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浙江廣電集團旗下浙江廣播電視報刊出版總社支持打造的“浙江廣電藍媒小記者團”成立。這是一個專為少年兒童設立的新聞采編和觀察學習的團隊,致力于通過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觀察生活中學習寫作技巧,提升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大眾電視》特別開設“未來思想家”欄目,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與往年相比,剛剛過去的蛇年春節有點“特別”,它是申遺成功后的第一個“非遺版”春節。春節前后,人們寫福字、剪窗花、賞花燈、貼年畫……這些傳統年俗不僅凝聚著民族特色與智慧,也承載著人們的文化記憶和新年愿望。因此,杭城的小學生們也在寒假里追尋非遺年俗,感受中華文化瑰寶的韻味、溫暖和美好。

余杭區沈括小學:“非遺版”年味“玩”出來
在迎新之際,沈括小學的孩子們共同開啟了“傘文化—漆畫美化油紙傘”的奇妙之旅。美術教師耐心地向同學們介紹漆畫這一古老技藝的歷史淵源和獨特技法,引導孩子們用絢麗的色彩和靈動的線條在油紙傘上描繪出童真童趣的畫面。每一把油紙傘都仿佛是一個小小的藝術世界,承載著孩子們對非遺的喜愛之情。

余杭區閑林小學:筆墨繪寫如意吉祥
近日,閑林小學舉辦了“瑞蛇送福,童樂迎春”活動,孩子們用筆墨書寫和灶頭畫繪制的方式表達對新一年的美好祈愿。現場,師生一起潑墨揮毫、運筆如飛,寫了一張張福字和一副副對聯,并把這些祝福分享給路過的居民。
值得一提的是,灶頭畫是藏在炊煙里的非遺,承載著濃濃的鄉土氣息與美好祈愿。灶頭畫社團的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起畫筆,以蛇年為主題,融入如意吉祥、五谷豐登等美好寓意,制作了一幅幅精美的灶頭畫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習到了灶頭畫的技巧,更深刻體會到了民間藝術的魅力與傳統年味的獨特韻味。
桐廬縣春江小學:童心訪梨園 非遺展風采
越劇,一個古老又富有韻味的傳統文化,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起源于“落地唱書”,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
春節期間,雖然天空飄著毛毛細雨,卻無法澆滅桐廬縣春江小學同學們火熱的激情,同學們興高采烈地來到了桐廬劇院,深入體味越劇,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同學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邁著整齊有序的腳步來到后臺進行探訪,先后觀摩了演員的化妝和穿戴,了解了越劇角色的服飾穿著和候場的過程。
聽著工作人員的介紹,看著各類精美的服飾、琳瑯滿目的道具和演員們精致的妝容,同學們興致勃勃。
參觀完后,同學們一起觀看了越劇劇目《花中君子》。臺上鑼鼓喧天,演員們的唱腔時而凄婉,時而溫軟,演繹著曲中的人生百態。同學們目不轉睛,感受著戲劇的魅力。

結束后同學們還與越劇演員合了影,為本次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收獲滿滿。
走近越劇的實踐活動,讓同學們親身感受到了越劇的獨特魅力,更在學習與交流中深化了對傳統文化傳承的責任意識。同學們以實踐滋養生命,以活動促進成長,同時也激勵著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城區東城外國語實驗學校:以非遺為筆 繪關愛畫卷
為關愛社區老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水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近日,杭州市東城外國語實驗學校203中隊歡牛小隊在金雅苑社區開展“以非遺為筆 繪關愛畫卷”主題活動,讓老年人感受傳統拓印技藝與現代繪畫的結合,推動非遺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
水拓畫,也被稱為濕拓畫,是一種在水面上作畫的獨特技藝。這種繪畫技法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中國,最初用于裝飾紙章。水拓畫的魅力在于清澈透明的水面上,顏料輕輕滴落,隨著水波慢慢暈開,筆尖在水面上游走,各種形狀在水面上浮現,形成一幅幅美妙的畫卷。這種繪畫技法不僅需要技巧,更需要一種與水共舞的感覺。

杭州市周浦小學:版畫靈蛇 事事如意
蛇,象征智慧、靈動與機警,寓意生命綿延不斷。杭州市周浦小學的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版畫蛇年賀卡。蛇在“小小版畫家”的筆下有了各自的個性,表達了對生命的禮贊,也蘊含了蛇年大吉、蛇來運轉等美好的寓意,傳遞著祝福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