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要求
1.根據要求修改潤色習作。
2.加強訓練,提高修改習作的能力,能從“言”和“意”的角度將文章改對、改通、改好。
3.把握修改潤色的技巧,養成在寫作中多次修改的習慣。
寫作指導
清代唐彪曾言:“蓋作文如攻玉然,今日攻去石一層,而玉微見;明日又攻去石一層,而玉更見;再攻不已,石盡而玉全出矣。作文亦然,改竄舊文,重作舊題,始能深造。”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對文章進行修改潤色的重要性。
修改潤色文章時,不涉及文體變化,主要從“言”和“意”兩方面進行。
一、對文章的“意”進行修改
“意”,指立意和思想內容。如果發現文章內容浮淺,觀點牽強,就要從“意”上做出修改。
首先,關注材料選擇,看內容是否深刻且富有新意。選擇材料可以從小處入手,寫出新意。對所選材料要仔細研讀和分析,適當地進行增刪或調換。如學生在寫《愛上這條街》這篇作文時,原作中,學生選擇的材料是走在這條街上時看到的景色和回憶兒時買零食的美好畫面,修改后,增加了兩則材料,一是鄰居在這條街上唱黃梅戲的事,二是這條街上經常開展的一些書法繪畫活動。添加這兩則素材后,不僅表現了“我”對這條街的景色的喜愛,還表現了“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同時“我”也從中得到一些感悟。如此,主題更突出。
其次,提升文章立意,寫好開頭、結尾至關重要。因此,在修改潤色文章時,可使文章的開頭直接點明主題或設置懸念激發讀者興趣等,結尾可以點明主旨、深化主題等,讓文章主題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對文章的“言”進行修改潤色
“言”指言辭和表達。詞不達意、語句不連貫、布局不合理等,要從“言”上進行修改潤色。
修改潤色時,可以采用誦讀法。誦讀初寫的文章,可以發現一些疏忽的地方。一邊誦讀,一邊思索,遇到語意不暢、氣勢不接的地方,就加以修改。可以讀給自己聽,也可以讀給老師、同學聽,聽取多方意見。
還可以采用推敲法。寫作過程中,不可避免有語法上的問題,或者用詞不嚴謹。如果運用推敲法,字斟句酌,對于不同字詞,反復比較其高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寫作質量。
修改潤色文章,概括來說,可以從“增”“刪”“修”三個方面進行。一是要“增”。如記敘文中適當增加細節描寫,包括語言、環境、動作、神態、心理描寫等,使語言、情節更具有可讀性;恰當使用一些修辭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如恰當引用名言警句、古詩詞等,可以豐富文采,為文章增色不少。二是要“刪”。刪除冗余內容,刪去重復或與主題表達無關的內容,刪掉邏輯不通的部分。三是要“修”。修改明顯不符合文意或不近情理的表達,修正語法錯誤,優化句子結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