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式教學在幼兒科學探究教育中的有效應用,不僅能豐富幼兒的科學知識體系,更能培養幼兒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為其全面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石。因此,深入研究與實踐這一教學模式,對提升幼兒科學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簡述了項目式教學在幼兒科學探究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并進行了應用策略探討,提出以下幾點:故事引導、角色扮演、引導實踐、引導想象、接觸自然、聯合家庭,以期提高幼兒園科學教育實效。
【關鍵詞】項目式教學;幼兒;科學探究實踐
項目式教學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實踐與探索的教學模式,在幼兒科學探究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受到重視。其核心優勢在于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親身經歷科學現象,不僅能夠深化對科學概念的理解,還能培養多方面能力。此教學法強調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和參與性,使幼兒在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應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項目主題,并注重活動設計的層次性與探索性,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項目式教學在幼兒科學探究教育中應用的價值
(一)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幼兒階段的兒童天生充滿好奇心,對周圍世界充滿探索的欲望。項目式教學通過設置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符合其認知發展水平的科學探究項目,如“植物的生長”“水的變化”等,讓幼兒在動手操作和親身觀察中學習科學知識。這種基于真實情境的學習方式,能夠極大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和發現,培養其持續的學習動力和探索精神。
(二)培養幼兒社會情感技能
項目式教學通常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幼兒在共同完成項目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意見、協商分歧及共同決策。這些互動交流不僅增進了幼兒之間的友誼,還幫助他們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會尊重差異、有效溝通和協作。此外,項目成果的分享環節能夠讓幼兒體驗到成就感,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也培養幼兒的公眾演講和表達能力。
二、項目式教學在幼兒科學探究教育中進行應用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寓教于樂
1.故事引導——引發幼兒好奇
教師應構建以兒童興趣為中心的學習情境,鼓勵幼兒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富有想象力的科普故事作為切入點,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科學原理。這種教學方法強調情境創設與實踐操作,能幫助幼兒在探索中建構知識框架。
以“水的循環”這一科學主題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名為“小水滴的奇幻旅行”的科普故事。故事講述一滴名叫滴滴的小水滴從天空云朵中出發,經歷了一場穿越大氣、陸地、海洋的冒險旅程。在故事中,滴滴首先化作雨滴落入森林,滋養了樹木和花朵,之后滲透到地下成為地下水,接著匯入溪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巧妙地融入蒸發、凝結、降水、滲透、徑流等水循環的關鍵環節,讓幼兒跟隨滴滴的足跡,理解每一個科學概念。
故事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一系列實踐活動:如模擬水循環的小實驗,使用透明容器、彩色水、吸管等材料,再現蒸發、降水的過程。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用畫筆描繪自己心目中的“水循環之旅”,或者合作制作一個關于水循環的簡易動畫,以此表達他們的學習成果和創意。
通過這樣的項目式教學,幼兒不僅能學到科學知識,還能在動手操作、團隊合作中提升綜合能力。
2.角色扮演——引導幼兒表達
教師可以讓幼兒扮演科學家、探險家等角色,親身體驗科學探索過程,這不僅能夠增強幼兒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和記憶,還能有效鍛煉其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例如,針對“植物的生長過程”為主題,教師可以設計一場名為“小小植物學家的奇幻花園”的角色扮演游戲:首先布置一個有各式植物、土壤樣本、放大鏡、園藝工具的教室,營造一個充滿探索氛圍的“實驗室+花園”環境。幼兒分別扮演“植物學家”“園藝師”“生態偵探”等角色,每組配發任務卡,如:“植物學家”負責觀察并記錄不同植物種子的形態特征;“園藝師”負責設計并實施一項簡單的種植計劃,監測植物的生長變化;“生態偵探”負責尋找影響植物生長的外部因素,如光照、水分等。
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種植豆芽、記錄植物日記、用放大鏡觀察葉片結構,并在“科研會議”上分享自己的發現和疑問。教師則引導他們討論為什么某些植物長得快,而另一些長得慢,以及如何改善植物的生長條件等。
通過這樣沉浸式的角色扮演游戲,幼兒能夠在探索、合作、交流中深化對植物生長周期、生態環境的理解,同時學會如何像真正的科學家一樣觀察、假設、實驗和結論,極大地提升了科學素養。
(二)動手實踐,知行合一
1.鼓勵幼兒親手操作,增強記憶
基于幼兒的現實發展情況,教師在項目式教學中,應注重設計簡單安全的科學實驗,鼓勵幼兒親手操作,讓他們通過直觀的實驗過程,在實踐中感受科學原理,增強記憶,同時培養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比如,以“浮力原理”為主題,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名為“漂浮的小船”的簡單實驗。該實驗旨在幫助幼兒理解物體為何會漂浮在水面上。教師首先準備一些日常生活中安全且容易獲取的材料,如小塊泡沫、塑料瓶蓋、紙片、小木棍等。實驗開始前,教師應引導幼兒討論哪些物品放入水中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并鼓勵他們提出假設。
隨后,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動手制作自己的“小船”。他們可以選擇一種或幾種材料,嘗試組合成不同的形狀和大小,然后小心地將小船放入裝有水的大盆或水槽中,觀察其能否承載重物(如小石子)而不沉沒。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每種材料的表現,記錄哪些設計更容易成功漂浮,并討論為什么會這樣,逐步引導幼兒理解密度、體積與浮力之間的關系。
此實驗不僅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直接感受浮力的存在,還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創造力。這樣,他們在安全環境中既享受了科學探索的樂趣,又在實踐中培養了觀察、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引導幼兒發散思維,加深理解
教師可以結合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讓幼兒動手創作科技藝術品,如太陽能風車、光影畫等,旨在加深他們對科學原理的理解和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審美情趣,雙重收獲知識與美感。
以“光影畫”項目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探索光學原理,同時融合藝術創作。項目開始時,首先通過故事或游戲形式介紹光影的基本概念,如光源、遮擋物形成的影子等。接著,組織幼兒收集透明紙、彩色玻璃紙、手電筒等材料,分組設計并制作光影畫裝置。
在制作過程中,幼兒首先要利用數學知識測量和切割材料,確保形狀和尺寸適合構圖要求。接著,運用工程思維組裝這些部件,構建出可以透光或產生特定影子效果的結構。同時,幼兒會探索不同顏色玻璃紙疊加后產生的色彩變化,這涉及光的吸收與反射原理,以及色彩混合的科學知識。在藝術創作方面,幼兒可以根據自己對美的理解,設計光影圖案和布局,創造獨特的視覺效果。
幼兒欣賞他人作品能夠拓寬視野,激發對科學與藝術結合的進一步探索興趣,為將來更復雜的STEAM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三)自然探索,生態啟蒙
1.組織幼兒走進自然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育場所,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幼兒走進自然,如校園小農場、城市公園,進行實地觀察與記錄,如觀察昆蟲生態、季節變化等。這種“活教材”的學習方式,能讓幼兒親身體驗生命的奧秘,培養環保意識和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以“小小自然探險家”項目為例,教師可以策劃一次到城市公園的實地考察活動,重點觀察昆蟲與鳥類?;顒忧?,教師向幼兒介紹基礎的生物多樣性概念,并教會他們如何安全地接近自然生物,使用放大鏡、記錄本等工具進行觀察記錄。
到達公園后,幼兒被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分配不同的觀察區域,如草地、樹林邊緣、水池附近等。在教師和助教的引導下,幼兒開始仔細尋找并觀察各種昆蟲,比如螞蟻搬運食物的過程、蝴蝶采蜜的行為,或是觀察樹枝間跳躍的小鳥,記錄它們的形態特征、叫聲及行為習性。
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分享觀察成果,復述所觀察生物的科學名稱、生活習性及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討論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鼓勵幼兒提出保護自然的小小倡議,如減少塑料使用、參與城市綠化等,從而將環保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
這樣,幼兒不僅學習了自然科學知識,還在心中種下了愛護自然的種子,為他們成為環保小衛士奠定了基礎。
2.強化家園合作育人
針對項目式教學下的科學教育,教師可鼓勵家庭與幼兒園共同創建室內或室外的“綠色小角落”,讓幼兒體驗生命教育。這不僅能增進親子互動,還能讓幼兒在照顧生命的過程中學會責任與耐心,深刻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以“家庭——幼兒園聯合綠色小花園項目”為例,該項目鼓勵每個家庭在家中設立一個小花園或室內植物角,并與幼兒園的園藝區形成聯動。幼兒園首先組織一次啟動會議,向家長和幼兒介紹項目目標、植物基本養護知識,以及如何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
活動中,每周設定特定的“觀察日”,幼兒在家長的指導下,負責澆水、施肥、除蟲,記錄植物的成長日記,包括拍照、畫畫或簡單文字描述。幼兒園則定期組織分享會,讓幼兒展示自己的“綠色成果”,講述植物成長的故事,分享養護經驗,教師和家長適時引導討論植物生長的科學原理,如光合作用、水循環等。
為了增強項目的實踐意義,還可以設置“小小生態學家”任務,讓幼兒在觀察植物的同時,思考如何促進生態平衡,如引入益蟲對抗害蟲,或者利用廚余垃圾堆肥為植物提供養分。通過這樣的家園合作模式,幼兒科學探究教育將變得更生活化、社會化,從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項目式教學法在幼兒科學教育中能豐富幼兒學習體驗,通過創設互動式學習情境,鼓勵幼兒動手實踐,緊密聯系自然與日常生活,構建寓教于樂的知識探索旅程??傊?,項目式教學作為橋梁,能夠連接知識與實踐、自然與家庭,為幼兒科學教育開啟新的維度,能更好地培育適應未來挑戰的主動學習者和創新思考者。
【參考文獻】
[1]丁姍莉.淺談有效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策略[J].名師在線,2024(7):31-33.
(本文系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杏園路幼兒園“項目學習:全兒童理念下培養幼兒科學高階思維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TZGH/2021/QN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