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甲醇作為傳統化工領域脫碳的主要替代燃料之一,我國應適度超前布局。
鑒于綠色甲醇具有效率高、易運輸、可再生的特點。近兩年,綠色甲醇項目在全國快速落地,產業鏈快速布局發展。基于綠色甲醇在能源領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綠色儲能新方式,特別在交通領域擁有巨大潛力,建議銷售企業應發揮網絡優勢,利用現有加油站改造甲醇罐和加注機等方式實現,并與相關頭部車企增進合作對話,拓展綠色甲醇業務。
產業發展現狀
綠色甲醇也叫可再生甲醇,作為一種可持續燃料和基礎化工原料,具有原料來源廣泛、綠色低碳、可再生等優勢,已經成為當前國際海運業脫碳的主要綠色燃料之一。
近兩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綠色甲醇投資火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11個省份在快速推進綠色甲醇項目落地,超60個綠色甲醇項目備案、投建,特別是在2024年9月—10月間,綠色甲醇項目進入簽約、公示、備案、開工爆發式增長,項目投產將主要集中在2026年下半年。
以能源企業為例,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和博能合作,第一期工程順利投產,已獲得ISCC EU認證;2024年9月26日中國石油大慶煉化公司產出了我國第一滴符合國際標準的綠色甲醇;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分別在廣西南寧和北海推進萬噸級綠色甲醇項目;中國石化遼寧石油分公司與遼寧省朝陽市人民政府就風光耦合制氫制甲醇項目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據相關機構統計,截至2024年10月在建、備案等的綠色甲醇項目,投產后累計產能將超2600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內蒙古自治區具有鮮明的能源資源特點,地方政府給予綠色甲醇項目政策支持和補貼力度持續加大。當前,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地方政府與車企、資源生產商多方合作,重點綠醇項目達12個、產能超1000萬噸。興安盟、赤峰等地的5個規模以上綠色甲醇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快速布局加注點
隨著綠色甲醇產業的快速落地,當前,全國甲醇加注站接近400座。主要集中在貴州、山西等早期試點城市,其中貴州77座、山西64座,加注站點比較集中。內蒙古自治區不斷優化交通能源結構、推動交通綠色轉型,圍繞重卡的甲醇燃料加注站開展嘗試,通過車企與地方企業合作布點加注站、地方企業自建加注站、內蒙銷售主動參與入市改造加注站,目前運營甲醇加注站4座。
從全國范圍來講,以吉利控股集團為首的車企,正在加快布局重卡運輸車輛使用,前期在貴州等地區推廣甲醇車,應用于公務用車、公共車輛、出租車等商業運營車輛,配套打造甲醇加注站。近兩年,在城市商用甲醇車的基礎上,開展推廣遠程運輸甲醇重卡,正在架構道路交通物流運輸甲醇汽車和甲醇燃料應用產業鏈,包括生產、運輸、倉儲、加注、消納的整個產業生態鏈。該集團帶著一攬子解決方案與多地政府洽談合作,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促成綠色甲醇創業鏈一體化項目快速落地。該集團通過自營、加盟、聯合經營等多種靈活組合建站模式快速拓展加注點網絡,目前分布在14個省、近300座站。
潛在的經濟優勢
綠色甲醇產業在運輸能源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通道的底氣,來自于未來潛在的經濟優勢。目前,煤氣制甲醇燃料價格在2600元/噸左右,相比柴油,甲醇重卡燃料成本低13%~32%,但在隨著醇氫重卡不斷迭代升級,百公里醇耗逐步下降,每公里節省將超過1元錢,具有競爭優勢。相比LNG,甲醇燃料價格波動性小、資源較穩定,價格和動能方面雖然不及LNG,但也勢均力敵。現階段,綠色甲醇燃料中,生物質甲醇3000~5500元/噸,風光電解制甲醇5600~7000元/噸,成本相對較高。但長期看,隨著清潔電力成本的不斷下降,以電力成本為主的電制甲醇路線有望實現綠色甲醇制備的最低水平。
不僅如此,隨著車型不斷升級,醇氫重卡購置成本不僅與柴油重卡相近,而且低于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車型,可以解決目前商用車電動化過程中面臨的大部分瓶頸問題。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以及甲醇技術的日漸成熟,減碳效益高的甲醇重卡逐漸成為我國商用重卡轉型的重要發展方向,成為新能源商用車領域的主力軍。比如吉利控股集團深耕甲醇汽車行業二十多年,是最早將甲醇汽車從研究階段向落地應用階段轉化,并真正實現商用的龍頭企業,當前遠程醇氫重卡已經進行了多輪升級。
發展前景廣闊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綠色甲醇不僅是極具潛力的車用燃料和船用燃料,而且綠色甲醇能夠生產可持續航空燃料。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甲醇消費量達9700余萬噸,綠色甲醇替代傳統甲醇的比例有望超過30%。然而,目前來看,綠色甲醇產能及配套服務支撐還不能滿足交通領域大規模推廣綠色甲醇燃料的發展需求,對此提出相關建議。
第一,適度超前布局綠色甲醇能源發展。長遠看,天然氣產業具有清潔能源屬性,但化石能源的屬性使得天然氣將面對碳減排政策影響和新能源替代,發展空間受限。通過對二氧化碳進行捕捉并加氫反應合成甲醇,既能有效固定二氧化碳,又能實現清潔能源的再生產,符合“雙碳”政策以及CCUS路徑。鑒于未來潛在市場需求,企業在目前已經嘗試開展的生物質制甲醇的基礎上,適度加快綠色甲醇業務推進步伐,以提早融入市場綠色甲醇能源替代需求的進程,在國內綠色甲醇產業布局中形成先發優勢,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探索新方向、積累經驗,有效構建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
第二,支持甲醇加注業務運作探索。從現階段的銷售端看,甲醇燃料作為綠色替代能源的興起,仍需加注場景,這與加油站場景相契合,能夠通過對現有加油站設備設施進行簡單改造實現,對加油站多元化能源經營進行有效拓展。當前,以吉利控股集團為首的車企在全國范圍內搶灘布局引領綠色甲醇產業鏈發展,發展速度很快。銷售企業應發揮網絡優勢,利用現有加油站改造甲醇罐和加注機等方式實現,并與相關頭部車企增進合作對話,拓展綠色甲醇業務。
第三,與地方政府合作進行一攬子謀劃。政企合作就要實現雙贏或多贏,吉利、京東等企業的產業鏈一攬子解決方案模式,能夠給到政府投資后,接續一系列的運作措施,整體清晰高效,政府省心放心,更容易促成項目落地和業務發展。為提升中國石油企業整體產業鏈在地方的影響力,增強駐地企業的協調實力,今后有重大投資項目計劃在各省落地的過程中,可以組建專業性強的對接團隊,除了給地方投資帶動經濟增長外,可一攬子捆綁解決駐地企業的訴求問題,使得駐地企業能夠引導地方的能源發展,實現整體產業鏈效益最大化。
本文作者為中國石油內蒙古銷售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
責任編輯: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