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里的第5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述:“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意味著此時天氣寒冷,但未到極點,所以得名小寒。
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這描述了小寒時節的自然現象,即大雁開始向北飛,喜鵲開始筑巢,雉雞開始鳴叫。民俗方面,小寒正值農歷臘八前后,“臘八節”是人們必過的節日,民間這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傳統繪畫中,小寒常常描繪寒冷的冬天景象,或江岸行旅或寒林雪霽或圍爐烹茶……展現了人們對寒冷季節的獨特感受,同時也展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此幅作品以水墨兼少許淡彩作平遠山水。前景為數株松樹,挺拔蒼勁,工致細微。左右陂陀被煙霧掩映,一派迷蒙。遠景有隱約可見的起伏山巒。本卷筆墨厚重、構圖清新,畫面給人以氣象蕭疏的嚴冬景象,如實反映了我國北方的自然景色。卷前及畫心上部均有乾隆帝題字,卷后有清王鐸跋,曾被《石渠寶笈》初編著錄。
——遼寧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