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解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在新質生產力發展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現狀和影響因素,探索專業教師深度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機制,本文對各專業大類專業教師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當前職業院校教師面臨參與指導創新創業意愿不強、參與指導創新創業能力不強。為此,本文提出制定政策以促進形成“內有動力—外有保障”的長效指導機制、搭建平臺形成“政府—企業—院校—社會”組織“四位一體”的體制機制、守正創新在科技創新中提高教師自身創新創業能力、建設專創融合課程提升教學能力的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教師能力;創新創業;教育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on"the"Mechanism"of"Teachers'"Deep"Participation"in"Innovation
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Under"the
Background"of"New"Productivity"Development
Zhou"Lina"Xia"Peihui"Zheng"Yuqi
LuZhou"Vocational"amp;"Technical"College"SichuanLuzhou"646000
Abstract:In"order"to"understand"the"current"situation"and"influencing"factors"of"th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ability"of"professional"teacher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the"development"of"new"productivity,and"to"explore"the"mechanism"of"professional"teachers'"deep"participation"in"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this"paper"first"investigates"the"professional"teachers"of"various"majors.The"results"show"that"the"current"vocational"college"teachers"are"faced"with"two"main"problems:weak"willingness"to"participate"in"guiding"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weak"ability"to"participate"in"guiding"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So,this"paper"proposes"to"formulate"policies"to"promote"the"formation"of"a"longterm"guidance"mechanism"of"\""internal"motivationexternal"guarantee,\"build"a"platform"to"form"a\""fourinone"\""institutional"mechanism"of"\"governmententerprisecollegesociety\""organization,keep"innovation"in"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to"improve"teachers'"own"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and"build"professional"and"innovative"integration"courses"to"improve"teaching"ability.
Keywords:Teachers'"ability;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mechanism
1"概述
新質生產力是指在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下,形成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型生產力。它不僅包括了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力、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還涵蓋了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科技要素[1]。新質生產力的出現,正在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模式,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飛躍發展[2]。職業院校教師在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創新創業的推動者和實踐者。通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高校教師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同時,他們自身也通過科研項目和成果轉化,為社會帶來新的技術和產品[3]。高校作為知識創新的基地,其教師的科研成果和創新思維對于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有力支撐。高職院校教師作為高質量人才的推動者,如何實現教師深度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并在實際教學中有效促進提升師生創業能力是當前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2"高職院校教師創新創業能力提升需求的內涵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內在環境和外在環境已發生變化,學生學習模式也經歷了顯著變化[4]。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教學對教師提出相匹配的教育改革要求,尤其是職業院校教師,要求職業院校教師要進一步提升個人知識、能力和教育理念,提高專業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專業發展,能主動捕捉時代變革信息不斷在深度參與行業發展中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和創業實踐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5]。因此,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結構、教學方式和專業發展等心理品質都將圍繞創新能力而發生變化。進入職業化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經歷了“組織發展”和“專業發展”兩個階段[6]。這表明,無論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社會訴求還是專業價值的自我提升,都需要教師構建與創新教育相適應的專業素養。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研究是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舉措。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圍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在如何通過制定激勵政策、如何搭建指導教師團隊、如何幫助教師能力提升等關鍵問題方面需要深入開展研究,并創造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3"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困境
為了更好地掌握一線專業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情況,本文結合職業院校教師特點,面向四川省職業院校教師開展問卷調研,調查對象為四川省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一線的專業教師。課題組于2023年3月至2024年10月進行調查,調查方式為在線問卷調查和面對面訪談。調研了四川省12所綜合類高職院校300名專業教學教師,包括裝備制造大類、交通運輸大類、電子信息大類、能源動力與材料大類、食品與糧食大類、旅游大類。問卷調查均采取匿名方式填寫,所有數據僅供研究使用。將回收的問卷星問卷進行同質性剔除,最終共得到教師問卷268份,通過對一般情況描述性統計分析,探討各專業大類專業教育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情況,獲得教師創業能力提升的依據,經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3.1"教師參與指導創新創業意愿不強,參與度不高
根據前期通過網絡問卷調研統計,從未參與過創新創業的專業教師超過教師總數的60%,能夠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堂的教師占比不足5%,這說明盡管大家已經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對人才培養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度仍然較低。通過訪談方式了解到教師對指導學生創新創業興趣不高,主要原因為不自信、缺乏經驗,不認為自身專業知識足夠指導學生創業。此外,高職院校的教師評價體系往往偏重于科研成果和教學工作量,而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貢獻評價不足,這影響了教師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能否通過深入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實現個人能力水平和經濟水平的提升,也是阻礙教師積極性的重要原因。
3.2"教師參與指導創新創業能力不強,參與度不深
在訪談中也發現,盡管有部分教師有創業意識和指導學生創業的興趣,卻不知從何開始。部分教師僅僅停留在與學生談心談話等內容。大部分教師對如何深入參與指導學生的項目中沒有目標,面對學生創業項目如何真正落地,大部分教師沒有相關經驗和深厚的理論基礎,這導致教學內容與實際市場需求脫節,難以滿足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的需求。首先是對市場需求不清楚,約占34%,其次是由于工作任務重,沒有時間完成創新,約占22%,最后是因為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導致沒有前沿的科技成果可以用來轉化。
4"新質生產力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路徑
4.1"制定政策,促進形成“內有動力—外有保障”的長效指導機制
提出教師幫扶機制。根據教師多樣化、自主式發展目標,結合其不同類型、不同專業發展階段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機制。一是針對導師的創業能力進行分類幫扶提升;二是根據不同的學術創業動機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三是針對創業能力進行分階段幫扶提升。還要健全創新創業考評體系,提高教師參與指導創新創業的能力與積極性,做到“內有動力”。
出臺系列支持政策,強化目標引領。將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目標列入年度計劃和學校發展規劃,各二級學院子規劃中,列出各年度的完成指標數,構建起創新創業工作的縱橫交錯的目標鏈。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的業績納入績效考核和職稱晉升條件,在教師年度績效考核辦法中單設創新創業育人服務板塊,將軟指標變為硬約束。并且在政策上明確教師可分享創業成果,做到“外有保障”。
4.2"搭建平臺,形成政府、企業、院校、社會組織“四位一體”體制機制
采用校—政聯合、校—企聯合、校—校聯合、校—社聯合的方式,深入挖掘各方資源,集聚一批一流的雙創師資隊伍,組建“校內教師、校外專家、行業導師、朋輩引領”的創業導師矩陣,搭建教師指導平臺,組織在技術創新、財務管理、市場分析等有特長的教師,指導教師在不同階段參與項目,指導項目發展。
4.3"守正創新,在科技創新中提高教師自身創新創業能力
依托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政策優勢,教師深入企業,為企業創新解決實際生產難題。并將市場需求、科技變革的前沿形勢帶給學生,指導學生結合企業實際需求分析創業前景,通過實地考察、頭腦風暴等多種模式尋求解決思路。教師與學生結對,進行科創研發、共辦企業等,對項目進行孵化。教師在運行中提高自身指導創新創業的能力。同時注重將科研成果反哺教學,“產學研創賽”一體化發展,利用現有科技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水平。
4.4"反哺教學,依托科教融匯建設專創融合課程提升教學能力
科研反哺教學,以產教融合真實項目作為課程教學載體,教師將科研成果脫密后用于教學,學生參加企業實際生產。選擇產教融合教學載體作為課程學習項目,在課上融入創新、在課下創業演練,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課上,教師指導學生按真實生產標準完成教學項目全過程,課后,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痛點,利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自主研發適合生產需求的自動控制產品,并通過指導學生組建公司,將產品在市場進行推廣。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關照社會需求、學以致用的感受,以及帶給學生創造經濟價值的體驗,提升學生創業意識與就業能力。
5"結論
5.1"搭建平臺,對“學生創業能力”和“教師職業發展”進行雙幫扶
通過搭建教師平臺,啟用指導教師動態選用機制,指導教師結合專業特長,在項目運行過程中分階段進行指導,集結不同教師資源對項目進行整體指導,以達到提高學生創業就業效果。對指導教師進行開放式、分層分類幫助教師成長,有些教師立足于創意,有些教師立足于創新,有些教師立足于創業,根據教師專業背景和職業發展規劃,對教師的創業進行系統幫扶指導。
5.2"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實現教師“創新創業能力”與“師德師風”雙提升
以產教融合為突破口,以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為“一體”、以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跨區域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為“兩翼”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做到以產定教、以教促產、產教融合。教師通過實踐項目不斷提升自身創新創業能力的同時,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將教師的奮斗精神和工匠精神復制、遷移到學生身上,通過形象影響人。
參考文獻:
[1]周文,許凌云.論新質生產力:內涵特征與重要著力點[J].改革,2013(10):111.
[2]張林,蒲清平.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理論創新與價值意蘊[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9(06):137147.
[3]王純蓮.基于新質生產力需求的教師能力提升策略[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37(04):14.
[4]謝維和.談核心素養的“資格”[J].中國教育學刊,2016(05):3.
[5]曾文茜,羅生全.國外中小學教師核心素養的價值分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7(07):916.
[6]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2022—2024年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院校教師深度參與創新創業機制研究(項目編號:GZJG2022749);智能制造瀘州市重點實驗室項目:液壓缸內泄漏故障識別方法研究(項目編號:ZZ2020004);瀘州市科技局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火工品智能涂覆系統(項目編號:2024JYJ075)
作者簡介:周麗娜(1986—"),女,漢族,遼寧阜新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機電一體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