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席音樂的大餐、文化的盛宴,引發了觀眾自發的熱情回應。樂迷朋友們紛紛贊嘆這場音樂會打動人心。隨著流淌的國風民樂,人生旅途中的熟悉畫面不斷映入腦海,有刻骨銘心的愛情,有快意恩仇的江湖,或百轉千回,或蕩氣回腸,或溫婉動人,或慷慨激昂。
在浩瀚的世界音樂長河中,民族音樂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它們承載著各自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情感,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也是展現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國故事》正是一部以民族音樂為媒介,深情講述中國故事、展現國人情懷的佳作。
【天姿國樂】通過精心編排,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變遷、風土人情以及國人的情感世界娓娓道來。每一首曲目都如同一幅生動的畫卷,將聽眾帶入一個充滿韻味與情感的世界。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人對家國情懷的深厚眷戀、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它讓我們在欣賞美妙音樂的同時,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這種民族精神與情懷。讓我們一同走進這部作品的音樂世界,共同聆聽那些動人的中國故事,感受那份真摯的國人情懷。
每個國家的民眾都需要找到屬于自己的音樂符號,而《中國故事》正是國人情懷的體現,是每一個中國人應該延續的根脈。
本次音樂會通過名家名曲、跨界融合、影視金曲、經典重現四個方面內容來設計,弘揚家國情懷,致力于打造四川獨一無二的國風音樂會品牌。音樂會精選廣受大眾喜歡的影視劇中的音樂作品,抒情優美的旋律,大開大合的敘事風格,以獨特的美學形態再現經典影視中光影聲色的美好瞬間,讓觀眾感受“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唯美人生。
開場曲改編自 87 版電視劇《紅樓夢》,一首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經典音樂。當音樂響起,那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仿佛拉開了一幅古老而絢麗的畫卷,悠揚的旋律,似在訴說著寶黛之間的凄美愛情,細膩的揉弦和滑音,將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琵琶的清脆音色則如靈動的精靈,在旋律中跳躍,為整個樂章增添了一份活潑與俏皮。古箏的聲音宛如潺潺流水,寧靜而悠遠,營造出大觀園的詩意氛圍。此曲考驗演奏員的人文修養和演奏功力,不僅要展現極具古典美學精神的典雅,還要拿捏作品中不同個性所形成的戲劇張力。夢織繁華,情深大觀園。精彩的演奏再現了東方旋律、東方神韻,展現出東方音樂之魅力。
譚盾作曲的榮獲第 73 屆奧斯卡音樂大獎的《臥虎藏龍》受到觀眾熱烈歡迎,盡顯江湖風云、俠骨柔情。大提琴那低沉而醇厚的聲音,仿佛是一位歷經滄桑的俠客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深沉的低音弦如同俠客內心的沉思,高音區的明亮音色則展現出俠客的豪情與壯志,演奏家對音樂的處理細膩有深度。此版本音域跨度大,難度極高,非常考驗大提琴的演奏技巧,精彩的演繹充分展現出高超的技藝,其中對音色的考究,不同情感不同演奏,加之與樂隊配合絲絲入扣,使整首樂曲充滿了戲劇性張力。竹笛的悠揚之聲在背景中穿梭,如同江湖中的清風,為樂曲增添了一份空靈與灑脫。打擊樂器的節奏鮮明有力,如俠客的步伐,堅定而果敢。這首作品旋律東方,配器干凈精彩,是中國音樂國際化表達的成功作品、雅俗共賞的經典代表。
“古風新意,戀曲繞心間”這一篇章作品改編自熟悉的電影電視劇中與情感故事相關的經典歌曲,以現代審美演繹古風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中國的旋律,中國的故事,更適合中國樂器表達。揚琴的清脆聲音如同跳躍的音符,為樂曲帶來了活潑的節奏。二胡的婉轉旋律則如深情的訴說,將情感故事娓娓道來。笛子的悠揚之聲仿佛是風中的呼喚,勾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曲目的器樂化改編,讓情感表達更含蓄深邃,這對指揮和演奏員是新的嘗試和挑戰。樂手們在指揮的帶動下,讓現場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打虎上山》一曲選自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由本場指揮蔡東鏵先生改編。古風新韻,英雄顯豪情。急速而下的旋律由弦樂與彈撥樂奏出,浩然之氣撲面而來。二胡的激昂演奏,如英雄的吶喊,充滿力量。琵琶的快速彈奏,似英雄的步伐,堅定有力。古箏的明亮音色則為樂曲增添了一份豪邁,嗩吶明亮的音色模仿京劇唱段,仿佛打開一段舊時光,樣板戲的特寫鏡頭在斑駁的色彩中浮現。樂隊之間配合默契,充分烘托出嗩吶的主奏,同時在不同的段落展示各個聲部,演繹生動而精彩,現場氣氛熱烈,觀眾的情緒被完全釋放出來。
這一席音樂的大餐、文化的盛宴,引發了觀眾自發的熱情回應。樂迷朋友們紛紛贊嘆這場音樂會打動人心。隨著流淌的國風民樂,人生旅途中的熟悉畫面不斷映入腦海,有刻骨銘心的愛情,有快意恩仇的江湖,或百轉千回,或蕩氣回腸,或溫婉動人,或慷慨激昂。民族樂器演繹別樣的過往經典,觀眾報以熱烈的歡呼。有的樂迷奔著《紅樓夢》去,感受純粹聽覺帶來的從空間到時間的過渡,超越茫茫時空求得“知音”。還有的樂迷沉浸在音樂營造的朦朧夢幻中,仿佛看到了《紅樓夢》的世界。
在我看來,中國的民族器樂演奏更適合采用小型合奏、獨奏及重奏的形式,這樣能夠更好地展現民族器樂的獨特韻味與長處,讓它們的風格更加鮮明。反觀大型民族管弦樂團,在構建上似乎有些盲目地追隨西方交響樂團的模式,僅僅簡單地復制了其聲部配置,而沒有充分考慮到各聲部音色之間的和諧融合,如弦樂器的連續發音與彈撥樂器的點狀發音如何協調,更未對樂團低音聲部的配置進行科學考量,這無疑存在諸多不足。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是以犧牲民族器樂的個性特色為代價,去彌補其共性上的不足,可謂是得不償失。因此,這確實是一件令人深感痛惜的事情。從這一點上看,【天姿國樂】的精巧編制在詮釋民族音樂上是非常成功的。
民族音樂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了無數聽眾的關注和喜愛。這些音樂作品不僅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更能夠激發聽眾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欣賞這些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聽眾能夠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愉悅和美感,同時也能夠從中汲取靈感和力量。
綜上所述,民族音樂作為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獨特的音樂特色、情感與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應該繼續挖掘和傳承民族音樂中的優秀元素,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中國音樂,讓民族音樂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和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