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禾是一位城市生活愛好者,也是一位主持過諸多城市更新項目的規劃專家。他一直生活在上海市中心,他的新家選址于新華路,那是一條濃縮了上海城市化進程百年歷史的老馬路。100年前的新華路作為昔日城市中心的支撐道路而建設,道路兩旁種植了漂亮的梧桐樹。這條路上錯落分布著富有歷史風情的花園洋房、海派新里,匯集了各國建筑風格,有“上海第一花園路”的美稱;這條路上也誕生了新晉時尚潮流地標上生·新所——通過改造舊街區和舊建筑建成——被譽為上海城市更新典范之一;經改造后以嶄新面貌亮相的上海影城是另一個文藝地標;還有上海首個以社區營造為主題的公共服務中心——新華·社區營造中心……在這條路上,市井與繁榮從容并行。以整條新華路廣闊的更新歷程為背景,沈禾的私宅改造也與之形成一種有意識的呼應。
“ 我以前經常路過這棟房子,它一直就在我的工作半徑和生活半徑之內。在一個大的城市背景下,它隱藏在里面,但走在馬路上,抬頭就能看見它,我喜歡這種感覺。當一座城市由尺度更多元的建筑構成,而不是采取模式化的一刀切或大拆大建的方式去建造時,它才會更有活力。”上海的街區路網在20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建成,在世界范圍內與近現代城市化發展進程趨同,而且形成了一種比較好的狀態。這片街區也屬于小路網狀態,它允許人和城市直接地發生關系,無論是在視線層面,還是在生活、社交、娛樂或商業層面,它給人一種在地感、一種讓人感覺很舒服的尺度。
“我希望能保留和延續這種感覺,所以我一看到這棟房子就很喜歡。這個小區建造于21世紀初期,延續了小而美的住宅規劃格局。這棟房子有前后兩個花園,入戶門朝向小區花園,帶一個小花園,后院是一個下沉式花園,緊挨著外面就是一條馬路。最難得的是,我擁有一些自由,除了內部,我也可以改造花園、露臺和植物,塑造它們與外部空間之間看與被看的關系和形態。”這是一次基于建筑師自我思考的微更新實驗,這是一棟與城市共生的房子,它在私密性和公共性之間尋求平衡。
改造前,在原本中規中矩的格局中,餐廳和廚房都在一層。“在許多別墅項目里,地下空間多被設計為內向型的茶室或影音室,但下沉式后院是這棟住宅最具公共性的空間,于是我毅然決定把餐廳和廚房都轉移到地下一層。后院的靈感來自在紐約和倫敦常見的錯層前后院townhouse住宅,和前院的都市界面不同,后院往往更具野趣,能夠滿足人們聚會玩樂的需求。”如今看來,地下一層已經成為這個家里最受客人青睞的空間。特意挑選的紅色陶磚和青色橄欖樹送來一絲浪漫的南歐氣息,與東方的雅致山水園林相看兩不厭,自家的老香樟與街邊的梧桐樹重疊著葉和影,竹柵欄的縫隙若隱若現地透著光,人們靠在沙發上喝著酒、聊著天,外面有車輛行人間或經過,車馬鬧市聲馳近又駛遠,像浪潮一般變幻,這一幕很生活、很上海。
沈禾說他很喜歡日本老電影中家長里短的細碎故事,透過主角們身后的屏風,遠景中浮現出街道,有個人走過去,又走過來,歲月靜好,也暗流涌動。在城市里,也在家里,這樣的看與被看令沈禾著迷。他首先將玄關處封閉的墻體打開,讓人進門之后的視線得以舒展,自然地望向開闊的客廳和蔥郁的后花園。位于一層的客廳挑高近5米,黑色地板與木色天花板勾勒出莊重典雅氛圍,藝術家曲豐國的大幅跳脫的彩色畫作分外引人注目,“曲老師色彩上獨特的抽象表現,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都符合我對上海城市空間的理解”,這是一座色彩多變、富于刺激性的魔幻之都。
通往后花園的弧形玻璃窗前立著一座來自19世紀荷蘭的古董樓梯,它像一件舞臺道具,流露出異域風情,從室內和室外看都是一道風景。來自丹麥的綠色Cloverleaf古董沙發蜿蜒在客廳中央,美得像一尊雕塑“,沙發是一個家中最重要的家具,我記得村上春樹曾有一句至理名言,大意是買沙發跟買汽車不一樣,買汽車時你只要有錢就能買到好的,但沙發不一定。”這是沈禾挑了好幾個月才找到的一件家具,其玲瓏交錯的別致曲線、與墻上畫作中的線條、與樓梯旋轉的弧度彼此呼應、遙相觀望。在沈禾看來,客廳應該是展現主人品位的空間,而這個客廳像一間蟄伏在小花園中的畫廊。
拾階而上,來到介于一層與二層之間的錯層工作間,沈禾給自己的書桌保留了特別的景觀:既看得到城市,也看到家。和風茶室與工作間相鄰,擁有朝向小區花園的開窗,半遮半掩。二層客臥區的其中一間客房被改造成兒童游戲空間,擁有一個朝向后花園和街道的露臺,特別加建了水泥花槽,種滿了綠植,既美觀,也適當隔離了來自街道的視線,將觀看尺度維持在體面的范圍之內。
建筑頂部增加了開窗,原本處于黑暗中的樓梯被照亮,而且被特別拓寬,頗費心思地打造出一個光線充足的垂直畫廊式空間,讓普通的功能空間變得極具觀賞性。錯動的扶手形成隔斷,增加了更多展示面,也兼顧了臥室之間的視線隱私。大幅油畫出自藝術家薛松,以變化的暖色線條和冷色調背景,為作為功能空間的樓梯制造了一些沖突和冒險趣味。經改造后的三樓主臥區塑造了充滿隱私和度假感的個人空間,大面積木材和綠色印花壁紙的使用將“林間”概念從室外延伸到室內,而這一層的露臺比街道視線更高,于是只采用了玻璃護欄,盡可能多地將室外景致納入室內。
漫步于整棟住宅內外,移步換景之間,花木扶疏,綠意襲人,變幻的景致隨著自然光涌入室內,打破室內與戶外的界限,處處皆可觀賞,處處皆可停歇,頗得古人游園之妙。在不同的家宅設計中,沈禾一直致力于構建那種能真正與城市發生深切關系的家。如果城市中更多些風景自然地向外敞開,而不是被粗暴地阻斷,如果人們在更多時間里可以帶著興味無目的地觀看,城市生活應該能夠煥發出更多生機和詩意,也更具溫情吧。他相信,城市住宅的面貌還有更加多元的可能性值得不斷去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