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產業鏈也在不斷轉型升級。文章旨在探討數字經濟賦能農村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實現機制與推進策略。首先,分析了數字經濟的優勢和農村產業鏈的現狀。其次,提出了數字技術對農村產業鏈的賦能作用,包括信息共享、資源整合、產業協同等方面。再次,探討了數字技術如何通過數據驅動、智能化、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推動農村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最后,提出了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政策支持、優化人才培養等策略,以促進農村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其助推農村產業鏈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農村產業鏈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數字經濟以其獨特的優勢,如信息傳播的快速性、資源共享的廣泛性、市場需求的精準性等,為農村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文章旨在探討數字經濟如何賦能農村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并分析其實現機制和推進策略。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綜述
在我國農村地區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鄉村數字化建設無疑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一進程不僅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新動能,更激發了其內在的蓬勃活力,為構建全新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農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每一步都離不開鄉村數字化建設的深入實施與有力推動。
近年來,國家層面的政策導向為鄉村數字化建設指明了方向。2023年2月,我國制定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鄉村數字化建設的前行之路。該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這一規劃的有力實施既為鄉村數字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也為其未來發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同年,中央一號文件也著重強調了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了鄉村數字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核心引領地位。
國家在“十四五”時期深化開展鄉村振興,需要網絡數字化建設的支撐,在這個關鍵的時間段能否取得更為理想的振興目標,也要看網絡數字化建設的成效。那么,怎樣搶抓這個機遇期,順應時代發展來發力有為,用數字化升級來實現鄉村數字經濟助推農村產業鏈發展的目標,已成為當前各級政府、學界及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然而,盡管鄉村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關于其如何具體推動農村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卻相對匱乏。尤其是在理論機理、邏輯、可行路徑層面,還處在研究初期,現實的農村產業發展亟須可行且有效推動“鏈上”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成果。
目前,有關我國農村產業鏈的理論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這些進展體現在概念表述、內涵內容、不同地域存在的差異、時空演化、影響因素和存在的問題、有限的實施策略等方面。就現有的概念、內涵表述來看,農村產業是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新思想引領的生態文明深刻影響著我國農村農業產業發展。這一概念涵蓋了農產品的產量、質量、生態綠色、產出效益、利用效率、市場競爭力、鏈上經營者素質和農民的收入等方面,構成了一個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然而,對于農村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淵源以及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學界尚需進行更為深入系統的研究,以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其理論體系。
從理論層面看,農村產業鏈借力數字化賦能的研究成果,可以從劉益誠等學者的研究來進行總體評價,他們的理論研究落腳點包括賦能的水平、不同區域存在的差異、跨時空演化、多種影響因素探析等方面,總體概括來說,即新時代下的農村產業鏈發展正在以較快的步伐邁進,在數字經濟的助推作用下,這一發展勢頭將呈大斜率上升趨勢。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另外,“四大體系”“七大手段”推動農村產業鏈實現“三大目標”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其為數字化賦能農村產業鏈,提高農民收入起到了實踐方向指引作用。
從現實發展看,我國農村產業鏈還比較脆弱,數字化賦能雖然取得了諸如提高農產品品質、實現降本增效、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生產率等成果,但現實中卻面臨著重重困難,未來能否有效解決并實現高質量賦能還很難從理論上簡單地進行預測,更不好在實踐中把握。另外,區域數字鴻溝是制約農村數字化建設的重要阻礙,加之數字技術賦能措施創新及技術嵌入瓶頸,都制約著農村產業鏈數字化賦能實效,需要結合理論研究和現實需要兩個方面,對數字化賦能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探索創新,進而找到切實可行且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目前已開展的數字化建設賦能農村產業鏈發展的成果,為后續深化研究提供了一些借鑒。在實踐中,需要對賦能“路徑”的寬度、廣度、深度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拓展視野對理論“解釋力”和實踐舉措“有效性”進行探索。文章將從實現的內在機制和推進措施策略兩個方面入手,深入探尋農村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路徑。通過這一研究,期望能夠為農村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調查分析
針對農村目前存在的產品缺乏定價權、價格低迷無法使農民受益等問題,進行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指數調查,從而找出制約農村產業鏈發展的因素。調查情況如表1所示。
數據來自2023年中國統計年鑒,其顯示近年來農產品價格指數的漲幅持續處于較低水平,有時甚至呈現出增長緩慢或負增長的趨勢。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農民的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農業產業的潛在問題。
全國農產品價格指數的漲幅較小,2018年到2022年之間的稻谷、玉米、大豆甚至呈現持續下降態勢,不僅農產品呈下降態勢,農村飼養動物產品也呈持續下降態勢,這意味著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減弱,農民的收入增長面臨壓力。同時,由于價格指數的低迷,農民的收入增長速度遠低于其他行業,進一步拉大了城鄉收入差距。
接下來,我們將對比全國各省份的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指數,旨在通過這一對比分析,找出河南省在發展農村產業鏈方面所面臨的制約因素。調查情況如表2所示。
數據來自2023年中國統計年鑒,通過審視全國各省的價格指數,我們不難發現,河南省的價格指數在全國范圍內處于較低水平。盡管河南省地理位置優越,位于中原腹地,交通四通八達,且擁有豐饒的農業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但其價格指數卻意外排名靠后。與河南省地理位置相近的其他省份相比,如河北省總指數為108.1,而河南省僅為98;山東省總指數為104.2,山西省總指數為104.8,河南省的總指數在周邊省份中明顯偏低。這一現象反映出河南省的價格指數相對較低。究其原因,河南省的農村經濟結構相對單一,過度依賴農業和制造業,缺乏完整且前沿的農村產業鏈,這限制了農村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進而影響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和幸福感。
如圖所示,我們隨機抽取了200位農民進行了問卷調查,從數據結果來看,90%的農戶會將自己的農產品出售給自己村的私人收購商,但是價格很低,圖個方便,說明90%的農戶自己無法找到合適的收購渠道,只能選擇賣給無證私人收購商,10%的農戶會自己找收購商,但是價錢并不理想,依然存在價格低的情況,鮮有農民主動尋求政府幫助,恰恰說明農村針對性扶持政策推廣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政府對于農業的扶持舉措,對激發農民的生產熱情及擴大生產規模具有直接且深遠的影響。現有的農業扶持政策在布局上雖同等對待農民、大型農場、龍頭企業,但由于小農戶體量小且分散,需要政府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更大的扶持力度。未來,政府要加強對小農戶的關注與支持,通過政策落實優化資源配置,幫助農民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確保他們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紅利,從而激發其生產潛能,促進農村經濟的多元化與可持續發展。
實現機制
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覆蓋率和穩定性,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加強數字化技術應用,推廣數字化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應用于農業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
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農村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加強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建設農村產業鏈數字化服務平臺,整合各類資源,提供政策咨詢、市場信息、技術指導等服務,促進農村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數字經濟賦能農村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推進策略
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數字化水平,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村產業的深度融合。
優化人才培養,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提高農村產業從業人員的數字化素質和技能水平,為數字技術在農村產業中的應用提供人才保障。
加強政策支持,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村數字化轉型,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農村地區的網絡覆蓋率和網絡質量,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鼓勵和支持農村企業建立數字化平臺,推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等的在線交易,提升產業鏈的整體效率。
數字經濟賦能農村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價值。通過信息技術創新、資源共享與整合、商業模式創新等手段,數字經濟為農村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同時,加強政策支持、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和數字化平臺建設等推進策略,有助于實現農村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未來,應繼續關注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探索更多有效的推進策略,以實現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本文系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互聯網+政務服務’賦能農村產業鏈多維聯動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32400410271)的研究成果;本文系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可持續發展戰略下河南省農村養生保健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