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嚴、恢宏、優雅,印度曼杜(Mandu)的中世紀建筑遺跡見證了這座古城昔日的輝煌,以砂巖建造的宮殿和清真寺展現了和諧與秩序之美。曼杜位于Vindhya山脈的高原上,四周環繞著懸崖和叢林,因而成為一座天然的堡壘。在這里,細節中蘊藏著魔力,門戶的對稱布局及其中的裝飾圖案,乃至達亞汗陵墓的穹頂,都彰顯著建筑的精致。當地典型的伊斯蘭建筑元素,如柱廊和門道,也逐漸傳到了馬赫什瓦爾(Maheshwar)小鎮。因為被這座小鎮深深吸引,面料設計師Hema Shroff Patel于1999年在這里創立了她的手工織物品牌Amba。
不同的藝術形式彼此交融借鑒,跨越時空與文化的界限。在Amba的工坊里,Hema與織工團隊攜手創作了一場非傳統的“合奏”。以曼杜古城為靈感,他們設計了Palash and Baadal系列,將建筑與數學轉化為特殊的編織圖案。系列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柱廊盡頭的光》(Light at the End ofthe Colonnade ),這幅裝置藝術作品由半透明、極輕盈的三層織物構成,運用層疊的紗麗、綢帶及披肩,再現了一段回廊中的明暗交替,陰影與希望。“當我看到建筑時,我會在腦海中想象布料,就像畫家會聯想到水彩或水粉。”Hema說道。
這件三維織物裝置是Amba的首件建筑主題作品,如今陳列在Hema Shroff Patel的孟買住所。她的家位于一棟裝飾藝術風格的公寓樓,走進其中,玄關的墻上掛著一幅完成于2022年的紡織藝術品,勾勒出20世紀20年代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筑輪廓。“馬赫什瓦爾小鎮給了我許多靈感與創意,我也從旅行中吸收了很多,但設計概念的構思都在我孟買的家中完成。”Hema說道,帶我們走向角落里的工作室,這里是她20年來的創作空間。
Hema最初涉足面料領域是因為想親手給自己的孩子制作睡衣。20世紀90年代初,她與Richard Holkar (馬赫什瓦爾地區傳奇女性Ahilyabai Holkar的后裔)及其妻子Sally結下深厚友誼,并對當地的編織和手工藝產生了興趣。在納爾默達河(Narmada)畔,以這條圣河為背景與靈感,她開始探索服裝制作,而她的設計不僅反映自身風格,更突出織物本身的美感。Hema以現代視角與風格塑造了Amba的美學,其設計主題相當廣泛,從印度河流域文明,到拉賈斯坦邦的本迪宮殿中描繪克里希納的壁畫,體現她對文化與美學的獨特理解。早在與Holkar家族創立的Rehwa Society合作時,Hema已意識到記錄的重要性,細致地保存了線材樣本、草圖、布料碎片及工藝流程的筆記。她的工作室保持著一種低調的優雅,而她的手稿充滿了豐富的細節,包括如何將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名字融入織物的邊飾設計。
Hema渴望深度參與每個環節,打破設計師與織工之間常見的話語權失衡。在前期的創意會議以及后期的總結交流中,織工與團隊成員都能平等發言。“作為一個依靠自學起步的實踐者,我在過程中不斷學習,也遇到了許多導師。非營利組織Rehwa Society和WomenWeave的工藝大師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持,讓我的創意得以通過技術實現。每個參與者都是作品的共同創作者。我常常問自己我們還能如何共同完成這件作品。”
過去的25年間,Amba經歷了快速的成長,從最初的手工嵌花和抽象圖案,到如今在技術上的突破,包括使用馬赫什瓦爾地區的雙踏板織機和提花機。Amba始終堅持“微型品牌”的理念,這種選擇不僅是出于現實的考量,更是對獨特價值的堅守。在Hema的書桌旁,有一只金屬箱,她解釋說:“到現在,我們依然會在家里舉辦私密展覽和沙龍。我們制作的產品難以進行大規模生產,手工藝需要時間。我們的系列很小,因為每件作品都是獨特的,也是稀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