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娃飾演者
陳" "宸
兒童劇《小軍號》中的苦娃這一角色,以其積極樂觀、不畏犧牲并始終堅守信仰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塑造該角色時,我需跨越年齡差距,捕捉其三次重大心理變化。因此,我查閱了相關歷史資料,深入理解角色的精神內涵,在導演馬東風老師與主創團隊的悉心指導下,我化身為苦娃,手持小軍號,站在高地吹響號角,仿佛穿越時空,親歷戰火。《小軍號》的成功演出,展現了舞劇藝術的魅力,不僅能帶來美的享受,同時也激發起觀者內心的共鳴與思考。那一刻,苦娃不僅是一個舞臺形象,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激勵我們面對困難與挑戰時心懷信仰、勇往直前。這種精神也將繼續指引我前行,在藝術道路上不斷追求卓越,傳遞更多正能量。
苦丫飾演者
潘愛玲
該劇中的苦丫是一位勇敢堅韌的小女孩,她出生于貧苦家庭,不幸失去雙親,后遇紅軍,女扮男裝加入兒童團,學會了吹軍號并投身革命。她勇敢智慧,卻在掩護大部隊時不幸犧牲,為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為了讓我們全方位了解劇中角色,導演馬東風老師給我們講述了該劇原型周苦娃烈士的故事。排練時,我模仿孩子的動作與表情,用細膩的肢體語言和真摯情感塑造苦丫這一形象。落幕時,我也仿佛經歷了苦丫的一生,同時也深刻理解到,苦丫不僅是一個角色,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她的故事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熱愛祖國。接下來,我也將以“苦丫精神”,努力提升專業技能,參演更多優秀作品,激勵更多人前行。
團長飾演者
許棟業
飾演紅軍團長這一角色時,我盡力將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演繹得激情澎湃,讓觀眾能夠感受到舞劇濃厚的情感色彩。復排過程中,看著學生們在我的幫助下逐漸融入角色,掌握動作技巧,讓我成就感滿滿,也更加堅定了我對舞蹈的熱愛。每一場演出我都全力以赴,特別是在巴中的一場演出讓我尤為難忘。當時正演繹到激烈的戰爭片段,不料一名學生不慎將道具槍頭插入了我的胳膊,血流不止,在經過簡單的包扎后,我忍住疼痛重返舞臺,堅持完成演出,贏得觀眾陣陣掌聲。雖然因此留下了一道傷疤,但這次經歷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革命烈士的拼搏精神,我也將帶著這份不屈的革命精神,繼續在藝術道路上不斷前行,為舞蹈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母親飾演者
唐詩語
得知我將飾演“母親”這一角色后,我既激動又忐忑。劇中的“母親”是一位堅韌不拔,用愛守護兒童團的中年婦女形象。為更好地演繹這一角色,我深入研究歷史背景,強化角色理解,探索情感表達,使人物形象在心中不斷豐滿立體。與導演和搭檔們的溝通與磨合,讓我慢慢掌握了用眼神和肢體表達母愛的深沉。舞臺上,我與角色融為一體,情感自然流露。苦娃和苦丫犧牲時,作為兒童團孩子們的“母親”,我奔跑、哭泣,表達內心的痛苦。最后帶著孩子們的信念,化悲痛為力量,毅然踏上革命道路。這次參演經歷不僅讓我深刻感受了先烈的精神與母愛的偉大,同時提升了我對角色的塑造能力,為我堅守藝術之路增添了信心。我也將繼續努力,用藝術傳遞更多感動與力量。
班長飾演者
楊波
作為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附中的舞蹈教師,我有幸在《小軍號》中飾演炊事班長并擔任排練教師。這不僅是一次極為寶貴且充滿挑戰的經歷,更是一份傳承紅色精神的歷史責任。排練初期,孩子們對角色理解不足、技巧生疏,讓我焦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融入角色,動作流暢,情感豐盈,這種成長是對我最大的肯定。《小軍號》不僅是一臺精彩的兒童劇,更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讓孩子們在藝術熏陶中學習革命歷史,感受紅色文化魅力,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藝術教育在傳承紅色文化、培養青少年全面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未來,我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念致力于藝術教育事業,培養更多優秀舞蹈人才,執排更多優秀舞蹈作品,讓藝術成為青少年成長道路上的啟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