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舉辦的首屆腦科學與生命健康高峰論壇上,澳門貝塔國際自主研發的貝塔酸產品驚艷亮相,其臨床試驗中展現出的有效抗抑郁效果,贏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達·約納特的高度認可。這一突破性成果不僅彰顯了澳門科研創新的實力,也引發了業界對澳門生物制造業未來發展的廣泛關注。
為此,本刊采訪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科技大學、南粵集團等單位相關負責人,旨在深入探討澳門生物制造業如何在政策引導、科研創新及市場應用等方面發力,以生物制造業為引擎,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政策支持促進產業創新融合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自成立以來,便肩負著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使命。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方案明確提出,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02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提出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為主陣地,建好用好澳門藥物監督管理橫琴咨詢服務中心,積極探索中醫藥監管創新,實施“澳門注冊+橫琴生產”模式,為中醫藥領域實現創新突破與高質量發展優化了產業布局。
三年多來,合作區積極推動實施一系列創新措施,助力加快中醫藥研發制造的步伐,促進琴澳中醫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在政策扶持方面,合作區商事服務局局長吳創偉介紹,合作區出臺了《“澳門監造”“澳門監制”“澳門設計”標志管理辦法(暫行)》,對在澳門審批和注冊、在合作區生產的中醫藥產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許使用上述標志,極大提升了產品的市場信譽和競爭力。
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基礎較好、實力雄厚,而澳門具有特殊的區位優勢,在中醫藥出海中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2024年7月22日,合作區商事服務局與澳門藥物監督管理局舉辦《澳門藥事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專窗合作備忘錄》簽約及澳門藥事服務合作區專窗啟用儀式。作為內地首個澳門藥事服務窗口,專窗匯集多個澳門藥事服務事項,面向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前置咨詢、資料提交、政務交互、聯動支付等服務,實現了內地企業及民眾足不出境即可辦理澳門藥事相關業務,進一步提升了居民的琴澳“同城化”辦事體驗,成為琴澳政務深度融合的全新里程碑之一。專窗作為銜接內地和澳門的重要橋梁,有助于粵港澳大灣區藥品企業獲得更便捷的服務,借助澳門的平臺“揚帆出海”,同時也將為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帶來新活力,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截至2025年1月底,專窗共協助五家企業向澳門藥監局完成中藥注冊、藥物產品出入口及批發商號準照、中藥委托制造許可申請資料轉遞19次,解答企業澳門藥事服務咨詢113家次。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李子蔚介紹,合作區還出臺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促進科技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等,積極吸引澳門及國際生物科技企業入駐。
截至2024年底,在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內注冊企業數量已達239家,其中澳資企業86家。目前,合作區企業申報國家藥監局臨床批件(生產批件)的數量從成立前僅7個增加至47個。
李子蔚表示,在平臺建設方面,合作區構建了集研發、生產、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幫助粵澳兩地實現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隨著深合中藥新藥技術創新中心、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等的相繼成立,合作區目前已有15個科研項目立項啟動,其中3個項目已孵化注冊公司,并申請注冊知識產權專利一批;已建設中醫藥橫琴大模型、中藥新藥創制“四化平臺”、人體免疫防御體系開發平臺、“零磁”中醫證候診斷裝備開發平臺等四大原創科技平臺。2024年,琴澳創新產業園(大健康園區)正式動工建設,面積達40萬平方米,建成后將用來承載澳門特色工業,支撐澳門實體工業的發展。
而在人才引進及培育方面,李子蔚還說到,合作區目前已經出臺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人才發展若干措施》,旨在吸引更多生物科技領域的高層次人才。此外,合作區鼓勵澳門高校的產學研基地聯合企業開展產學研轉化項目。由高校引入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優秀的科研團隊,企業帶來實驗設備、產業人才、產業鏈條及應用場景,形成“源頭創新—技術轉化—人才培育”價值鏈,賦能澳琴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李子蔚表示,合作區積極拓展國際“朋友圈”,推動行業企業“走出去”,引入海外資源,增加國際知名度。2024年,合作區組織澳琴中醫藥、大健康企業代表團赴巴西、葡萄牙拜訪當地醫藥衛生部門、協會、行業機構,與相關企業進行深入溝通,為內地企業“出海”創造更多條件。截至2024年9月,合作區共13款產品在莫桑比克注冊成功,共10款產品在巴西獲得中成藥注冊備案上市許可。
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合作區與澳門兩地的企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產業創新融合得到了顯著加強。目前,合作區已順利邁入發展的第二階段,接下來,合作區將繼續錨定“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生產基地和創新高地,構建大健康產業發展高地”的發展目標,加強規則銜接,完善相關政策,優化營商投資環境,完善落實各種稅收、人才、產業、惠澳政策,積極引導科技創新、生物醫藥等多元產業集聚發展,推動生物醫藥與生物制造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增強更多企業來琴發展的信心。
持續提升研發能力
2024年12月19日,習近平主席到澳門科技大學考察,同學校師生和科研工作者親切交流。“澳門科技大學是習近平主席此次澳門考察的第一站,我們深感榮幸。習主席還聽取了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成果匯報,并作了重要指示,可見習主席對澳門中醫藥發展非常重視。”回憶起當天的情景,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工信部國家分子藥物創新中心主任姜志宏依舊激動不已。
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11年1月25日正式掛牌成立,是我國中醫藥領域成立的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澳門第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自成立伊始,該實驗室便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在中藥現代化和生物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24年1月,該實驗室研制的成果“EN002”申報用于治療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及癌前病變,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的臨床試驗許可,進入臨床Ⅱ期研究。
目前,實驗室正聚焦基于中藥“暗物質”的中藥材質量控制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建立、貝塔酸生物堿鹽改善抑郁的作用機制研究與產品開發、基于tRNA表觀遺傳的抗肺纖維化新藥和抗衰老產品的研發、航天育種人參藥材的質量和藥效評價、基于離子通道研究的創新藥物的開發等重點項目。“預期這些以新質生產力為動力的創新研究的成果轉化將極大地促進澳門的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為推動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要作用。”姜志宏說。
作為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澳科大的中醫藥研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其科研成果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獎項。澳科大朱依諄院士在2024年第13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行業初創組中榮獲第一名,充分展示了澳科大在中醫藥科研領域的實力。

一直以來,澳科大也十分注重與產業界的合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合作區的產學研項目,支持合作區的生物醫藥研究和科研平臺建設,推動中藥現代化及生物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實際應用。2024年3月,澳門科技大學與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簽署《芪藥丸對改善高脂飲食加STZ模型誘導的糖尿病腎病藥效驗證及機制研究》合作協議,這對于傳統中藥品種的二次科學研究、經典名方開發、中藥創新藥研發等課題的進行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談及生物科技的未來發展,姜志宏認為,要緊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需求,培育更多優秀的中醫藥領域專業人才,充分利用新質生產力和高新技術,持續推進中醫藥研究與高精尖技術相結合,深入開展中醫藥的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進一步推動澳門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及“雙一流”建設高校,華南理工大學擁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團隊,多次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和成果轉化服務,為推動生物醫藥和生物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對于生物科技的未來發展這個問題,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葉健文認為,生物過程的智能化控制與優化設計是生物制造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不僅可以縮短上游技術到下游生產的距離,帶動下游工程配套產業鏈的進步,而且能夠實現更高效、更綠色低碳的生物“智”造過程。隨著基因編輯、代謝工程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制造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堅持以市場為驅動力
在澳門生物制造業的加速發展中,眾多生物科技企業正成為創新驅動力,在中醫藥、生物醫用材料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前景。作為廣東省屬駐澳門的窗口企業和旗艦企業,南粵集團將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列入集團發展主業之一,加快構建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體系,打造覆蓋生產制造、科技研發、檢驗檢測等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全鏈條服務,在推動創建澳門制造、澳門品牌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0年,南粵集團投資建設了澳門產業發展基礎最齊全的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園區——南粵科技園,成功吸引了包括澳門本地傳統中藥品牌、珠海麥得發公司在內的10余家合作經營企業入駐,為澳門實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目前,集團已搭建了可為全球客戶提供中醫藥大健康產品在澳門上市、制造檢驗、銷售代理(供應鏈)的一站式全鏈條服務平臺,服務全球74家企業逾200款產品,其中174款已獲得澳門非藥上市認定;為57家企業提供114款“非藥產品”代加工服務;中成藥服務產品數共11款;代理推動34款創新產品進入澳門154個線下網點銷售。
針對大健康產業何以快速發展這一問題,南粵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寧分享了“南粵方案”:一方面注重科研平臺的建設與升級,通過與內地及國際頂尖科研機構合作,引入先進技術和設備,不斷創新,以滿足市場需求,提升研發實力;另一方面,積極參與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鏈的上下游建設,推動產業鏈的完善與協同發展,與其他生物科技企業深化合作,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促進產業的快速發展。
作為南粵合作的典范,珠海麥得發公司CEO、澳門貝塔國際總經理呂金艷明確指出,堅持市場導向戰略是麥得發成功的關鍵。麥得發在生物制造領域具有強大的研發能力,成功研發出PHA(聚羥基脂肪酸酯)等生物基降解材料,并實現了連續發酵生產工藝的放大測試,這一成果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麥得發也擁有覆蓋全產業鏈的自主創新專利技術體系,與多家知名企業和醫療機構展開合作,共同推動PHA材料的應用和發展。

自2019年起,麥得發斥資數千萬人民幣,全力推進葡萄糖生物合成貝塔酸健康活性小分子的研發。貝塔酸健康活性小分子因其顯著且快速的健康效益,在緩解腦部缺氧引發的頭昏腦漲、情緒障礙及記憶衰退等癥狀方面,廣受用腦過度及亞健康人群認可。2020年,該產品成功實現規模化生產,并批量供應美國市場。隨后,麥得發與南粵集團探討澳門制造和注冊上市的可能性,并于2023年在南粵科技園實現終端產品的規模化灌裝生產,推向港澳和大陸市場。截至目前,貝塔酸產品已在澳門本土實現70多家藥店、30多家診所及數家大型博彩場所的上架,并通過跨境電商銷往中國大陸、港臺及周邊地區。這一過程中,貝塔酸作為澳門產品、澳門品牌和澳門制造,展現了琴澳深度合作的成果。
經過五年多的發展,麥得發承擔了多項政府研發項目,并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廣東省生物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橫琴潛力獨角獸企業及博士后工作站等,獲得2023年橫琴國際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初創組潛力獎。
當被問及生物制造業應如何更好地進行市場拓展時,呂金艷指出:關鍵在于創新驅動與精準定位。一要依托強大的研發實力,不斷推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二要精準定位目標客戶群體,通過深入了解其需求和痛點,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三要多渠道布局,線上線下相結合,積極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開拓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的強勁增長與國家戰略的有力推動下,生物制造業憑借獨特優勢與巨大潛力,已成為澳門經濟轉型的核心引擎。展望未來,隨著政策環境的持續優化及產業鏈的不斷健全,生物制造業將持續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注入強勁動能,促進澳門經濟在適度多元發展的同時深度融入全球生物經濟體系,翻開繁榮未來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夏謳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