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盧卡奇以黑格爾為中介認識馬克思的研究方式,開辟了認識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思想關系的新路徑。盧卡奇通過分析馬克思對黑格爾在社會歷史觀、辯證法以及勞動概念等方面的批判和超越,展示了馬克思是如何通過揚棄黑格爾的思想發展自己的哲學思想的。但是盧卡奇的解讀不可避免地帶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和個人政治色彩。盧卡奇對馬克思與黑格爾思想關系的解讀搭建了馬克思與黑格爾之間的橋梁,為我們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
關鍵詞:盧卡奇;歷史觀;辯證法;馬克思;黑格爾
中圖分類號:A811;B51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5)03-0046-04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s and Hegel’s
Philosophical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ukacs
Fu Jiaqi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50224)
Abstract: Young Lukacs’ approach of understanding Marx through the medium of Hegel opened up a new path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s and Hegel’s philosophical thoughts. By analyzing Marx’s criticism and transcendence of Hegel in aspects such as the view of social history, dialectics, and the concept of labor, Lukacs demonstrated how Marx developed his own philosophical thoughts by sublating Hegel’s thoughts. But his interpretation inevitably had a strong flavor of the era and personal politics. Lukacs’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s and Hegel’s thoughts built a bridge between Marx and Hegel, providing us with new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for interpreting Marxist theory.
Keywords: Lukacs; view of history; dialectics; Marx; Hegel
卡爾·海因里?!ゑR克思(1818.5.5—1883.3.14,以下簡稱馬克思)與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ず诟駹枺?770.8.27—1831.11.14,以下簡稱黑格爾)哲學思想的關系一直都是在闡釋馬克思主義時不可避免討論的一部分,一些哲學家往往只是簡單地認為馬克思用物質來改造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甚至認為二者是分裂開的,比如第二國際時期的伯恩施坦認為:“黑格爾主義的邏輯筋斗五光十色,顯得激進和才氣橫溢,它像鬼火一樣給我們指出彼岸前景的模糊輪廓。但是只要我們一旦本著對它的信任來選擇我們的道路,我們就一定會陷入泥潭。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偉大貢獻,不是借助黑格爾的辯證法而作出的,而是由于不管它才作出的”[1]。在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思想關系的討論中,著名哲學家格奧爾格·盧卡奇(1885.4.13—1971.6.4,以下簡稱盧卡奇)探索出了研究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思想關系的新路徑,他無疑成為這一時期的重要代表。
一、盧卡奇探索黑格爾的理論發展
盧卡奇在《青年黑格爾》一書中提出,“要想充分理解馬克思在德國思想發展中的作用,不僅直接的而且有時是非常間接的作用,先對黑格爾的偉大和限制作一種實事求是的認識,乃是絕對必要的”[2]44。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對于我們理解馬克思思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黑格爾的社會歷史觀
黑格爾的社會歷史觀是他的哲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黑格爾首次從客觀唯心主義的辯證法出發,提出要探索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
首先,盧卡奇高度贊揚黑格爾的社會歷史觀。他認為黑格爾將歷史看作一個不斷發展和不斷改變的過程,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現象,但是盧卡奇不認同黑格爾將精神作為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他認為這是黑格爾唯心主義思想的體現。
其次,盧卡奇認為黑格爾歷史觀中的唯心主義思想被馬克思在批判活動中消滅了。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說:“早在黑格爾那里,歷史的絕對精神就在群眾中擁有它所需要的材料,并且首先在哲學中得到它相應的表現。但是,哲學家只不過是創造歷史的絕對精神在運動完成之后用來回顧既往以求意識到自身的一種工具,哲學家參與歷史只限于他這種回顧既往的意識,因為真正的運動已被絕對精神無意地完成了。所以哲學家是事后才上場的?!保?]馬克思在批判黑格爾時指出,黑格爾將歷史看作是精神的,這充分體現了他的唯心主義。
盧卡奇認為馬克思與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是根本不同的。黑格爾創造其哲學思想體系時,還不能理解推動歷史進展的那種力量是什么,因此只能將絕對精神看作這種力量,同時他的思想仍然禁錮在思維和存在、形式和內容的兩重性中,因此在黑格爾的哲學中是不可避免地存在唯心主義的。
(二)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
盧卡奇指出,黑格爾在法蘭克福時期才有了辯證法的開端,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德國古典哲學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首先,盧卡奇指出“黑格爾的辯證方法在最初出現的時候是非常混亂的,他把從個別的生活現象中體驗到的那些矛盾組成為一個非常神秘的聯合體,并且在這個時期曾一再地以‘生命’這個名詞來表示這種聯合體”[2]87-88,這也就是說在黑格爾辯證法形成初期便已經有了唯心主義的色彩。
其次,盧卡奇認為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是十分深遠的。馬克思曾評價黑格爾“善于用詭辯的巧妙手法把哲學家借助感性直觀和表象從一個對象過渡到另一個對象時所經歷的過程,說成是臆想出來的理智本質自身即絕對主體所完成的過程”[4]280。馬克思揭開了黑格爾辯證法的神秘面紗,認識到黑格爾的哲學是一種抽象哲學。黑格爾將絕對精神視為歷史發展的動力,也就是說黑格爾將絕對精神視為他辯證法的主體,馬克思認為黑格爾把歷史看作是概念的自我展開和實現的過程,忽略了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真實過程,因此,黑格爾無法揭示現實世界的發展變化和人類實踐的價值。
盧卡奇指出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主要集中在黑格爾哲學中思維與存在、理論和實踐、主體和客體的辯證統一問題。在盧卡奇看來,馬克思認為黑格爾將思維與存在、理論和實踐、主體和客體都歸結到了精神或者思想的范疇,否定了它們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三)黑格爾抽象的勞動概念
在《青年黑格爾》中,盧卡奇非常注重對黑格爾勞動概念的研究,他是以馬克思主義的視角解讀黑格爾的勞動思想的。
首先,盧卡奇認為,馬克思批判地揭示出黑格爾勞動概念中唯心主義的本質。在馬克思看來,黑格爾的勞動概念是精神的勞動,而不是實踐的勞動。在黑格爾的勞動概念中,他認為勞動的主體是人的意識,正是因為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立場,因此他的勞動概念充滿了片面性和局限性。
其次,盧卡奇認為黑格爾僅僅是從哲學領域上分析了勞動概念。馬克思認為黑格爾將勞動作為人的本質,沒有看到勞動的消極方面。因此,盧卡奇認為黑格爾僅僅是從哲學上分析了勞動概念的作用,而沒有從社會和人自身去理解勞動概念。這也就導致他忽視了勞動異化帶給勞動者的負面影響。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黑格爾唯一知道并承認的勞動是抽象的精神勞動”[4]205,黑格爾將整個世界看作是精神自己異化而形成的,當有了勞動概念以后,精神才逐漸意識到,整個世界是人借助勞動創造出來的。黑格爾的勞動概念深受其思辨哲學的影響,正是因為他將一切都看作抽象思維的外化,這就導致黑格爾的勞動是抽象的勞動,不過是意識發展過程的一種媒介。正因如此,馬克思批判黑格爾全部思辨哲學的基礎就是他對黑格爾抽象勞動概念的批判。
二、盧卡奇揭示馬克思哲學思想的本質精華
馬克思是在對黑格爾思想批判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理論的。盧卡奇指出,馬克思對黑格爾的超越主要表現在他將人類實踐視為歷史發展的動力并將勞動視為實踐活動。
(一)揭示出歷史發展的真正力量
馬克思是在黑格爾的歷史觀基礎之上發展自己的歷史觀的,馬克思批判地繼承黑格爾的社會歷史觀,在對黑格爾社會歷史觀的揚棄過程中揭示出歷史發展的真正力量。
首先,盧卡奇認為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歷史觀持雙重態度。馬克思認為歷史的發展不是自我意識和抽象精神,而是純粹的現實,但是,他注意到了黑格爾的進步方面,他第一次論證了歷史發展學說,因此對于黑格爾的歷史觀,要經過批判改造,而不能全面照搬。
其次,盧卡奇認為馬克思看到了歷史進步的真正力量。馬克思通過批判前人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理論,認識到實踐推動歷史進步,是人的本質力量和自我發展需要推動了社會歷史的進步,也就是說,歷史發展的真正力量是人民群眾,而不是黑格爾所謂的“絕對精神”。
盧卡奇指出,哲學史上所有的唯心主義者都將意識、精神或者理性看作歷史前進的動力,他們都忽視了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但馬克思看到了這一點,與以往的唯心史觀徹底劃清了界限。
(二)用唯物主義改造唯心主義辯證法
馬克思對于黑格爾辯證法的改造旨在使辯證法從抽象的概念轉變為具體的實踐,他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進行了揚棄,汲取其中的合理內核,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唯物主義辯證法。
首先,盧卡奇認為馬克思超越了以往研究黑格爾辯證法的哲學家。在盧卡奇看來,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繼承是不同于以往的哲學家的,他認為,盡管在馬克思以前,黑格爾的辯證法已經很多次地被認識到,但都沒有在這種認識中闡發出一門革命的科學,只有馬克思發現了黑格爾辯證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其次,盧卡奇認為馬克思的辯證法是建立在批判黑格爾的基礎上的。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說,“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及其辯證法,作為推動原則和創造原則的否定性的偉大之處首先在于,黑格爾把人的自我產生看作一個過程”[4]205。黑格爾第一次把整個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不斷的運動、變化的發展之中的過程,這是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的,但是黑格爾忽視了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真實過程,而馬克思看到了社會中人的實踐活動的作用。
盧卡奇認為,正是在對黑格爾的辯證法的神秘體系的改造過程中形成了馬克思辯證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特征。
(三)提出勞動是具體的實踐活動
對于黑格爾的勞動概念,馬克思吸收黑格爾勞動思想中的客觀性成分,批判性地揚棄黑格爾的勞動概念,加以自己的思考與分析,深化了對勞動概念的理解。
首先,盧卡奇認為,馬克思將黑格爾的“絕對精神”改造為“實踐”。馬克思指出,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實踐活動,勞動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之一,而不是黑格爾所謂的“抽象的勞動”。馬克思從唯物主義出發,將現實活動中實踐著的人視為主體,歷史發展就是人們在特定客觀條件下,通過實踐和斗爭來滿足自身生存和需要。這個過程不斷進行,推動社會的演變。
其次,盧卡奇認為馬克思在批判黑格爾的基礎上提出了勞動異化理論。上面我們談到,盧卡奇指出馬克思認為黑格爾只看到了勞動的積極方面,卻沒有看到消極的方面,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批判吸收黑格爾勞動抽象化的理論,提出勞動異化理論。馬克思認為人類進行活動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生活和生產,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發生勞動異化。馬克思基于黑格爾勞動抽象化所提出的勞動異化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下勞動異化的現實,這是黑格爾所忽略的社會現實。
在馬克思那里,勞動不僅僅局限在哲學領域,而是一個關系到人類實踐發展的活動,所以,我們改造世界的過程必須建立在勞動的基礎上,只有深刻把握勞動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社會發展的真正力量,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
三、評價與反思:盧卡奇解讀的貢獻與局限性
盧卡奇對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思想關系的論述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他詳細闡述了馬克思是如何通過批判黑格爾的思想從而發展自己的哲學的,但是我們要辯證地看待盧卡奇對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思想關系的分析。
(一)盧卡奇是以黑格爾為中介認識馬克思主義的
盧卡奇在認識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借助了黑格爾的思想這個中介,盧卡奇肯定黑格爾在馬克思思想發展史的重要作用。
盧卡奇是通過黑格爾來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青年盧卡奇最早接觸到了新康德主義,并且深受影響,在他接觸到黑格爾的思想以后,他就成了黑格爾主義者,而當他接觸到馬克思以后,黑格爾的思想就成了他解讀馬克思思想的基礎??梢钥闯觯m然盧卡奇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研究,但他的研究是通過黑格爾進行的,他雖然注重歷史性,但他的歷史性也僅僅只是黑格爾意義上的歷史性。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盧卡奇對于馬克思哲學的這種闡釋是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的,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盧卡奇如此解讀黑格爾與馬克思的局限性。
(二)盧卡奇解讀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思想關系的貢獻
在當時第二國際庸俗唯物主義和新康德主義的背景下,盧卡奇這種以黑格爾為中介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方式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盧卡奇的解讀方式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在今天同樣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首先,盧卡奇對馬克思與黑格爾思想關系的解讀搭建起青年馬克思與青年黑格爾之間的橋梁。他通過對比、思考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思想關于歷史觀、辯證法、勞動等概念,論證了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思想的借鑒與超越,證實了兩者之間的關聯性。這個解讀過程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馬克思是如何批判繼承黑格爾哲學思想的,也讓我們看到了盧卡奇的思想發展進程。
其次,盧卡奇的解讀為我們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盧卡奇在論證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思想關系之初,著重分析了黑格爾辯證法,揭示出黑格爾辯證法的實質,為我們理解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思想關系提供新的思路。
盧卡奇這種以黑格爾為中介去認識馬克思哲學的方法無論是在當時背景下,還是在今天,都處于不可忽視的地位,他的理論解讀為哲學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盧卡奇解讀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思想關系的局限性
由于時代背景和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盧卡奇在解讀馬克思與黑格爾的哲學思想關系時不可避免地帶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和個人政治色彩。
首先,盧卡奇在解讀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思想關系時忽視了他們生活的時代不同,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因此在分析他們的哲學思想時,盧卡奇的解讀存在一定的機械性。比如,在提到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思想的評價時,盧卡奇忽略了當時的時代特征,僅僅將馬克思的點評當作一種定論。
其次,盧卡奇在解讀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思想的關系時,表現出了一定的黑格爾主義色彩。他將黑格爾哲學思想看作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之一,并試圖將黑格爾的哲學思想與馬克思的理論相結合,導致他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解得不夠深入,無法全面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
四、結語
直到今日,馬克思與黑格爾的哲學思想關系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盧卡奇的解讀方式對我們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論意義。但是盧卡奇對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思想關系的解讀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要在深入研究馬克思與黑格爾哲學思想的基礎上,辯證地看待盧卡奇對于馬克思與黑格爾關系的解讀。
參考文獻:
[1]愛德華·伯恩施坦.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M].殷敘彝,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5:87.
[2]盧卡奇.青年黑格爾[M].王玖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3]李文峰.《神圣家族》的群眾史觀及其現實意義[J].德州學院學報,2011(1):21-24.
[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付佳琪(2000—),女,蒙古族,河北承德人,單位為河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責任編輯:馮小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