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十四五”期間,國家高度重視人才工作,謀篇布局人才發展。海洋科技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內容,對海洋強國發展至關重要。本文對2013年至今的《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年鑒》、32所涉海高校的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等相關內容進行了統計,海洋行業在近年來得到了發展。
關鍵詞:海洋人才;人才分布;人才發展
引言
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近年來,海洋科技發展迅速,以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為代表的海洋科技園區啟用,相關涉??蒲性核鶑V泛布局,凸顯了海洋科技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海洋一方面是地理概念,另一方面在實際中,以“海洋領域”“涉海單位”等詞語高頻出現,表示其行業屬性。按此,海洋科技人才可以認為是從事與海洋相關工作的科技人員,關于海洋人才的范圍確定,需要考慮地理概念和行業因素。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其中科技人才是海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雙重因素對海洋科技人才的情況進行探討,以科技發展為抓手提高海洋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尤為重要。
一、研究分析的數據基礎
本研究選取2013—2019年的《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年鑒》以及相關高校統計信息。具體而言,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年鑒包括分地區海洋Ramp;D機構數、從業人員數、從業人員學歷、畢業生人數、教職工數。相關高校統計信息參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海洋科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水產3個一級學科相關高校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包括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浙江海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南京大學、河海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江蘇科技大學、上海海事大學、浙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寧波大學、南京農業大學、集美大學、天津農學院、西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海南大學共32所大學,統計時間為2013—2021年。
二、《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年鑒》相關統計信息
《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年鑒》按年份系統收錄了全國和沿海區域歷年的利用和保護海洋的各類產業活動,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活動的統計數據和社會經濟概況數據,是全面反映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有關情況的資料性年鑒。其中,海洋科學技術、海洋教育板塊的統計信息對分析海洋科技人才分布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2013—2019年的各條目合計相關信息,見表1。
根據表1的信息可見,涉海機構數一直保持穩定,從業人員數2016年、2017年相對較少,在2018年之后保持穩定,但是從業人員的各學歷層次人數均穩步提升。與之相對比,由于受高校發展政策穩定的作用,畢業生各學歷層次保持穩定。換言之,從事海洋工作的人員學歷水平相比于社會平均水平穩定提升。教職工數呈逐年上漲態勢。也就是說,在核心條目上,海洋科技發展水平逐年提高。
按照海區范圍,對北部、東部、南部三個區域的海洋科技發展水平進行統計,見表2。其中數據顯示為占總的比例(%單位)。其中北部區域包括北京、天津、遼寧、河北、山東,東部區域包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南部區域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從表2中可以看出,畢業生培養方面,北部占比較高,東部其次,南部較小,這與海洋領域科研院所分布也相關。但是從業機構、從業人員等方面,南部地區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上述比例表明,北部和東部的海洋領域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水平較高,但是南部地區對于人才的吸引力更強。北部地區對以博士為代表的高學歷人才吸引力較強,南部在本科學歷層次人才吸引力強于東部。相較于南部,東部的人才輸出特點更為明顯。
三、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相關統計信息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35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編制發布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通知(教學廳函〔2013〕25號),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由各高校編制發布,客觀反映本校畢業生就業的基本情況、主要特點、相關分析、發展趨勢以及對教育教學的反饋等[2]。其中基本情況包括畢業生的規模、結構、就業率、就業流向,是表征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情況的客觀指標,是從側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反饋。對32所大學2013年至今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的數據進行統計,見表3。
從表3中可以看出,2016—2019年期間,非公有單位就業人數不斷創新高,這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實施成正相關關系,2019年以來,非公有單位就業(統計包括報告中的三資企業、其他企業)比例持續下降,這在南部地區尤為明顯。本科、碩士畢業生在高校所在省份就業比例上升,人才留當地的意愿增強,流動性相對下降。按地域,東部對人才的吸引力仍為最強,2019年以來南部對人才的吸引力有所減弱,北部對人才的吸引力有所提升,即社會發展和經濟結構的互相作用對人才流動有一定的影響。
結語
根據上述分析,人才的分布、流動等與區域經濟發展、社會事件發生具有重要關系。按此,建議北部、東部、南部根據各自經濟結構的不同適時調整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海洋人才,北部加強非公有經濟結構比例的提升,在傳統海洋科技的基礎上發展交通、物流、貿易等與商業活動相關的海洋經濟形式;東部加強海洋科技的發展,加大并鼓勵科研經費投入,提高論文、專利等科研成果產出;南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加大海洋經濟在公有制經濟形式下的作用。
本文系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重大項目《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重大科技問題戰略研究》(項目編號:2022-XBZD-11)的研究成果。"" """"""""" """""""""
參考文獻:
[1]王宏.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年鑒.2018[M].海洋出版社,2019.
[2]岳昌君,馮沁雪,辛曉佳,等.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研究報告:來自2003—2021年調查數據[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3,41(9):138-154.
(作者單位:1.海南衛星海洋應用研究院 2.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 3.中國海洋學會)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