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及全球漢語熱的興起,對外漢語教材的需求量日益增高。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習者了解語言的一扇窗戶,因此,在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前進發展中,詞匯教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筆者通過對外漢語本科系列教材語言知識類中的詞匯教學進行大量分析,采用對比方法將《發展漢語初級綜合(1)》與之對比體現該教材編訂的特色之處。采用定量分析法,從詞匯詞性分類、詞匯等級、詞匯練習量三方面進行數據統籌。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使用過該教材的外國留學生對本教材的評價及優化建議。
關鍵詞:《漢語詞匯教程》;教材;詞匯;編寫原則;詞匯復現
引言
本文旨在探討《漢語詞匯教程》的編寫目的、所體現的教材編訂通用原則、內容特色及教學意義。首先,通過將本教材與《發展漢語初級綜合(1)》對比從而挖掘出其編寫過程所體現的教學功能與課內外媒介功能;其次,分析教材的編寫原則和指導思想;再次,以本教材的詞匯練習為案例對語言知識類教材進行設計與反思;最后,總結本教材的突出貢獻與局限。通過本文的分析,以期對《漢語詞匯教程》的教學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1.全球漢語學習熱潮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漢語作為國際交流的重要語言之一,其學習需求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增長。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漢語納入教育體系,漢語學習者數量顯著增長。
2.教材評估與改進需求
盡管《漢語詞匯教程》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完美無缺。隨著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和學生學習需求的不斷變化,市場上對于漢語詞匯教程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對教材進行評估和改進成為必然。
3.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重要性增強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語言交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學習者掌握語言能力的關鍵。本文選取2000年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漢語詞匯教程》來對語言知識詞匯類教程進行評析。
(二)研究現狀
1.關于詞匯編寫研究
張雪美在《工業漢語——機械加工基礎篇詞匯編寫研究》一文中指出,詞匯選取與編寫的恰當與否是決定教材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詞匯編寫作為教材編寫的重要部分,更需要不斷地進行科學化的規范與人性化的打磨,才能夠使其更好地發揮教學作用[1]。
2.關于詞匯教材對比
王雅欣在《國際中文教材〈漢語教程〉和〈發展漢語〉生詞對比分析》一文中指出國際中文教材詞匯練習的研究范圍比較廣泛,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把詞匯練習作為教材編排研究中的一部分來考察;另一類是詞匯練習專門研
究[2]。
(三)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平臺及學者專著大量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查閱、收集、整合有關“評價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對外漢語詞匯類教程”研究,“語言知識類教材”研究,總結文獻中使用的方法,以備參考。
2.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比《漢語詞匯教程》與《發展漢語初級綜合(1)》詞匯部分,分析兩本書在詞匯量、詞匯復現率、詞匯釋義方式、詞匯練習設置與其體現的第二語言教材編寫的基本功能,從而得出該本教材編寫的優缺點。
3.定量分析法
(1)詞匯量分析。統計《漢語詞匯教程》中總的詞匯量以及不同詞性(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的分布。通過對比不同詞性的詞匯,可以了解該教材在詞匯選擇上的傾向性和平衡性。本表格僅以甲篇練習中出現的總詞匯量為依據制作,見表1。
(2)詞匯等級分析。參照《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將《漢語詞匯教程》中的詞匯劃分為不同等級,統計出各等級詞匯的數量和比例,以評估該教材在詞匯難度的設置上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學習者的實際水平和需求。
(3)詞匯練習量分析。練習是鞏固詞匯學習的重要手段。統計《漢語詞匯教程》中詞匯練習的數量和類型,如選擇題、填空題、造句等。通過對比不同類型的練習量,可以了解該教材在詞匯練習方面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以及是否能夠滿足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和興趣[3]。
二、基于第二語言教材的基本功能對《漢語詞匯教程》與《發展漢語初級綜合(1)》進行對比分析
(一)教學功能
1.教學功能的概念界定
教材本質上是一種教學工具,它是作為教學和學習的資源而存在的。教材的設計和編寫,要服務并適合于教學的需要。簡而言之,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和學習需求;教材容量要適度,難度要適中,還要特別注意詞匯和語法點重現,注意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多元性的相互協調。
2.二部教材的教學功能中民族與文化的處理關系對比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構成要素,同時也是文化的載體。在《漢語詞匯教程》中,大量詞匯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漢族文化的獨特內涵。這些詞匯涵蓋漢族社會的各個方面,如歷史傳統、價值觀念、社會制度、風俗習慣等。
相比較而言,二者皆體現出語言與文化方面的重視,但二者側重點則不同。《漢語詞匯教程》著重講述漢語詞匯與文化歷史的溯源與發展及中外間文化交流對漢語詞匯的影響。而《發展漢語初級綜合(1)》中課文包含關于中國文化習俗的詞匯,如傳統節日、民俗活動等。兩部教材雖側重點不同,但皆為了國際中文教育事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做出了貢獻。
(二)課內外媒介功能
1.課內外媒介功能的概念界定
教材的課內外媒介功能是連接教師與學生、課堂與實際語言現象的橋梁。主要體現在兩方面:(1)課內。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溝通與合作的“媒介”,即要符合語言規律和語言教學規律,便易于教;又要符合語言學習規律和學習者認知風格,便易于學;(2)課外。通過教材把學習者跟目的語社會和實際語言現象聯系起來的功能,有利于學習者脫離教材,走出教室,在目的語社會獨立地發展他們語言能力。
2.二部教材的課內外功能中目的語社會和實際語言處理關系對比
詞匯是社會文化的反映,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詞匯的構成、含義和用法也會有所不同。《漢語詞匯教程》在講解詞匯時,結合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詞匯的含義和用法。
三、發掘《漢語詞匯教程》中所體現的教材編訂通用原則——如何更好融入教學
(一)趣味原則
針對第二語言學習者,要考慮教材是否需要有趣味性。關悲劇審美知識的匱乏。鄧恩明指出“教材的趣味性由很多因素構成,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人理解的,就是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4]。
有學者認為,“語言材料的實用價值是教材趣味性的重要因素”。探究本教材中不乏趣味性材料,例如,和尚打傘——無發(法)五天,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等。這部分趣味性的材料多體現在本書的歇后語部分。通過家喻戶曉的幽默詼諧歇后語教學也能讓留學生更好地了解屬于“中國式的特色幽默”。
(二)實用原則
實用原則要求教材具有實用價值,能夠滿足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幫助學習者在實際交際中有效運用所學內容。
劉珣認為教材的實用性是指對外漢語教材要盡量地提供與生活最貼近的實際語言情境,以目標語為主體,同時也要適當地提供母語的情境[5]。《漢語詞匯教程》通過將不同語系的詞形變化對比分析,能讓學習者們更好了解不同語系之間的差異點,從而更好學習第二語言。
(三)定向原則
1.教學目標及類型
《漢語詞匯教程》作為一本專注于漢語詞匯學習的教材,其首要原則是明確教學目標。該教材旨在幫助學習者系統地掌握漢語詞匯知識,提高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可作為外國學生學習現代漢語詞匯知識的課本,也可作為了解現在漢語詞匯概貌的讀物,對中國學生了解現代漢語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針對特定學習者的需求
在學習者水平定位方面:《漢語詞匯教程》通常針對已經具備一定漢語基礎的學習者,特別是那些希望進一步提高漢語詞匯水平的學習者。因此,教材在詞匯的選擇和難度上都會考慮學習者的實際水平,確保學習者能夠逐步掌握更高級別的詞匯[6]。
3.系列教材開設時間及分工
本部教材屬于語言技能課中綜合課與專項技能課的結合體,作為必修課的綜合課,從一年級開到四年級。專項技能課每學年均分別開設,并注意銜接和加深。同時根據漢語基本要素及應用規律,系統開設漢語言本體理論和知識課程。
這套總數為50余部的系列教材完全是為了上述課程設置而配備的,除兩部高級漢語教材是由原教材修訂并入本系列外,絕大部分都是新編寫的。
四、《漢語詞匯教程》中詞匯練習為案例——語言知識類教材設計與反思
(一)詞匯選擇
1.詞匯類型豐富多樣
詞匯是語言的基石。在漢語學習的過程中,詞匯的積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缺乏足夠的詞匯量,學習者將難以有效地傳達信息,更無法進行深入的交流。而詞匯的選擇類型越豐富,涉及的領域越多,學習者習得的方面就會越廣泛。
2.詞匯選擇的特點
《漢語詞匯教程》在編纂的過程中緊緊立足現代漢語。通過廣泛的詞匯覆蓋范圍、科學系統的詞匯等級分級,考慮到了不同詞匯可能涉及的多元文化背景。這樣的編纂方式有利于學習者全面了解漢語詞匯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二)練習形式的多樣性與題型間的關系
1.探索《漢語詞匯教程》練習形式的多樣性
《漢語詞匯教程》的練習形式包括機械性練習、理解性練習和應用性練習等多種類型。機械性練習側重于詞匯的重復和記憶,如聽讀、跟讀、抄寫等;應用性練習則強調在實際語境中運用詞匯,如造句、對話、寫作等。這種多樣性的練習形式有助于學習者從多個角度接觸和掌握詞匯,既鞏固了記憶,又提高了詞匯的運用能力。
2.練習形式與題型間的關聯與互補
練習形式與題型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與互補。機械性練習通常與選擇題、填空題等題型相結合,以檢驗學習者對詞匯的記憶和掌握情況;應用性練習則更多地與造句題、對話題等題型相結合,以鍛煉學習者在實際語境中運用詞匯的能力。
(三)詞匯復現率
1.詞匯復現率的概念界定
詞匯復現率是指在教材中同一詞匯出現的次數,包括首次出現后的重復出現。復現率對于詞匯學習至關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學習者對詞匯的記憶和掌握程度。多次復現可以幫助學習者鞏固記憶,提高詞匯的運用能力。
2.詞匯復現方式
(1)原詞復現。在《漢語詞匯教程》中,原詞復現是最直接、最常見的復現方式。這種方式通過在不同章節單元練習中重復出現同一詞匯,幫助學習者加深記憶。如“精神”一詞,在甲篇、丙篇、戊篇中均出現,通過這種方式鞏固學習者對“精神”的理解。
(2)同/近義詞復現。除了原詞復現外,同/近義詞復現也是《漢語詞匯教程》中常用的復現方式。這種方式通過引入與目標詞匯具有相同或相近意義的詞匯,幫助學習者拓寬詞匯網絡,加深對目標詞匯的理解。如“美麗”一詞,在甲篇練習中與“漂亮”“秀麗”等同義詞一起出現,使學習者能夠更全面地掌握這一詞匯的含義和用法。
3.詞匯復現教學效果及建議
通過采用多種復現方式,《漢語詞匯教程》運用大量詞匯復現成功地幫助學習者提高了詞匯掌握程度。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可以優化的空間,可以嘗試引入更多樣化的復現方式。
結語
本文以“評析《漢語詞匯教程》”為主題,以第二語言教材編寫基本功能與編寫原則為焦點,注重相似教材相比較,最終以提出教材編寫應符合時代主旋律與編寫通用原則為落腳點。當然,任何一本教程都不可能完美無缺,《漢語詞匯教程》也不例外。在未來的修訂和完善中,可以進一步加強對詞匯學習策略的引導,增加更多實用的練習和案例分析,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漢語詞匯。希望身處一線的教材編寫工作者可以在編寫過程中,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編寫出一批又一批的高質量對外漢語教材。
參考文獻:
[1]張雪美.《工業漢語-機械加工基礎篇》詞匯編寫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4.
[2]王雅欣.國際中文教材《漢語教程》和《發展漢語》生詞對比分析[D].煙臺大學,2024.
[3]周迪.《發展漢語》與《新版實用視聽華語》詞匯練習系統對比研究[D].廈門大學, 2020.
[4]鄧恩明.語言教材要有趣[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3,(02):25-33.
[5]劉珣.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展望——再談漢語教材的編寫原則[J].世界漢語教學, 1994,(01):58-67.
[6]江玲.國際中文工業漢語初級教材詞匯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24.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