雞蛋,中間配置一塊黑白像素屏,屏幕下方有三個按鍵,分別代表“選擇、執行、取消”三項功能,可實現電子寵物的投喂、清理、游戲、醫療等操作。這也是許多“80后”“90”后的第一只電子寵物。
“在機器人技術、AI技術發展的今天,我們有機會把虛擬世界的電子寵物養成游戲升級到高度仿真、生物性互動的實體機器寵物。”何嘉斌說,智能寵物市場的快速增長,反映出人們對情感陪伴的迫切需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情感健康,渴望有一個能夠提供陪伴與支持的“寵物”。
馬寧認為,隨著市場不斷成熟和技術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在智能寵物賽道分一杯羹,而成功關鍵在于制定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產品黏性。
據宇博智業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電子寵物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電子寵物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1800億元,2024年電子寵物行業市場規模可達3500億元。
在真知創投合伙人馬寧看來,當前國內市場上,陪伴機器人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面向兒童的功能性機器人產品,例如搭載教輔功能的陪伴機器人;另一類面向成人的機器人則在產品設計上更多滿足了男性的需求,以帶輪或者人形形式出現。女性對于情感陪伴的需求相對更加旺盛,卻尚未出現針對女性需求的陪伴類機器人產品。
因此,真知創投主動孵化了萌友智能,Ropet的目標客戶就是25歲左右的女性。去年底,Ropet在Kickstarter海外眾籌平臺上線,目前,成交用戶中女性占比超過70%。其中,從來沒有使用過Kickstarter,專程來搶購智能寵物的女性用戶占比65%以上。
何嘉斌認為,陪伴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聊天,無聲的弱陪伴才是大部分人對情緒價值的核心需求。“比如,心情低落的時候,看到被自己照顧得很好的綠植,或者小貓走過來靜靜地依偎在身旁,都是有效的弱陪伴。”
傳統的智能機器人通常有四肢或者輪子的設計,能夠敏捷地移動,甚至做出跳舞、翻滾等炫酷動作。相比之下,Ropet聚焦的年輕女性群體,大多數的生活場景是辦公室和家庭,桌面通常會有較多裝飾物,過于迅捷的移動功能反而成為一種冗余。
“它不需要到處跑,只需要在桌面安安靜靜地看你,其生存動機就是陪伴主人。”何嘉斌說。
深圳市大象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副總裁林鴻林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成熟,智能寵物的研發門檻極大降低,短時間內會有大量產品上市。
據介紹,該公司設計并制造智能寵物已有5年,其明星產品是metaCat米塔貓。這是一只有毛發的仿生機器小貓,可以語音和觸摸交互,主要用戶是歐美和日韓地區的老年人,場景是養老院、醫院和獨居老人家庭。
萌友智能上線的第一站也是歐美市場。
對此,何嘉斌表示,產品先出海主要有兩個考慮:一是全球市場規模更大、機會更多;二是北美等地區對創新產品包容度較高,計劃以海外市場的反饋為后續研發迭代,從而為推進國內市場做準備。
“對于消費硬件來說,打磨用戶體驗、找到市場匹配度,往往是最關鍵的,甚至比技術創新更重要。”何嘉斌說。
關于智能制造產業出海,工業和信息化部數字化賦能專家辛玉軍認為中國有四大優勢:一是成本優勢,有完備產業體系;二是集成應用創新優勢,晉級快速迭代能力;三是定制化能力強;四是效率優勢。
領英中國營銷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蔡曉丹表示,從目標市場看,中國智能制造企業“出海”的先發地已從亞非拉轉向歐美或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這從側面體現出中國智造不再以“低價格+高產能”的優勢組合主打市場,而是通過技術和實力的突破和創新,形成“一流的制造水平+具有競爭力的科技水平”的特點。
馬寧認為,隨著市場不斷成熟和技術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在智能寵物賽道分一杯羹,而成功關鍵在于制定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產品黏性,打造創新和差異化的產品來增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