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檔案資源是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用好紅色檔案資源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黨史的認知和理解,提升黨史教育的影響力,滿足黨史教育的創新需求。但當前高校在運用紅色檔案資源助力黨史教育存在效果不佳的問題。文章提出構建校內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深挖地方紅色資源以及創新融入模式等優化路徑,以供現實參考。
習近平總書記一貫重視青年學生的黨史學習教育,他指出要“用歷史的眼光啟示青年”,他強調“要推動全黨全國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學習黨史、銘記黨史。”由此可知,青年學生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群體。做好青年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始終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紅色檔案資源是黨的百年奮斗史的偉大見證,學習黨史離不開紅色檔案這一重要資源。將紅色檔案資源轉化為優質的教育資源,賦能高校黨史學習教育,不僅能發揮紅色檔案資源的重要教育價值,還能豐富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模式,實現黨史學習教育的高效能。充分運用紅色檔案資源,啟迪青年學生學好黨史,從黨的歷史經驗中汲取力量,繼續開創黨的新歷史是關乎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大事。
紅色檔案資源助力高校黨史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用好紅色檔案資源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黨史的認知和理解
紅色檔案資源詳細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發展等不同歷史時期團結并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美好新中國的全過程,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能夠系統直觀地反映歷史事件,呈現歷史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紅色資源的重要性,他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運用好”三個字含義深刻,正是因為紅色資源所具有的教育和啟示意義,才應該充分“運用好”紅色資源,發揮其育人功能。紅色檔案資源作為黨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任何時期都能夠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它不光是對黨的光輝歲月的回顧,更是對國家未來一代人的激勵。在高校黨史學習教育中,充分運用紅色檔案資源教育啟迪青年學生,使他們堅守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滋養精神家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增強青年學生對黨史的認知和理解。
二、用好紅色檔案資源有助于提升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影響力
紅色檔案資源與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本質上都是一種文化和意識形態的輸送,目的是培養“四有”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者在基礎理論上具有同源性,內容上具有貫通性,目標導向上具有一致性。紅色檔案資源是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運用紅色檔案資源可以助推高校深入學習黨史教育的理論之基,有利于青年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并吸收到百年黨史的深刻內涵。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紅色檔案資源為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新鮮的“營養劑”,這些有血有肉的史實帶來的視聽沖擊無疑是一劑強心劑,給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論輸送注入了新鮮的營養,有助于青年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激發青年學生的紅色血脈。因此,將紅色檔案資源引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中,不僅能增強紅色檔案資源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力,同時還能提升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和滿意程度,是高校黨史教育的必然選擇。
三、用好紅色檔案資源有助于滿足高校黨史教育的創新需求
在高校,除黨史專業以外的黨史教育基本都沒有形成成熟的教學體系,大部分黨史課程還是以傳統課堂或專題講座形式為主。當代大學生思想比較活躍,對一切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單向輸出的理論課堂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這種矛盾迫使高校黨史教育要在形式上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需求。紅色檔案資源是高校黨史教育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是生動的“活教材”,它的真實性和憑證性是最好的證明。同時,紅色檔案資源內容形式十分豐富,方便高校黨史教育方式的創新,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其創新需求。
紅色檔案資源在高校黨史教育中價值實現的現實困境
一、高校校本紅色檔案資源開發不充分
多數高校的校本紅色檔案的歷史沿革都可以追溯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重大時刻,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譜寫了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高校紅色檔案則是這段歷史的精確載體和真實記憶。學校的文化傳統和精神內涵都深藏在高校紅色檔案之中,是學校進行黨史教育最方便獲取的生動教材。然而,雖然大多數高校都有意識地利用紅色檔案資源進行黨史學習教育,但對本校紅色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開發利用不充分。近年來,部分高校檔案館(室)越來越重視紅色檔案資源的開發,但多數都是“孤軍奮戰”,缺乏與教學部門的協同開發,對其課程需求欠缺了解,開發出來的紅色檔案資源形式相對單一,多數以舉辦紅色展覽或匯編紅色史料為主,開發形式和手段缺乏創新。而黨史教育工作者自身在檔案語言的思想解析與話語闡釋上底氣不足,在運用時往往停留在表面,對檔案史料中的紅色內涵缺乏學術性創新和哲理性提煉。“供”與“求”之間不能有效“連接”,導致校本紅色檔案資源的價值不能得到有效發揮。
二、地方紅色檔案資源功能發揮不夠
我國地域遼闊,在廣袤大地上分布著數量和內涵都十分豐富的紅色檔案資源,這對高校來說是十分寶貴的黨史學習教育資源。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檔案資源與地方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共同發展體,地方特色紅色檔案資源為地方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提供豐富優質的教育內容,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邏輯上更加契合;同時地方高校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又在不斷促進地方特色紅色檔案資源的開發和傳承。近年來,部分高校在將地方特色紅色檔案資源引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課堂上不斷進行探索,也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而言地方特色紅色檔案資源沒能充分發揮其功能,融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不夠。地方紅色檔案資源不能得到充分開發,缺乏科學性的統籌規劃和系統挖掘,很難建立協同育人機制,影響黨史教育長效育人機制的形成。
三、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形式創新性不足
近年來,高校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探索新興數字化技術融入紅色檔案資源的方式,以創新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式,但總體情況不容樂觀。目前黨史教育方式仍囿于固化的學習方式,講授方式單一,以傳統的理論灌輸和觀影為主,結合利用智能化技術手段不夠,不能滿足高校青年學生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需求,教育成效離高校黨史學習的教育目標仍有差距。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有效拓展和補充,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目的。雖然也開展一些黨史教育實踐教學活動,但實踐的形式也是傳統的形式,如參觀場館、主題講座等,對一些云展廳、智慧體驗館等新型實踐活動開展甚少,實踐教學活動不夠鮮活,內容和方式缺乏深度,很難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教育需求,導致黨史學習教育效果不佳。總體而言,利用紅色檔案資源助力高校黨史學習教育還有所欠缺,現代智能化技術手段融入不夠。
紅色檔案資源融入高校黨史教育的實現路徑
一、構建校內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合力開發校本紅色檔案資源
要想充分發揮校本紅色檔案資源在高校黨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檔案館(室)要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不可“孤軍奮戰”,需要學校各部門的廣泛參與和通力合作。高校應建立校內相關部門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各部門通力合作,共同開發。檔案館(室)擁有豐富的紅色檔案資源,并且有了解熟悉這些紅色檔案資源的檔案工作人員,而在黨史教育教學一線的工作人員理論功底扎實,他們擅長理論研究并熟悉相關黨史教材,二者通力合作方能開發出有針對性,便于教師使用的紅色檔案資源。檔案部門應加強檔案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檔案數字化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培訓,重視新技術學習,不斷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的新技術應用能力,以便立足本校,服務師生,深度挖掘和整合校本紅色檔案資源,建立豐富的紅色檔案資源信息庫,為教學部門進行黨史學習教育提供豐富可靠的資源保障。高校檔案部門與教務部門、教學單位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行深度合作開發,可以共建研究基地,編研紅色檔案匯編,開展紅色活動或舉辦展覽等。
二、深度挖掘地方紅色資源,建立長效育人機制
首先,政府要注重保護地方紅色資源,重視地方紅色資源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工作,加大地方紅色資源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強化地方紅色資源融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支持力度,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協同高校共同建立紅色育人機制,促進地方紅色資源賦能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各地政府要認真研讀上級有關地方紅色資源的政策要求,認真落實,制訂并不斷完善相關政策和制度體系,依托保護、開發和利用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助推地方紅色資源賦能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實現地方紅色資源的教育價值。其次,高校要認識到地方紅色檔案資源賦能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堅持高校黨委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發揮核心領導作用,承擔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體責任。高校黨史教育任重而道遠,而地方紅色檔案資源就是高校最為便利而鮮活的家門口的教科書,高校要樹立“紅色資源+黨史教育”的思想理念,有計劃地組織人員對地方紅色檔案資源進行深度挖掘,系統整合挖掘紅色資源,找準地方紅色資源與高校黨史教育的主題、內容和邏輯上的契合點,選擇更貼近當代大學生認知水平和思想實際的地方紅色資源引入黨史學習教育,豐富課堂,使地方紅色資源內涵得以全方位展示和利用,增強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最后,強化青年學生自我教育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紅色知識的積極性。青年學生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把握理論知識內涵,自覺將老師引入的地方紅色資源與黨史學習內容相結合,加深對黨史的理解,積極參加學校精心設計的地方紅色資源融入高校黨史教育的教學活動。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始終保持對紅色文化傳承的探索欲,在參加紅色實踐活動中,要深入思考地方紅色資源背后的深厚價值意蘊,在重溫紅色歷史中體會革命先輩們崇高的精神,提升自己的紅色文化理論素養,為自己汲取砥礪前行的精神力量。
三、強化“科技+”理念,創新紅色檔案資源融入高校黨史教育形式
高校青年學生的特點決定了他們更喜愛沉浸式體驗、文化創意等,在高校黨史學習教育中融入科技創新實踐教學方式更能激發青年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做主動的體驗者和傳承者,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遠端的場景通過主講和外景老師的配合,帶到教室里參與現場教學,打造大學生感興趣的“實景課堂”。“實景課堂”的優勢不僅僅是沉浸式觀看,還可以參與線上互動,學生的參與感更強,更能豐潤學生的認知和體驗。此外,還可以大膽依托科技優勢,打造紅色檔案資源的數字化應用場景,根據不同的紅色檔案資源設計不同的展示形式,合理引入高校黨史教育課堂實踐活動和紅色課外實踐活動,打造富有特色的紅色課堂,并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作為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形式的有益補充。新時代,網絡平臺是高校青年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他們了解外界的重要渠道。將紅色檔案資源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進行展示,充分發揮現代媒體的重要作用,推動紅色檔案資源與高校黨史教育的深度融合。利用網絡平臺營造黨史教育環境,對某些紅色檔案資源還可以結合時代特點進行形式創作,將創作作品發布于學習平臺,引導學生開展沉浸式學習,深化青年學生對紅色檔案資源的認識,在自學中接受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的洗禮,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作者簡介:
曹新素,1982年生,女,漢族,安徽阜陽人,副研究館員,碩士,研究方向為檔案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本文系2023年安徽省高校檔案工作協會基金項目“高校紅色檔案助力黨史學習教育研究”(編號:2023ZD010)階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單位:合肥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