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黨組織通過黨建工作與民營企業黨組織實現高效合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江蘇高校黨建一定程度上對民營企業建立和加強黨組織起到引領作用,在把黨治國理政思想有效轉化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不斷發揮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要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正確理解黨中央方針政策,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江蘇高校黨建引領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狀況
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完善和發展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促進民營企業創造性轉化的重要舉措,還是國家實現企業體制改革,推動民營企業治理現代化,促進民營企業創新性發展的目標。江蘇高校黨建在引領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確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總體來看,由于民營企業占比基數較大,江蘇高校黨建在引領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漸顯疲態。
一、江蘇高校黨建賦能民企高質量發展漸顯疲態
查閱相關資料可以看到,截至2023年年底,江蘇省規模以上的民營中小工業企業數量為52296戶,比上年底增加5220戶,在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評選中江蘇有89家入圍。相對國有企業而言,民營企業大多規模較小,企業內部結構不完善,尤其是缺少黨的組織建設,除規模以上的民營企業可能建立黨組織外,大多數民營企業沒有黨組織,這使得江蘇高校想要通過黨建賦能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存在一定的難度。并且民營企業與高校的聯系交流更多傾向于就業方面,對黨建方面的合作重視度還不夠。高校通常以“訪企拓崗”的形式與民營企業建立交流關系,很少依托學校黨建優勢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二、江蘇高校與民營企業黨建融合形式相對單一
江蘇高校想要通過黨建賦能民營高質量發展,就需要選擇恰當的方式與企業加強聯系,通過調研可以看到,江蘇高校與民營企業黨建融合方式相對簡單,大多數學校往往選擇與規模以上的民營企業建立黨建聯盟、黨支部共建等,卻忽視了高校黨建對小型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江蘇高校與民營企業建立黨建聯盟相對于黨支部共建而言,影響力較強,輻射范圍較廣,在與民營企業融合交流中拓寬黨建融合的方式,讓企業看到高校完善的黨建制度,主動學習高校黨建經驗,進而運用黨建引領完善企業制度。但仔細觀察研究以高校為基礎的黨建聯盟,可以發現此類黨建聯盟具有規模較小和相似性高的特點,賦能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式也較為相似。
三、江蘇高校黨建亟需賦能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江蘇共有普通高校168所,成人高校8所,并且這些高校在黨的建設方面優勢相對突出。江蘇高校要發揮黨建優勢作用必須要與外界進行交流,相對于院校之間的黨建交流,利用黨建優勢賦能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更有現實性和迫切性。從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最新公布的第四批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遴選結果來看,江蘇共有12所高校院系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共有91所高校院系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和樣板支部要想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就必須利用自身優勢輻射企事業單位的發展,而民營企業將成為最佳首選。
江蘇高校黨建引領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高校在黨建研究方面擁有豐富的科研資源,涵蓋了技術創新、資源管理、社會責任、人才培養等多個維度,通過高校與企業的緊密合作,能促進雙方共同發展。民營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需要黨的領導。江蘇高校要與民營企業發展需要相結合,持續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增質賦能,并引領民營企業不斷解決自身發展的短板。
一、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與黨的使命相融合需江蘇高校不斷賦能
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與黨的使命相融合,是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需要江蘇高校不斷賦能,這既是一個理論議題,也是一個實踐過程。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與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內在一致性。江蘇高校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利用黨建優勢,從側面拉動社會經濟增長,為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不斷賦能。民營企業回饋社會的主要方式是提供就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同廣大企業家大力弘揚創新精神是分不開的。民營企業已成為推動創新發展的關鍵力量,創新更是民營企業實現發展的核心要素。
二、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遇到的短板需要江蘇高校黨建創新引領
民營企業在追求高質量發展中可能會遇到多種短板,這些短板往往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來克服。民營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降低社會動蕩不安的風險。然而,民營企業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其粗放式的發展是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的發展,易導致企業內部發展與社會外部發展的矛盾。部分民營企業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當內部利益與外部利益發生沖突時,往往選擇內部利益,因此,要創新地運用黨建阻止這種負面的內部力量壯大,確保外部利益發展。
三、民營企業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需要江蘇高校黨建持續發力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的建設和發展沒有現成的制度可以模仿,只有在不斷實踐和再實踐中完善各種制度。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幫助民營企業的發展融入黨的建設既能維護雙方利益、協調雙方矛盾,又能發展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對事物的認識也是隨之發生變化的,只能在事物矛盾暴露的發展過程中對事物更進一步的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并鼓勵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方針,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江蘇高校黨建引領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江蘇高校黨建引領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不僅有助于提升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而且對于推動江蘇區域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新時期,江蘇高校黨建引領民營企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實現政治引領、鞏固經濟引領、強化社會引領等方面,對于引導和規范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現政治引領,增強民營企業鮮明底色
民營企業在黨的領導下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并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強黨的建設對于確保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至關重要。一方面,江蘇高校利用黨建引領有助于民營企業更好地理解和遵循國家政策。通過黨的建設,民營企業可以更好地理解國家政策的初衷,從而消除顧慮、放下包袱、大膽發展。另一方面,江蘇高校利用黨建引領有助于民營企業科學決策。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建立黨的組織機構有助于形成科學決策機制。
二、鞏固經濟引領,提升民營企業服務優勢
民營企業可以在技術創新、服務質量、市場拓展等方面不斷突顯出自身的優勢,從而鞏固經濟引領地位,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民營企業的黨建促進企業實現科技創新。中國共產黨具有敢于發現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江蘇高校利用黨建引領民營企業可以更好發揮企業的創新精神,民營企業黨組織通過集合黨內外專家、學者等開展技術交流、研討等,激發員工的創新激情,提升員工的創新能力,從而形成積極的創新氛圍。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的黨建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江蘇高校利用黨建引領民營企業謀求經濟效益的同時,積極關注和承擔員工福祉、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社會責任。
三、強化社會引領,發揮黨建頭雁領航作用
頭雁領航實質上就是通過黨組織的領導和示范作用,帶動民營企業各方面的發展,并在實踐過程中積極發揮黨組織帶頭作用,促使民營企業積極關注社會公共利益,發揮頭雁領航效應,展現民營企業的責任與擔當。一方面,江蘇高校利用黨建引領增強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民營企業是社會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民營企業肩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并通過參與慈善事業、社會捐款等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義務。另一方面,江蘇高校利用黨建引領民營企業樹立正確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民營企業往往面臨各種誘惑和壓力,堅持正確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
江蘇高校黨建引領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建構
民營企業正處于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想要突破瓶頸、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只有引入黨的建設,才能更好解決自身面臨的問題。江蘇高校要立足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狀況,實現黨建與企業發展的創新融合,始終堅持和鞏固黨的統一領導、創建風清氣正的政商關系、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實現高校黨建不斷賦能民營企業高效發展。
一、堅持和鞏固黨的統一領導,實現高校黨建賦能民企高效發展
民營企業引入黨建,是加強基層黨組織的重要舉措,可以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習近平總書記將黨的基層組織形象地比喻為黨執政大廈的基石,他指出“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擴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的問題”。民營企業引入黨建是運用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探索企業發展的一大進步,民營企業要團結起來,聯系實際主動建立“黨建+”聯盟,使得黨組織更大程度覆蓋到人民群眾中。江蘇高校黨建嵌入民營企業,并利用“黨建+”聯盟工程為企業引入一批專業的黨建人才,幫助企業更深入地了解黨的政策、方針和策略。
二、創建風清氣正的政商關系,引領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營商環境
民營企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內在構成要素,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民營企業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更要走向廣闊的舞臺,并強調民營企業的黨建不只是一種形式的、功利的想法,要真正擁護黨的理念。江蘇高校利用黨建優勢賦予民營企業內部黨組織更多責任和擔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做好企業內部黨組織與政府部門之間的對接工作,確保企業與政府適當劃清界限,促進經濟發展和政府廉潔。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親”“清”為核心的新型政商關系,本質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實現兩者更好的配合,形成政商之間健康的關系。
三、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鼓勵民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民營企業引入黨的建設是減少自身經濟利益發展需求和社會期望發展之間的矛盾,相較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具有只有發展才能生存的特殊性,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有的企業在利益最大化目標的指導下,容易迷失方向。調查來看,基層黨組織的建立能夠引導民營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江蘇高校利用黨建優勢引領民營企業樹立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使企業在獲得發展的同時也回饋社會。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基層黨組織是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者,在企業里代表職工的利益,傳達職工的訴求,使得企業政策更加符合員工需求。
江蘇作為民營經濟活躍的省份之一,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資源,在高校黨建引領和支持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江蘇高校要利用黨建優勢在民營企業內發揮引領作用,形成和諧的勞動關系,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作者簡介:
柳鈺,1978年生,女,江蘇蘇州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黨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陳國強,1991年生,男,甘肅會寧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黨的建設與社會主義平等。本文系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2024科研項目“‘金課’視閾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有效性機制研究”(項目編號: ky2410)成果。作者單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