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雙創”政策的推廣,農業領域進入了創新發展的新階段。特別是在高職院校的涉農專業教育中,如何通過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服務現代農業發展,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首先闡述了高職院校涉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背景,其次闡述了高職院校涉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意義,最后提出了雙創教育在高職院校涉農專業的實施路徑,希望能為高職院校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雙創”(創新與創業)教育越來越重要。高職院校開展“雙創”教育,旨在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使他們具備適應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在當前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的背景下,通過“雙創”教育,涉農專業的學生不僅能掌握農業相關的專業技能,還能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從而滿足新時代農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高職院校涉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背景
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
隨著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農業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數字農業、智能農業、精準農業等新興領域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對人才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農業“雙創”教育通過將農業與科技、互聯網等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能力和創新意識,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農產品供給側改革與市場化環境變化
當前,中國農業正面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壓力,如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改善農產品質量、優化農業產業鏈等問題,需要依靠創新解決。尤其是近年來,農村電商、農產品品牌建設、農業創業園區等不斷興起,激發了大量青年人才的創業熱情。在這一背景下,“雙創”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農業專業知識,還可以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在市場中找到創新機會,創辦自己的農業企業或項目。
農業產業的多樣化與跨界融合
農業“雙創”教育不僅限于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還鼓勵學生關注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問題,思考如何通過創業實踐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困難,提升鄉村的經濟和社會活力。現代農業產業逐漸從傳統的種植、養殖等單一模式轉向多元化發展,涉及農產品加工、農業旅游、農村電商等多個領域。這些新興領域需要復合型人才,既要懂得農業生產技術,又要具備商業思維、管理能力和市場運作經驗。
農業教育體制改革
傳統的農業教育模式多以理論教學和技術培養為主,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然而,隨著農業產業的轉型和科技的進步,單一的技術培訓已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的多元化需求?!半p創”教育強調創新和創業,核心教育理念是創新驅動發展,創業激發活力。改革后的農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扎實的農業理論基礎,還要幫助他們樹立創新思維,培養敢于實踐和創業的能力。
高職院校涉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意義
推動農業現代化與創新發展
當前,農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需求。通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如精準農業、智能化農業設備的應用,提升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率;同時,培養具有創業能力的人才,鼓勵農民和企業家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如電商平臺、綠色農業)實現盈利,從而推動產業升級和農產品附加值提升。
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經濟的振興,更是社會、文化、生態等多方面的全面提升。通過“雙創”模式的推動,可以有效激發鄉村的創新活力,帶動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的多元化,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動力,促進農業現代化、優化產業結構、激發創新活力、改善社會治理和促進文化振興等多方面的創新,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驅動力。
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雙創”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還能夠增強團隊合作精神、領導力、商業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于涉農專業的學生而言,創新思維、團隊合作、市場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通過“雙創”教育,學生不僅能在學術和專業能力上有所提升,還能在解決實際問題、團隊合作、溝通協調等方面獲得重要的鍛煉和提升。通過實踐性強的項目和課程,學生能夠在解決實際農業問題的過程中提升綜合能力。
“雙創”教育在高職院校涉農專業的實施路徑
“雙創”教育在高職院校尤其是涉農專業的實施路徑具有獨特的實踐性和地方性特點。農業領域的創新與創業不僅關注科技創新和產品開發,還注重農村經濟發展需求、農民生活水平提升及農業可持續發展。
構建“雙創”教育的整體框架
在高職院校的涉農專業中,要制定符合農業特色的“雙創”教育整體規劃,明確教育目標、實施策略與保障措施。要著眼于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創業意識,使學生不僅具備農業專業知識,還能將其轉化為創新成果和創業項目,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課程設置不僅要包括農業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還要結合創新思維、創業管理、市場調研、商業計劃書寫作、金融與風險管理等內容,以幫助學生培養綜合素質。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1.培養農業創新型人才
通過“雙創”教育,可以幫助涉農專業的學生提升創新意識和能力,促使其在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產品開發、經營管理等方面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創新的農業管理模式,推動現代化農業項目的實施;或者通過開發新的農產品,推動農業產業鏈的延伸。
2.提升創業意識和能力
“雙創”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培養其在農業領域內自主創業的能力。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創辦農場、農業合作社、農產品電商平臺等方式,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實際的創業項目。
3.培養復合型農業人才
現代農業發展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的農業人才,還需要懂得市場運作、創新管理、科技應用的復合型人才。通過“雙創”教育,涉農專業的學生能夠跨越傳統農業的專業界限,具備創新管理、市場營銷、科技應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4.實施創新型的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涉農專業的“雙創”教育需要通過創新的教學模式來實現,關鍵在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項目設計上,可以選擇與農業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課題,如現代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加工與營銷、精準農業技術等。在“產學研”結合方面,與農業企業、合作社、地方政府等開展深度合作,通過校企合作模式,使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實際的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中,獲取第一手的創新和創業經驗。
5.強化建設實踐教學基地
高職院校涉農專業的學生需要大量的實踐機會,才能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在校內建設農業創新實驗室或創客空間,提供設備支持和技術平臺,鼓勵學生在此開展農業相關的創新項目,如農產品研發、農業機械化創新、農技推廣等。可以設立農業創新創業孵化器,支持學生將自己的創業項目孵化成實際的農業企業或合作社,通過提供種子資金、創業導師、場地等資源,幫助學生順利創業。
6.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定期舉辦農業領域的創業沙龍、創新大賽、模擬創業活動等,激勵學生關注農業創新和創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市場分析能力、融資能力等綜合素質。邀請農業領域的成功企業家、創業者、農業專家等擔任學生的創業導師,為學生提供創業輔導、市場調研、商業模式設計等方面的指導。通過校內外多種渠道,營造鼓勵創新、容忍失敗的校園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和創新意識。學??梢酝ㄟ^設立創新獎學金、創業資助等激勵措施,鼓勵學生投身創新創業。
7.加強跨學科融合與資源整合
農業創新與創業需要跨學科的知識融合,特別是在現代農業轉型過程中,涉及農業技術、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現代物流等多個領域的結合。學??梢酝ㄟ^組織農業產業鏈相關的研討會、展會、論壇等活動,通過跨專業的合作課程和項目,促使農業專業學生與信息技術、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專業的學生開展合作,培養多學科團隊協作能力。
8.推動建立多元評價機制
“雙創”教育效果的評估不僅限于學生的學術成績,更要注重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創業潛力的評價??梢詮膶W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表現、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商業計劃書的完成情況、實際創業成果等多維度進行,如下表所示。
隨著數字農業和智能農業的發展,涉農專業的“雙創”教育應更多融入現代信息技術,如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培養具備數字化創新能力的農業人才。為學生提供更多與農村電商和農村創業有關的實踐機會,提升其創業能力和市場意識。通過課程設置、校企合作、實踐平臺建設等手段,高職院??梢詫ⅰ半p創”教育與農業實際需求緊密結合,幫助學生提升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并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培養大量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2024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雙創’背景下高職涉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4JYB04;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一般課題“數字化轉型驅動下省級‘雙高計劃’專業群服務創新路徑與推進機制研究”,項目編號:SGH24Y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