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質生產力是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特點是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形成與發展的基礎要素,高校大型儀器設備更是開展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也是衡量高校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本文從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視角探討如何對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進行創新性配置,對管理機制、制度環境、人才隊伍、數智建設等要素進行創造性改革,從而大幅提高全要素的生產效率,加快形成并發展中醫藥院校特色的新質生產力。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
中圖分類號:G647.6""文獻標識碼:B
On"the"Open"and"Shared"Management"of"LargeScale"Instruments"in"Universities"under"the"Background"of"New"Quality"Productivity
Gan"lingling1"Duan"Zhifu2"Gao"jinbiao3"Liu"Yelan4*
1.Stateowned"Assets"Management"Department"of"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JiangsuNanjing"210023;
2.Academic"Affairs"Office"of"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JiangsuNanjing"210023;
3.Office"of"the"President"of"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JiangsuNanjing"210023;
4.State"Key"Laboratory"on"Technologies"for"Chinese"Medicine"Pharmaceutical"Process"Control
and"Intelligent"Manufacture"JiangsuNanjing"210023
Abstract:New"productive"forces"are"the"advanced"productive"forces"of"the"new"development"concept,characterized"by"revolutionary"breakthroughs"in"technology,innovative"allocation"of"production"factors,and"deep"industrial"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The"basic"connotation"is"the"leap"of"workers,labor"materials,labor"objects,and"their"optimized"combinations.Technological"innovation"is"the"fundamental"element"for"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new"productive"forces,and"largescale"instruments"and"equipment"in"universities"are"the"core"element"for"carrying"out"technological"innovation,as"well"as"an"important"indicator"for"measuring"the"strength"of"universities.This"article"explores"from"the"perspective"of"accelerating"the"formation"of"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how"to"innovate"the"configuration"of"largescale"instruments"and"equipment"in"universities,and"creatively"reform"management"mechanisms,institutional"environment,talent"team"and"digital"intelligence,in"order"to"significantly"improve"the"production"efficiency"of"all"factors"and"accelerate"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with"distinctive"characteristics"in"universities.
Keywords: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largescale"instruments"and"equipment;open"sharing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調研時提出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1]。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以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起點在“新”,關鍵在“質”,落腳于“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可引發教育理念系統性變革,教育也可以通過科技創新鍛造新質生產力[2]。
大型儀器設備是高校科技創新的基礎,也是衡量高校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3]。本文從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視角探討如何對高校大型儀器設備資源進行創新性配置,對管理機制、制度環境、人才隊伍、數智建設等要素進行創造性改革,從而大幅提高全要素的生產效率,加快形成并發展中醫藥院校特色的新質生產力。
1"傳統生產力下的管理現狀
1.1"生產要素優化組合難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制度環境的保障。目前不少高等院校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相關制度建設還不完善,例如,大型儀器設備購置沒有統一管理制度,也缺乏統一的管理標準,還存在依據課題項目由課題組、學院或共享平臺單獨購置,購置論證流程不清晰、流程落實不到位的現象[4]。專業技術崗位人員數量偏少,專業素養參差不齊,管理機制上還存在學院和共享平臺、科研部門多層管理,不能實現扁平化管理,很難實現對各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
1.2"生產要素統一配置難度大
一些高校在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建設之前,大型儀器設備主要以學院、課題組為單位進行分散式管理,各單位之間缺少統一管理規范和開放共享機制和動力[5]。部分大型儀器設備管理部門不愿意開放共享儀器,也有些教師一直堅持“我申請、我所有、我專用”的意識[6]和“自給自足”的工作模式,缺乏合作共贏意識。開放共享平臺建設以后,大型儀器設備數量雖然逐漸遞增,但是原來的大型儀器設備仍然被原申購部門管理和使用,統籌協調難度大,很難達到共享的目的。
1.3"高素質勞動者缺乏
人才隊伍是生產力最主要的勞動要素,是新質生產力形成與發展的第一資源。目前,一些高校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實驗技術人員配備不全,學歷水平不高,年齡和職稱結構不合理,實驗技術隊伍不穩定。這些人員工作動力不足,進取意愿不強烈,難以實現人才隊伍的高端化、專業化、規模化,距離新質生產力要求的高素質勞動者還有很大差距。
1.4"資金投入不到位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過程需要增加生產設備和技術設施、聘請研究人員、培訓試驗技術隊伍等必要的條件支持。確保足夠的資金投入可加速推進產業技術改造和升級[7],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大型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但是,我國現階段仍有不少高等院校的大型儀器設備管理資金投入不到位,缺少儀器設備專項維保經費和維修經費,導致貴重大型儀器因維保費用過高無法進行定期維護保養。還有一些高頻使用的大型儀器,一旦出現故障也會因為維修費用過高而無法及時維修,以至于這些儀器設備長時間閑置,嚴重影響了生產率的提升。
2"新質生產力所需管理對策
基于傳統生產力的現狀,高等院校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按照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創新各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體系,打通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堵點、卡點,暢通數字化資源、設備、人才、資金的良性循環,建立完善的全過程管理工作保障機制,圍繞新質生產力的各個維度對生產要素進行徹底的優化配置,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針對性的提質增效,促進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2.1"完善機制保障體系,打通各要素的宏觀障礙
完善的機制保障體系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前提,成立由分管校領導主導、大型儀器設備主管部門牽頭、多部門領導為主要成員的校級決策領導小組,對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提供決策指導和明確的業務方向。在此基礎上完善并修訂相關管理規定及制度,梳理全過程管理的業務流程,加強儀器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此外,制度保障體系也應涉及共享平臺日常管理、儀器使用各項收費、人員績效機制考核、人才政策激勵、績效考核評價等方面。我校圍繞以上方面先后制定了《精密貴重儀器和大型設備管理辦法》《大型儀器設備開放使用管理辦法》《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運行基金管理辦法》《大型儀器設備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大型儀器設備績效考核實施細則》《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等校級文件,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全面完善與新型生產關系匹配的制度保障體系,促進各要素向有利于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方向發展,使大型儀器設備在使用管理的各環節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8],逐漸為生產要素的高效配置打通了制度通道。
2.2"加快數智化建設,降低各要素的配置難度
加快數智化建設,提升數據要素優化配置,賦能形成新質生產力。按照“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的管理理念,建設一套集用戶身份識別、儀器線上預約、設備視頻監控、機時在線統計的大型儀器共享信息化平臺,實現大型儀器設備的全過程管理和全天候開放。同時,用戶可以很便利地在管理平臺上查看到大型儀器設備的購買時間、適用項目、主要性能、維修情況、操作說明以及相應的收費標準等一系列信息,并實現線上預約使用申請,縮短廣大師生的預約排隊等候時間,提升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率。實現儀器設備的高效、統一管理,推動大型儀器設備的資源共享。我校的大型儀器開放共享服務平臺近4年服務師生的測試樣品量穩步增長,2023年服務43568個機時,較2022年增長42.9%。
該管理系統還打通了學校之間、學校與附屬醫院、附屬制藥企業之間的科研壁壘,更好地服務社會,極大地提高了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全要素參與度,實現了全要素優化組合的躍升,激發了實驗技術、共享管理、設備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大幅提升了全要素生產率。
2.3"創新人才隊伍,提高關鍵要素的配置效率
新質生產力形成更需要的是能夠負責實施技術創新、技術引進、技術消化的科技創新人才和可以負責技術應用、技術實施、技術改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了更快打造高素質勞動者,必須創新現有的人才隊伍服務意識,拓寬服務思路,更好地為師生提供精準服務,提升批量、復雜樣品的處理能力,搭建多分析手段聯用的綜合測試能力,進一步打造一站式技術服務體系,切實解決師生科研過程中的技術難題,提高專業化、規模化、高端化運營管理水平。
在管理模式上可以采用“團隊合作、一人多崗、一崗多人”的模式,提升技術服務能力;在管理團隊上可以采用對團隊人員進行專業技術能力培訓方式,打造專業化的人才團隊。在推動管理團隊專業發展、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時,也可以鼓勵管理團隊人員參與到相關醫院、企業的轉型發展、產業升級等工作中。此外,團隊成員通過參與企業實踐活動,能夠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反哺到開放共享平臺的具體管理中,從而錘煉出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滿足新質生產力對人力資本的需求。
2.4"設立共享基金,提升生產效率
只有投入充足的資金,生產全要素才能激發應有的活力,才更能發揮勞動者這一基礎要素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勞動者改造勞動對象和改善勞動關系的動力,促使各要素積極快速發展。設立共享基金就是提升生產效率,是充分調動勞動者積極性的主要措施之一。共享基金可以保證大型儀器設備在任何緊急情況下及時以立項的形式支持對分析測試方法標準研究、對儀器設備功能開發的研究、對開放共享管理的資源配置優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可以直接用于大型儀器設備的運維保障和維修服務。此外,共享基金還可以用于管理人員的勞務費支出,調動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提升生產效率。
3"結論
引領全球創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要素是新質生產力。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與保障機制形成新質生產力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短期內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我校從新質生產力的四個“新”維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探索,各要素的生產率也得到逐步提高,通過開展政策宣講、專家講座、面對面座談等多形式宣傳推廣,讓更多師生了解開放共享的大型科研儀器,擴大科技資源共享工作知曉度。同時還需要主動走訪校內各學院等重點科研用戶,通過召開“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座談會等形式的活動,廣泛聽取需求、意見和建議,為學校的“雙高”建設提供儀器設備和實驗技術保障。
此外,還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積極創新,逐步完善適合自身發展的科學管理體制、管理模式,有效的運行機制和評價激勵方式,促進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效益提升和可持續發展,使之在生命周期內更好地為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服務,加快構建具有智能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先進性要求的高質量開放共享管理保障體系,形成并發展我校中醫藥特色的新質生產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強調"牢牢把握東北的重要使命"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N].人民日報,20230910(1).
[2]姜朝暉,金紫薇.教育賦能新質生產力: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重慶高教研究,2024(1):108117.
[3]王洪洲,張樂,段倫超.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網格化”效益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11):264268.
[4]劉韻真.地方高校大型科研儀器共享平臺管理現狀與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2,38(03):103108.
[5]滿林華,楊靜,湯永奎,等.高職院校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探討[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1(01):2123.
[6]孟國忠,農春仕,陳薇.基于4M要素的高校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提升路徑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3(05):4547.
[7]閆志利,王淑慧.職業教育賦能新質生產力:要素配置與行動邏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4,24(7):310.
[8]饒桂維,李成平,梅瑜,等.高校大型儀器面向社會開放培訓的實踐[J].山東化工,2019,48(5):171173.
基金項目:江蘇省科技廳2023年度江蘇省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課題《大型儀器開放平臺共享管理與保障機制研究》(TC2023A026);2019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19SJA0323);2022年江蘇省高校實驗室研究會立項資助研究課題一般項目(GS2022YB37);2021年度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評估委員會課題立項(2021C115);南京中醫藥大學2024年教育教學研究課題,課題名稱:新時代中醫藥院校“文化·健康·醫療·產業”四位一體勞動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NZYJY2024Y18)
作者簡介:干玲玲(1981—"),女,漢族,江蘇南京人,碩士,講師,國有資產管理處供應保障科科長,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大型儀器平臺共享管理。
*通信作者:劉葉蘭(1980—"),女,漢族,江蘇南京人,醫學碩士,講師,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制藥過程控制與智能制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