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縮減審計收費對重污染企業落實“雙碳”目標要求、實現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那么應該如何降低審計收費?研究以2009—2022年中國A股市場中的重污染上市公司為對象,通過實證檢驗探討了企業ESG表現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重污染企業的ESG表現越好,其審計收費越低,且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該結論在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依然顯著。同時異質性分析結果顯示,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和非四大審計機構中文章結論更為顯著。希望該研究能豐富重污染企業ESG表現經濟后果的相關研究,并發現綠色技術創新這一新的作用路徑。基于研究結果,建議重污染企業重視ESG信息披露、加強綠色創新投入、與注冊會計師密切溝通合作,從而降低審計收費。
關鍵詞:ESG表現;審計收費;綠色創新
0 引言
2021年由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國發〔2021〕33號),明確了到2025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的目標,并提出了一系列節能減排的重點工程和政策機制,旨在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這對重污染企業的綠色轉型提出了挑戰。
重污染企業的綠色轉型需要充足的研發資金投入,且綠色專利、技術的研發成功率具有不確定性,這對資金投入的頻率和穩定性提出了挑戰,因此,節約資金、削減開支對重污染企業的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而審計費用則是企業開支中不可忽視的一環。但是大多數重污染企業都面臨著政府的環境規制,環境規制越嚴格,企業面臨的環境違規風險越高,進而導致審計費用增加[1];此外,注冊會計師也會關注重污染企業環境(E)信息的公開程度,因為這會提升公司的法律訴訟風險及業務風險,進而影響公司的財務報表錯報風險[2],為緩解風險而執行的額外審計程序也進一步增加了審計收費。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已成為衡量企業社會責任和長期價值的關鍵指標,企業的ESG表現的好壞,直接影響其在公眾、監管機構及注冊會計師中的形象和信譽。當企業具有良好的ESG表現時,往往能向外界披露更多的非財務信息,降低其與社會公眾、利益相關者的信息不對稱,以此增加外界對企業的信任[3]。綠色創新作為ESG中環境維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采用環保技術、減少污染排放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創新實踐。對于重污染企業來說,通過向外界傳遞自身的綠色創新信息、披露企業內部的環境管理體系,可以顯著降低審計費用。這不禁讓人思考:注冊會計師在決定審計費用時,是否會充分考慮并納入企業的ESG表現這一因素?綠色創新作為ESG中環境維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否影響了審計費用?
1 文獻綜述
“雙碳”目標的提出,為我國經濟體系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即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而ESG表現作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在新經濟體系的建設中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當前學界關于ESG的研究趨于成熟,對其經濟后果的關注點多集中于對企業價值、股票風險應對、企業投融資活動等方面。首先,企業價值方面,大部分學者認為ESG表現對于企業價值的提升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基于53個國家的企業數據、我國滬深兩市A股數據的實證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4-5]。這些學者認為,企業良好的ESG表現可以緩解代理沖突[6]、改善企業的經營效率[7]、向市場釋放更多積極信號[8]等,以此促成企業價值的提高。其次,股票風險應對方面,ESG信息的披露使得投資者實時了解企業經營狀況,提升了企業股價的同步性,從而降低股價崩盤風險[9];另外,機構投資者也會向投資者傳遞股票信息[10],但這是一把“雙刃劍”,只有企業經營績效好、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時,才能通過機構投資者的中介作用來穩定股價,規避風險,可見良好的ESG表現至關重要。最后,關于企業的投融資活動,一方面,ESG表現良好的企業,其信息披露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性,降低融資成本,從而緩解融資約束[11],這一點在企業取得銀行貸款[12]、商業信用融資[13]時均有所體現;另一方面,在經濟政策不確定的環境下,擁有ESG表現的企業的非效率投資明顯更少[14],資源配置效率更高,同時,這類企業在進行風險更高的對外投資活動時,往往具有更大的投資規模和更高的收益上限[15]。
當前關于ESG的研究越來越豐富,但針對ESG表現對審計收費的影響及其作用路徑的研究相對較少。現有研究大多認為,良好的ESG表現有助于削弱企業運營中遇到的風險,提升標準審計意見的出具概率,從而降低審計收費。例如,曉芳等[16]利用企業初次公布ESG評級作為外生沖擊,構建DID模型進行分析,發現ESG表現的外部監督作用抑制了企業的經營、信息風險,從而降低了審計收費。另外,良好的ESG表現對企業的經營績效具有正向影響,這也減輕管理層為追求績效而進行盈余管理的傾向,從而削減注冊會計師的工作投入,減少審計收費[17]。
基于前人研究,本文以2009—2022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中重污染企業為樣本,繼續探討ESG表現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并分析“雙碳”目標下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中介作用。本文可能的研究貢獻如下:第一,目前研究的數據多為A股全樣本,本文貼合“碳達峰”、“碳中和”的時代背景,研究重污染企業ESG表現與審計收費的關系,豐富了重污染企業ESG表現的經濟后果的相關研究;第二,本文引入了綠色技術創新這一變量,分析其是否在其中發揮中介作用,補充了企業ESG表現與審計收費的作用路徑;第三,根據企業區位特征、事務所種類分組,進一步探討重污染企業ESG表現對審計收費在不同情況下的影響。
2 理論分析及假設推導
2.1 重污染企業的ESG表現與審計收費
重污染企業的環境保護措施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一環,同時披露企業的相關信息也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定期披露環境信息,增加社會公眾對企業環境保護、綠色創新的了解,可以向注冊會計師傳遞積極的信號,降低審計風險,從而降低事務所對審計業務收費的評估[18]。另外,從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看,如果企業自愿犧牲一定的短期經濟利潤,主動承擔社會公益,樹立良好的形象和聲譽,那么注冊會計師會認為企業存在管理者自利傾向導致的審計風險較低,從而降低審計費用[19]。這說明ESG信息披露的非財務信息,對于注冊會計師審計參考有重大意義,而研究發現在財務板塊的審計業務中,注冊會計師同樣也會關注企業的ESG信息。由此可見,ESG表現所傳遞的信息,對于審計收費的確定產生了重要影響。王瑤等[20]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對于ESG表現良好的企業,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精力投入更少、審計程序更少,審計收費也更低。綜上提出本文的第一個假設:
H1:重污染企業的ESG表現越好,其審計收費越低。
2.2 重污染企業的ESG表現、綠色創新與審計收費
良好的ESG表現也意味著企業內部信息的透明度進一步提升,代理沖突得到緩解,從而減少企業高管的短視行為,資源配置也會更加合理;另外,重污染企業更加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勢必會更加重視研發創新,將資源向研發投入傾斜,促進企業創新[21]。除此之外,良好的ESG表現可以傳遞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積極信息,在政府面前樹立良好形象,有助于企業獲得政府的資源支持、政策優惠,促進企業綠色轉型和創新[22],這一點在重污染企業中會更加明顯。當企業的綠色創新產出較為可觀時,會進一步降低審計收費[23],因為綠色專利數量的上升,可以向注冊會計師傳遞企業可持續能力提升的信號,進而影響到審計定價。另外企業的創新產出也會調節企業的經營風險,這也會為企業帶來更多的間接利益,比如政府的支持、投資者的青睞等,這些都會降低審計風險,從而減少審計費用[24]。由此推出本文的第二個假設:
H2:綠色創新在重污染企業的ESG表現與審計收費的關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3 研究設計
3.1 數據選取
本文選取2009—2022年上交所和深交所的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并按照2008年發布的《上市公司環保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篩選出采礦業(B)、制造業(C),以及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D)之中的共計16個行業數據。參照前人研究對數據做如下處理:剔除了樣本期間內的ST、*ST類企業;剔除樣本期間存在缺失值的企業;對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控制變量均進行1%的縮尾,最終得到5 379個觀測值。本文數據均來源于CNRDS數據庫。
3.2 變量說明
3.2.1 被解釋變量
審計收費(AuditFee)。參照漆江娜等[25]的研究,本文將樣本企業每年的審計費用取對數來衡量審計收費。
3.2.2 解釋變量
ESG表現(ESG)。當前很多專業機構基于企業發布的年度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和企業網站上的信息,按照一系列ESG相關的指標進行量化評估,如彭博、湯森路透、ASSET4、KLD、華證、商道融綠等。由于本文研究對象為中國重污染企業,同時考慮到數據的完整性,本文選擇體系較為成熟的本土評級機構華證ESG的數據來衡量ESG表現。參照邱牧遠和殷紅[3]的研究,將華證ESG評級C、CC、CCC——AAA的9個評級分別賦值1~9。
3.2.3 中介變量
企業綠色技術創新(EnvrPat)。綠色創新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對其量化分析的自由度較高,這也使得學術界對其有多種衡量方式,本文參照齊紹洲等[26]REF_Ref3330rh的研究,選取樣本企業中的已授權綠色專利占其當年所有專利申請的占比作為衡量指標,綠色專利的產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綠色轉型程度,也可以直觀的反映企業綠色創新水平的提高。
3.2.4 控制變量
根據以往研究文獻,考慮到企業財務相關指標、公司特征因素等會影響研究結果,本文選擇企業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現金流比率(Cashflow)、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TOP1)、總資產凈利潤率(ROA)、營業收入增長率(Growth)、企業上市年限(ListAge)等作為控制變量。全部變量的定義與測度見表1。
3.3 模型設計
基于OLS回歸,本文建立基準模型(1)來驗證假設H1,公式為
AuditFeei,t=β0+β1ESGi,t+βControli,t+year+industry+εi,t(1)
為驗證H2,本文參照謝紅軍和呂雪[15]的研究,采用三步法來檢驗中介效應,為此構建模型(2)(3),公式為
EnvrPati,t=β0+β1ESGi,t+βControli,t+year+industry+εi,t(2)
AuditFeei,t=β0+β1ESGi,t+β2EnvrPati,t+βControli,t+year+industry+εi,t(3)
模型中,AuditFee、ESG及EnvrPat的具體含義及度量同前文表1所述,另外Control代表控制變量,ε為誤差項。根據研究主假設H1,本文預期模型(1)中β1顯著為負,即ESG表現越高,審計收費越低。
4 實證結果分析
4.1 描述性統計
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審計收費(AuditFee)的均值為13.78,中位數為13.65,這與張永珅等[28]的結果較為相似。ESG表現(ESG)的均值為4.197,中位數為4,說明重污染企業的ESG表現普遍較低;并且其最大值與最小值相差5,表明重污染企業之中已經有部分企業處于綠色轉型的過程中,綠色創新技術創新(EnvrPat)的最大值為3.258,最小值為0也印證了這一點。
4.2 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的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本文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中介變量以及各控制變量的相關系數均小于0.500,說明本文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問題。另外,審計收費(AuditFee)與ESG表現(ESG)的相關系數為0.121,在1%水平顯著,表示ESG表現的好壞對審計收費的影響較大。
4.3 回歸結果分析
回歸分析的結果見表4。本文基于模型(1),同時控制了時間與行業固定效應,對變量進行回歸,結果見表4列(1),審計收費(AuditFee)與ESG表現(ESG)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驗證了H1,即審計收費會隨著ESG表現的提高而降低。
另外,本文基于模型(1)~(3),參照溫忠麟和葉寶娟[27]三步法來檢驗中介效應[15]。結果見表4列(2)(3)。可以看出,ESG表現(ESG)與綠色技術創新(EnvrPat)的相關系數為0.048,在1%的水平顯著正相關,說明綠色技術創新的進步,可以充分體現在ESG表現的提升上;在將EnvrPat納入主回歸模型后,可以發現AuditFee與EnvrPat的系數顯著負相關,且AuditFee與ESG的相關系數從-0.017提高到了-0.016,依然是在1%水平顯著為負,證明了綠色技術創新的部分中介效應存在,也驗證了H2。
5 穩健性檢驗
5.1 替換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
為了進一步保證實證結果穩健可靠,本文分別替換了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并重新帶入模型(1)中回歸。首先,參照余應敏等[29]的研究,將被解釋變量替換為調整后的審計收費(Adi_fee),即用審計收費(AuditFee)除以企業規模(Size)后取對數,回歸后結果見表5列(1);另外,參照王瑤等[20]的研究,重新構建華證ESG的評分:將A、AA、AAA評級賦值為3;B、BB、BBB賦值為2;同理C類評級為1,以此將原先的1~9分轉換為1~3分,帶入模型回歸后結果見表5列(2)。從回歸結果來看,列(1)(2)中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與前文檢驗結果基本一致證明本文結論具有穩健性。
5.2 解釋變量與控制變量均滯后1期
由于審計費用與ESG表現之間的影響可能存在反向因果的問題,為了排除此類內生性影響。本文將解釋變量ESG與其他控制變量做滯后1期處理,重新帶入模型(1)中回歸,回歸結果見表6。表6數據顯示,本文主回歸及中介效應檢驗的系數仍然在1%的水平顯著,且AuditFee與ESG系數為負,ESG與EnvrPat的系數為正,將EnvrPat帶入模型后,AuditFee與ESG系數依然為負,這與主回歸結果基本一致。說明在控制了反向因果問題后,本文假設依然成立。
5.3 Heckman兩階段回歸
研究中可能存在樣本選擇性偏差問題,有些企業會出于自身原因控制ESG披露的程度,從而調整ESG表現,所以本文在第1階段構建ESG表現是否大于中位數的虛擬變量,進行Probit回歸,得出逆米爾斯比率(IMR),并帶入第2段回歸,回歸結果見表7。由結果可知,本文模型在中介變量EnvrPat加入之前均顯著負相關,解釋變量ESG與EnvrPat顯著正相關,與前文主回歸結果一致,說明在控制樣本選擇偏差后,本文結論具有穩健性。
5.4 傾向匹配得分法
為了進一步排除樣本選擇偏差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還將樣本利用上一節構建的ESG虛擬變量構建logit模型,利用本文部分控制變量作為協變量進行1∶1近鄰匹配,以縮小樣本之間的顯著差異,匹配效果見表8。可見,與匹配前相比,匹配后每組的標準差在取絕對值后均未超過10%;且經過T檢驗結果顯示,各組在匹配前均存在顯著差異,而匹配后,各組差異均顯著縮小,證明本文的PSM匹配效果較好。根據PSM匹配后的權重,重新帶入到回歸中,結果見表9,主回歸效應、中介效應仍然與前文保持一致,由此進一步證明了本文結論的穩健性。
6 異質性分析
前文驗證了本文假設,即ESG表現的提升有助于審計收費的降低,并且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在其中發揮了中介作用。但是當前我國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整體顯著高于西部地區,那么本文結論在這兩個地區是否有明顯的差異?另外,規模較小的審計機構可能存在“討好”客戶的行為,例如為賺取準租而產生“低價攬客”,而“四大”由于聲譽、規模等因素,產生此類行為的可能性較小,對審計收費的考量更可觀。那么四大審計對本文結論起到了強化作用還是抑制作用?對此本文將進一步分析地區因素、“四大”審計的影響。
異質性結果見表10,列(1)(2)表示“是否為東部地區”的分組回歸,列(3)(4)表示“是否為西部地區”、列(5)(6)表示“是否為四大審計”。由結果可見,在東部地區,AuditFee與ESG的系數在1%的水平顯著為負;在西部地區,本文結論不顯著。這也表明,相對于西部地區,東部地區的市場競爭更激烈,監管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對ESG的變動更敏感。另外從列(5)(6)可以看出,本文的結論對于非“四大”審計的重污染企業更顯著,這也證明了四大審計的客觀性。
7 結語
本文以2009—2022年滬深兩市的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作為樣本,研究ESG表現、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與審計收費三者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企業ESG表現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重污染企業的審計收費;且重污染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水平在其中發揮了中介效應。本研究結果在進行了替換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解釋變量與控制變量滯后1期、Heckman兩階段回歸、傾向得分匹配的穩健性檢驗后假設依然成立。另外,本文還在異質性檢驗中發現,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以及非四大審計的重污染企業中,研究效應更顯著。
審計收費是上市公司的必要開支,降低審計支出有利于緩解資金壓力,為企業的發展戰略留出儲備資金。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下,重污染企業的審計收費受ESG表現的影響較大,通過本文的理論推導及實證探究可得到以下啟示:
第一,重視ESG信息披露。重污染企業應重視其ESG信息的披露,定期向社會公眾披露環境、社會責任等非財務信息,降低信息不對稱性,抑制經營、信息風險,從而降低審計費用。第二,加強綠色創新投入。綠色技術創新在重污染企業ESG表現與審計收費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因此企業應投入更多資源進行綠色技術創新,增加綠色創新產出和綠色專利數量,向注冊會計師傳遞積極信號,降低審計費用。第三,與注冊會計師密切溝通合作。地區分組結果顯示,東部發達地區由于市場競爭激烈,注冊會計師審計對ESG表現的變化更加敏感,因此重污染企業應當與審計師保持開放的溝通,確保審計師充分理解企業的ESG努力和綠色創新實踐,這有助于審計師更準確地評估審計風險,可能導致審計費用的降低。
參考文獻
[1]余海宗,何娜,夏常源.地方政府環境規制與審計費用:來自民營重污染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18(4):7-85.
[2]黃溶冰.企業漂綠行為影響審計師決策嗎?[J].審計研究,2020(3):57-67.
[3]邱牧遠,殷紅.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企業ESG表現與融資成本[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9,36(3):108-123.
[4]GHOUL S E,Guedhami O,Kim Y.Countrylevel institutions,firm value,and the rol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itiativ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7(3):78-102.
[5]王波,楊茂佳.ESG表現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機制研究:來自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軟科學,2022(6):78-84.
[6]CHANG Y K,CHOU R K,HUANG T H.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dynamics of capital structure:new evidence[J].Journal of Banking amp; Finance,2014,48(11):374-385.
[7]王琳璘,廉永輝,董捷.ESG 表現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機制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22(5):23-34.
[8]李增泉,葉青,賀卉.企業關聯、信息透明度與股價特征[J].會計研究,2011(1):44-51.
[9]宋獻中,胡珺,李四海,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股價崩盤風險:基于信息效應與聲譽保險效應的路徑分析[J].金融研究,2017(4):161-175.
[10]何誠穎,劉明晗,趙松慧,等.ESG 評級、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與股價崩盤風險[J].金融論壇,2023(8):47-58.
[11]李增福,陳嘉瀅.企業ESG表現與短債長用[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3,40(12):152-171.
[12]HOEPNER A,OIKONOMOU I,SCHOLTENS B,et al.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and country sustain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n the cost of debt:an 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mp; Accounting,2016(1-2):158-190.
[13]武曉芬,唐媚媚,張記元.企業ESG績效會影響商業信用融資嗎?基于信息傳遞與治理賦能視角[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23,20(3):41-51.
[14]張馨元,史桂芬,薛佳欣.經濟政策不確定沖擊下ESG表現與企業投融資[J].稅務與經濟,2023(3):75-83.
[15]謝紅軍,呂雪.負責任的國際投資:ESG與中國OFDI[J].經濟研究,2022,57(3):83-99.
[16]曉芳,蘭鳳云,施雯,等.上市公司的ESG評級會影響審計收費嗎?基于ESG評級事件的準自然實驗[J].審計研究,2021(3):41-50.
[17]李凱樂,邱圣雄,林子渝.企業ESG表現能否抑制盈余管理?基于外部審計的視角[J].財會通訊,2024(9):48-52.
[18]韓麗榮,高瑜彬,姜悅.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對審計費用影響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研究,2014(5):92-96.
[19]王建玲,常鈺苑.強制性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與審計收費:一項準自然實驗[J].管理評論,2021,33(7):249-260.
[20]王瑤,張允萌,侯德帥.企業ESG表現會影響審計意見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2,37(5):54-64.
[21]胡潔,于憲榮,韓一鳴.ESG評級能否促進企業綠色轉型?:基于多時點雙重差分法的驗證[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3,40(7):90-111.
[22]王治,彭百川.企業ESG表現對創新績效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22,38(24):164-168.
[23]KRISHNAN G V,WANG C.Are capitalized software development costs informative about audit risk?[J].Accounting Horizons,2014,28(1):39-57.
[24]步丹璐,吳霞,連軍,等.企業創新與審計定價[J].審計研究,2020(4):102-112.
[25]漆江娜,陳慧霖,張陽.事務所規模·品牌·價格與審計質量:國際“四大”中國審計市場收費與質量研究[J].審計研究,2004(3):59-65.
[26]齊紹洲,林屾,崔靜波.環境權益交易市場能否誘發綠色創新?: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綠色專利數據的證據[J].經濟研究,2018,53(12):129-143.
[27]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5):731-745.
[28]張永珅,李小波,邢銘強.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定價[J].審計研究,2021(3):62-71.
[29]余應敏,黃靜,李哲.業財融合是否降低審計收費?:基于A股上市公司證據[J].審計研究,2021(2):46-55.
作者簡介:
郭清源,男,2000年生,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與公司治理。
洪瑞華,女,1999年生,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與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