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面臨更新的教學任務。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學習與實踐提供了指導,其中“六個必須堅持”不僅代表理論的創新,也是對教育實踐的深刻指導。
“六個必須堅持”包括堅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和胸懷天下。這些原則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刻總結。在概念的界定上,每一個“必須堅持”都聚焦于特定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共同構成了一個系統的理論框架,旨在引導和激勵中國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社會主義建設。
“六個必須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其形成與發展既深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沃土,也緊密聯系中國的實踐經驗。從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唯物史觀和辯證法,到列寧和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本土化發展,這一理論體系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演進。尤其在中國,馬克思主義不僅被引進,更通過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成果,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
“六個必須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原則和中國化時代化的具體表現。將這些原則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有著深厚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六個必須堅持”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當代的總結與提升。這些原則中的堅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和胸懷天下,不僅各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如唯物史觀的人民歷史主體性、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與創新思維以及歷史唯物主義的系統分析和全球視角,而且在綜合上,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性和適應時代發展的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將“六個必須堅持”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需要創新教學設計,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中系統化地融入“六個必須堅持”,首先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進行調整,確保每個原則在相應的學習中有其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實踐指導。這種設計不僅強調理論的傳授,還注重通過具體案例來深化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在“堅持守正創新”為例,這一原則可以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認識論章節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強調從實際出發,通過實踐檢驗和發展理論,這與“守正創新”的核心精神高度契合,即在堅持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推動理論與時俱進,解決新時代的實際問題。
在講解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時,教師應強調創新的必要性和科學性。講解如何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前提下,結合當代中國的實際,創新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
“六個必須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內涵。每一個“必須堅持”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反映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創新。
“六個必須堅持”的原則深入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并針對當代中國的具體實際進行了創新性發展。“堅持人民至上”原則不僅簡單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觀點,而且在新時代背景下進一步展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所有政策制定和實施必須優先考慮人民利益,充分尊重和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同時強化政府和黨的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確保政策實施真正反映人民意愿和實際需求。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中,融入“六個必須堅持”的內容,需要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增強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工具展示“堅持問題導向”的相關理論和實際案例,如企業管理、環境保護或社會治理中的問題解決實例。通過播放這些案例的視頻,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問題導向在實際操作中的運用和效果。
在多媒體展示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組選擇一個實際問題,如環保或是科技創新等,討論如何應用“堅持問題導向”的方法來分析和提出解決策略。
將“六個必須堅持”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不僅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貫徹落實,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創新,以及未來方向與挑戰的探索,高校可以不斷完善和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課題名稱:國科大思政教研項目“‘六個必須堅持’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研究”(立項編號:E3E4350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