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2025年1月初,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地震,受到社會高度關注。請問這次抗震救災信息發布難在哪里?有何特點?
答:本次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當地自然環境惡劣、交通通訊不便、救援搜救困難,加之位于民族邊疆地區,社會關注度高,具有較大輿情風險。中央和國家機關、地方政府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及時發布、主動發聲、積極引導、正向傳播,為抗震救災營造了較好的輿論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高位推動,統籌協調。中央和地方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關于救災工作的工作部署,按照職責分工、協同發聲,據不完全統計,20多家國務院部委通過多種渠道發布應急響應、醫療救援、交通物流等各方面情況。二是快速響應,持續發布。地震發生后6分鐘,“西藏自治區地震局”官方微博發布地震快訊;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日喀則市人民政府兩級政府新聞辦公室先后召開4場發布會,通報救援進展,回應公眾關切。針對網絡上的不實信息,主管部門及時辟謠、還原真相。三是深度報道,以情感人。多家媒體深入救災一線,報道凡人小事。各路救援力量的逆行背影、西藏輔警倫珠的淚水、災區兒童的救治等感人報道,促進情感共振,形成價值引領。四是共同參與,形成合力。企業、社會組織發揮行業優勢,發布救援信息,服務救災大局。比如,“中國石油”官方微博公布日喀則轄區救援沿線及震區加油站油品保供服務電話;北京字節跳動公益基金會聯動媒體機構、救援隊伍上線“災害尋人功能”;社會組織堅持公開透明,開通捐贈渠道、公示捐款信息,為救災積極助力。
(作答人: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教育培訓委員會主任委員楊宇軍;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專職研究員趙藝。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供稿。)
責任編輯:趙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