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對碳中和背景下高端制造業服務型人才培養途徑展開綜合探究。通過深入研究新能源高端裝備關鍵技術、發展趨勢及“新能源+”專業群、專業特點與人才培養要求等,并結合國家級實際情況、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新能源類相關應用型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情況,本文提出了校企深度融合途徑,包括構建相關專業教學標準、實習實訓標準及企業職業標準。同時,本文對服務型人才培養方案及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也進行了探索,主要從服務型人才細分崗位專業技能要求,“新能源+服務+技術技能”培養模式兼容性及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此外,為了確保培訓路徑得到有效實施,本文對“三師”教師團隊的建設、教學設備的完善以及實際的課程項目實踐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最后,本文提出以各種科技創新競賽為支撐,培養創新精神強、實踐能力強的“新能源+服務+技術技能”類人才。
關鍵詞:碳中和;高端制造業;服務型人才;科技創新
引言
在碳中和背景下,高端制造業對服務型人才的需求愈發凸顯。本研究旨在通過深入調研與分析,探索出一條符合碳中和背景的高端制造業服務型人才培養路徑,以滿足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在促進校企深度融合的同時推動高端制造業的持續發展。
一、碳中和背景下高端制造業服務型專業建設現狀
(一)新能源高端裝備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
在全球能源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新能源高端裝備關鍵技術得到持續發展并呈現新態勢。如今,代表著可再生能源的太陽能和風能技術逐漸走向成熟,其核心技術包括光伏材料的開發和風力發電機組的優化設計等方面。尤其在光伏技術領域,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這樣的新型材料正在逐步成為研究焦點,其高效和低成本的特性預示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并且在風能方面,大型風力發電機組設計與制造以及智能控制系統技術都在不斷地進步,使風能開發與利用變得更有效和可靠。未來新能源高端裝備發展趨勢更強調智能化、高效化、集成化。智能化技術應用會提高設備運行維護效率與可靠性并減少人工干預成本;高效化會進一步提高能源轉換的效率和降低能源損耗;集成化的核心思想是將眾多的新能源技術進行有機地結合,形成優勢互補,并增強整體能源供應系統的穩定性與經濟效益。在新能源技術不斷革新與突破的背景下,高端制造業服務型專業建設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密切結合行業發展潮流,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以滿足新能源高端裝備領域發展的需要。
(二)“新能源+”專業群、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
碳中和背景下出現了“新能源+”專業群,并將其作為高端制造業打造服務型專業的重要一環。該專業群集新能源技術、電氣工程、機械工程等多門學科于一體,以培養掌握新能源技術相關知識并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新能源+”專業群具有跨學科性、實踐性等特征。其需要學生既掌握新能源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又要有實際操作能力與創新思維。所以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面向“新能源+”專業群人才培養需求,首先要加強基礎理論知識傳授,打好學生基礎;其次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從實驗操作和課程設計兩方面來增強學生動手能力;最后要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與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從而滿足新能源領域飛速發展的需求。為適應這些需求,高職院校要與企業加強合作,聯合研發課程、教材及實訓項目等,以保證人才培養貼近市場需求。
(三)國家級、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新能源相關應用型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現狀
國家級和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新能源類應用型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顯著。這些高職院校主動與企業聯合研發課程、教材及實訓項目等,給學生帶來了較好的實踐機會。在產教融合中,高職院校引入企業先進技術與裝備,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實踐環境。同時,企業參與了教學的過程,給學生實習實訓的機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該合作模式在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能為企業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資源。在校企合作中,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已經建立起長期、穩定的關系。雙方聯合進行技術研發與人才培養,促進新能源技術進步與行業發展。該合作模式既推動了學校與企業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也為高端制造業服務型專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碳中和背景下高端裝備服務型人才培養校企深度融合方式探索
(一)專業教學標準
要做到校企深度融合首先要考慮專業教學標準。專業教學標準規定了專業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及評價標準等,給校企雙方提供教學方向及質量控制依據。建立專業教學標準要密切結合碳中和以及高端裝備服務行業發展趨勢與市場需求。為了確保學生在畢業后能夠迅速地符合企業的崗位要求,該標準應當包括基礎理論、專業技能培訓以及職業素質的培養等多個維度。同時專業教學標準要有前瞻性、靈活性,要能隨著行業發展、技術進步而適時進行調整,使教學內容既先進又實用。
(二)實習實訓標準在校企深度融合中的關鍵作用
實習實訓對高端裝備服務型人才培養至關重要,是校企深度融合關鍵節點[1]。制定實習實訓標準要充分考慮企業實際需要和崗位特點。在制定標準時,應該明確實習和實訓的目的、內容、時間表和評估準則,確保學生在實習和實訓的過程中能夠深入了解行業的尖端技術和流程,從而增強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達到校企深度融合的目的,制定實習實訓標準要以校企雙方全面交流為前提。企業要提供實實在在的職業環境與任務,而學校要依據企業反饋信息,對實習實訓內容進行持續調整與優化。通過這一深度合作既能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又可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合乎需要的人才資源。
(三)企業職業標準對校企深度融合的推動作用
企業職業標準為崗位設定了明確的知識、技巧和素質標準,為學校在培訓高級裝備服務人才時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標[2]。學校要密切關注企業職業標準制定情況,并納入日常教學、實習實訓等環節。學校通過和企業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能夠保證培養出來的人才更適應企業實際需要。同時,企業職業標準還是學校考核教學質量、畢業生質量等方面的重要依據,其有利于學校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持續優化。為了使校企深度融合發展,企業要主動參與到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并給予必要支持與指導。通過校企合作項目和企業導師制度,使企業能夠更深層次地參與學校教學,有利于學校培養出更多高端裝備服務型人才,達到企業職業標準。這一深度融合既能夠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又能夠給企業帶來更穩定、更優質的人才資源,共同促進碳中和背景下高端裝備服務型產業的發展。
三、碳中和背景下高端裝備服務型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一)服務型人才細分崗位專業技能要求
碳中和背景下高端裝備服務型人才培養更加重要,對該類人才細分崗位專業技能需求成為教育培訓重點[3]。在新能源高端裝備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服務型人才除了要有堅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外,還要有靈活處理各類技術難題的本領。具體而言,服務型人才在細分崗位上,要熟練掌握新能源裝備基本原理與結構,能對裝備性能進行精準分析,對故障進行及時識別與處理。此外,還需要具有一定水平的數據分析和預測技能,以便能夠對裝備的運行狀況進行有效地監控和預警。為適應這些專業技能的需求,服務型人才的培養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案例分析和模擬演練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二)“新能源+服務+技術技能”培養模式的兼容性
“新能源+服務+技術技能”的培訓模式是為了培養那些既精通新能源技術,同時也擁有服務觀念和技術能力的高級裝備服務人員。該培養模式具有兼容性,主要表現為其能將新能源技術知識、服務理念與實際操作技能培養良好結合。通過將新能源領域知識體系與服務業特點相融合,這一模式有助于學生構建綜合技術技能框架和重視在實踐中培養服務意識。同時,此模式也突出了實踐教學的意義,以校企合作和實訓基地建設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新能源技術的了解與運用。這一兼容性培養模式有利于學生在未來工作中更能適應職場需要,并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高端裝備服務型人才。
(三)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碳中和背景下,為支撐高端裝備服務型人才培養,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4]。健全的專業課程體系,應包含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培養和實踐操作訓練幾個方面:(1)基礎理論知識課程要覆蓋新能源技術核心概念、原理及發展趨勢,為學生打好扎實基礎;(2)專業技能培養課程要以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為重點,以模擬實訓和案例分析為手段促進學生技術技能水平提高;(3)將實踐操作訓練課程與實際項目相結合,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鍛煉動手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4)該專業課程體系還應注意與時俱進,并結合新能源技術發展的態勢對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進行適時調整,從而保證人才培養的時效性與實用性。通過構建此類專業課程體系,能夠在碳中和背景下為高端裝備服務型人才提供全方位、系統性教育支撐。
四、碳中和背景下高端裝備服務型人才培養實施保障
(一)“三師”教師團隊建設
在碳中和背景下,“三師”團隊建設模式融合了專業教師、企業導師和技能大師的優勢。專業教師對學科理論有較深的造詣,能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學術基礎。企業導師對市場動態、行業需求有很深的了解,其豐富的實戰經驗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較好地轉化為實踐操作。技能大師憑借精湛的技術與行業洞察力對學員進行業內頂級技能訓練。該模型的實現既需要每一個成員都有各自領域的深厚專業素養,又注重三者協同合作、優勢互補。通過經常性的教學研討、企業實踐交流及技能切磋等活動,使“三師”教學水平與專業素養得到持續提高,以保證學生在這種綜合性教育環境中得到充分發展,更好地適應碳中和背景下高端裝備服務行業的要求。
(二)教學設施建設
碳中和背景下,教學設施建設要注重實踐性和真實性。首要任務就是建設包括小型風電、光伏發電設備系統實踐培訓基地。這類基地要覆蓋裝備系統組成展示和零部件產品細節認知區,使學生對裝備結構及關鍵部件有直觀認識。另外,實踐培訓基地需要建立關鍵部件工作原理展示區和裝配區,讓學生對零件工作原理有深刻理解,并動手操作裝配,深化理論聯系實際。整機運行調試區及售后運維模擬區同樣不可缺少,這些區域可以使學生在實際運行中學會設備調試及運維技能并對今后職業生涯有充分的準備。通過該實踐培訓基地的建設,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技術應用水平,使其更好地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與高端裝備行業發展服務。
(三)“新能源+服務+技術技能”實際項目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實踐
實際項目課程以新能源技術為目標,服務理念與技術技能密切結合,以實際操作促進學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實施階段,選擇一系列在新能源領域具有代表性的項目,例如,小型風電和光伏發電系統的安裝和調試,作為課程實施的核心內容。學生在導師指導下將親自參加該項目的策劃、設計和實施工作,以加深對新能源技術的理解和運用。在探索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時,采用案例教學、項目式學習等前沿的教學方法,并結合線上與線下的混合教學策略,致力于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交互式和充滿創新的學習氛圍。另外,還應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通過確立研究課題、組織小組研討等形式來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這些實踐研究既有利于促進學生技術技能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培養其團隊協作精神與創新意識,從而在碳中和背景下向高端裝備服務行業提供更多的人才。
五、碳中和背景下高端裝備服務型人才科技創新探索
碳中和的時代趨勢中,高端裝備服務型人才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產業發展關鍵。國家級科技競賽平臺,如“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和科技競賽”“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優秀大學生作品競賽”“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和“太陽能應用技術競賽”等,為“新能源+服務+技術技能”類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價值的實踐機遇。經過這些比賽的磨煉,可以讓學生對新能源技術進行深入探索和運用,將服務思維和技術技能相結合來解決實際問題,進而鍛煉實際操作能力、激發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這種經驗會幫助其在碳中和背景下更好地滿足高端裝備服務行業的需求,從而成為推動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結語
本文通過深入探討碳中和背景下高端制造業的服務型人才培養路徑,提出了一種“新能源+服務+技術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通過與知名新能源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并對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及實施保障措施進行研究,為我國高端制造業服務型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未來,將持續關注行業發展趨勢與人才需求變化,持續改進與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為新能源行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本文系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校級重點課題《碳中和背景下高端制造業服務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GC21ZD0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聰,陳薦.新能源產業人才數量與質量需求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20,(09):59-60.
[2]周建強,謝克明,孫為民.新能源發電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20,(06):52-56.
[3]王亞南,劉毅.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淺析[J].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研究,2020,4(03):52-56.
[4]劉泉,王茂.新能源專業校企互動培養應用型人才途徑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20,7(34):11-15.
(作者單位: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