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油田走出了中國石油CCUS闖進國際化市場的新路。
2024年12月5日,中國石油吉林油田首個美元賬戶收到了印尼PT.Gemilang Buana Utama公司的美元外匯。
這不僅僅是吉林油田,也是中國石油首個CCUS國際創效項目收獲的“第一桶金”。
一直“盯”著賬戶的吉林油田財務處、勘探開發研究院等相關負責人激動不已,立即將好消息廣而告之。一時間,吉林油田上下一片歡騰。
CCUS技術領跑全國
冰湖騰魚,享譽全國。
而在距離查干湖百余公里的吉林油田乾安大情字荒原上,正運行著全球21個大型CCUS項目中唯一的中國項目,且碳注入量領跑全國。這是吉林石油人一路“碳”尋的結晶。
放眼整個中國石油,吉林油田是非常典型的低滲透油田,傳統注水開發采收率不到30%。老油田如何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時低碳減排,助力“雙碳”戰略目標實現?廣大科研人員一直在苦苦尋找著一舉兩得的秘籍。
幾經艱難探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吉林油田率先啟動了CCUS-EOR全產業鏈技術攻關、應用試驗項目。2003年,抽調精兵強將組建項目組,在調研國內及北美幾乎所有CCUS-EOR現場的基礎上,開始了一場將二氧化碳這個“溫室殺手”變為“環保先鋒”的徹底革命。
30多年來,吉林油田在沒有成型經驗可“拿來主義”的情況下,逐步摸索形成了陸相油藏CCUS-EOR全產業鏈配套技術,建成了我國首個、亞洲最大的全產業鏈、全流程CCUS-EOR示范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發展成為我國二氧化碳集中式注入最早、工藝流程最全、HCPV數最大、驅油效果最好、二氧化碳埋存量最多的CCUS品牌項目。
習近平總書記在阿斯塔納世博會參觀中國石油CCUS技術時,曾給予“這一技術屬于世界先進行列”的高度評價。
將目光轉向國外
這樣的“世界先進”,如何為世界做些更“先進”的事呢?吉林油田將目光從國內轉向了國外。
早在2002年,中國石油就已進入印尼油氣市場,曾先后獲取過9個合同區塊。2021年,中油國際印尼公司與印尼當地企業成功簽署了佳步區塊運營合同延期20年的協議。
該區塊權益主要由4家股東構成,分別是中國石油30%、Petronas 20%、Pertamina 28%、GPI 22%。中油國際印尼公司連續5年的EOR項目計劃總額為950萬美元,在佳步區塊延期時向印尼政府做出承諾,將加大提高采收率技術在該油田的推廣應用。其中,二氧化碳驅可研和化學驅可研便是現階段計劃開展的項目,印尼政府負責監督實施整個項目運行。2023年12月,印尼PT. Gemilang Buana Utama公司收到該項目中標通知書。
吉林油田不僅在陸相沉積低滲透油藏二氧化碳驅油與封存方面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而且早已形成了技術、建設承包、方案設計、試驗評價等各方面綜合服務能力。伴隨著CCUS項目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吉林油田迎來了跨出國門創效的機遇。
2024年6月21日,吉林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與印尼PT. Gemilang Buana Utama公司完成合同簽訂。合同期限為簽訂日至2025年12月31日,合同總金額72.4萬美元,由印尼PT. Gemilang Buana Utama公司完成支付。
《印度尼西亞佳步區塊Gemah油田二氧化碳驅可行性研究》項目是吉林油田首個CCUS國際項目,也是中國石油首次實現CCUS技術闖出國門進行創效,在國內CCUS整體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但“首個”就意味著開疆破土,就意味著幾乎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就意味著哪怕一個美元賬戶的開立,都要付出了大量的溝通成本。
彼時,正值吉林油田打贏本質扭虧攻堅戰、實現低碳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該項目的成功簽訂,無疑為士氣高漲的吉林石油人再打了一針“強心劑”。
確保項目高效推進
作為項目承擔主體,吉林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高度重視,錨定該項目的國際效應與經濟效益,抽調覆蓋勘探開發近20余名精兵強將組建了一體化技術攻關團隊,明確目標,掛圖作戰,確保項目按時間節點推進。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吉林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曾先后兩次派李金龍、張華等專業技術人員赴印尼進行業務對接和現場考察。針對甲方各專項技術需求確定具體工作內容,制定科學研究方案,溝通項目試驗過程中亟需厘清的樣品取樣運輸、數模軟件、PVT分析和封閉性標準等技術問題,拷貝完整的地震解釋、靜態地質模型、測井解釋成果等資料。樁樁想得到,件件不敢怠慢。
在整個項目研究中,印尼Gemah油藏地質構造復雜,油氣水關系認識難辨,平面和縱向上竟有45套油氣水系統,且流體性質變化大,數值模擬研究及其后續方案預測難上加難。二氧化碳驅機理實驗面臨著復雜且嚴苛的高溫、高礦化度、高含二氧化碳“三高”實驗條件。印尼項目所有資料都是英文版本,需要大量的資料翻譯和梳理,事務性工作基本是摸著石頭過河,往往是按個葫蘆又起個瓢。與此同時,印尼甲方提出了要加快實驗進度、縮短實驗周期情況的要求。
面對重重困難,廣大科研人員加班加點、攻堅克難,技術升級、流程改造、自主維護實驗設備等多措并舉,保障實驗順利進行。其中,巖心驅替裝置工作溫度范圍最高工作溫度為150℃,而該項目油藏溫度為132℃,已接近設備極限值。面對極端實驗條件,攻關團隊精益求精,小到近20余種的密封膠圈,大到七八十斤重的中間容器,耐心改進每一處流程,精心維護每一處配件,對整個實驗過程精心把控,確保實驗高效推進。同時,嚴謹求實,力保所有實驗數據精準。實驗儀器24小時運行不間斷,每個計量等關鍵時刻,技術人員堅持跟蹤在現場,記錄實驗過程,交流實驗心得,提升實驗水平。
全體參戰人員排除萬難,確保了項目高效推進。截至2024年年末,吉林油田CCUS印尼外闖創效項目相態、長巖心驅替、細管混相、流體分析四類實驗同步開展,已順利完成了Gemah油田油藏地質研究工作,提前3個月編制完成了技術報告;地層模擬油復配以及PVT測試結果通過了印尼確認,并得到了充分肯定。
捧著國際“第一桶金”帶來的喜悅和力量,吉林油田下一步將著力開展二氧化碳驅相態實驗、4D地應力模型和蓋層封閉性研究、鉆采投資概算等重點工作,并同步落實好后續合同款入賬,走通CCUS國際項目全流程,走出中國石油CCUS闖進國際化市場新路。
責任編輯:陸曉如
znluxiao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