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資本市場風起云涌。中國經濟從修復逐漸企穩向好,A股市場也走出一段曲折震蕩之勢。如今2024年已經結束,那么新的一年,投資機遇在哪兒?2025年的投資密碼是什么?針對這一系列問題,近期多家基金公司以及知名基金經理公開發聲,我們不妨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過去一年的市場動態,以及對于2025年投資趨勢又有怎樣的洞察。
基金公司的回顧與洞察
2024年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年,A股市場走出了一段曲折震蕩的走勢。隨著股市的起起落落,基金市場也在眾多因素的推動下,更加理性與冷靜。面對過去的一年和即將展開的2025年,作為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一批基金公司給出了自己的預判。
對此,《理財》雜志記者梳理了近期已發表2025年投資策略的幾家基金公司。從中,我們梳理并分析各家機構對2025年行情的預判,從而大概把握2025年投資脈絡。
天弘基金:日前,天弘基金召開2025年度策略會暨20周年活動。會上,天弘基金多名基金經理圍繞“公募基金如何承接居民財富需求”的話題展開圓桌討論并各自分享不同觀點。在談及哪些資產有望承接居民更多的理財配置需求時,天弘基金混合資產部基金經理胡彧認為,紅利、消費、高ROE(凈資產收益率)這三類資產會更加優先。同時,科技類資產也非常值得研究和投資。
在具體到產品時,天弘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尹粒宇認為,債券基金更能符合我國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天弘基金資深策略分析師黃子函則認為,2025年或迎來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春天,特別是如電力設備、基礎化工、機械等有望迎來高增長的投資方向。對于資本市場新生態下中長期資產配置的方向,天弘基金指數投資基金經理陳瑤則認為,從近期來看,指數基金的交易非常活躍,在交易和不斷試錯調整中,有利于中長期投資者的參與。
海富通基金:近期,海富通基金也召開了以“馭勢揚帆,踏浪尋珠”為主題的2025年度投資策略會。對于2025年大盤走勢,海富通基金總經理助理兼公募權益投資部總監周雪軍表示,短期向下調整風險不大,當前股市積極可為。一方面政策面利好,如人民銀行新設工具支持資金入市等,另一方面資金面邊際改善,特別是從去年開始大量寬基ETF入市,能夠為市場提供更多資金支撐。另外,中國經濟恢復并企穩向好,大家信心提升,這都為2025年的資本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
具體到產品和方向上,海富通基金FOF投資部總監朱赟表示,盡管信用債目前看不到明顯的轉向跡象,但機會往往在市場波動中孕育而生,當前部分品種已經顯現出一定的投資價值。而周雪軍則認為權益類產品可能迎來機會,如科技成長、泛消費、制造等方向的配置。
華安基金:對于2025年走勢,華安基金聯席首席權益投資官胡宜斌認為,中長期來看,財政的發力點依然會將新質生產力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在總量流動性和政策托底下,資金會流向更具潛力的賽道與行業。對此,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指數與量化投資部高級總監許之彥也表示,新質生產力將成為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科技創新和創業領域。
在具體的產品選擇上,華安基金聯席首席權益投資官萬建軍認為,布局主動權益產品仍是基民的重要選擇之一。他指出,盡管近三年來主動權益基金未能顯著超越市場指數,但如果將時間線拉長,長期來看主動偏股基金相對于指數依然存在超額收益。對于2025年固收市場,華安基金首席固收投資官、絕對收益投資部高級總監鄒維娜則認為,基本面總體溫和,債券市場預計呈現震蕩格局。
中歐基金:對于2025年的投資機會,中歐基金比較看好消費和科技兩個方向,特別是大眾消費如餐飲、旅游及乳制品、服裝等;科技行業中則關注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AI(人工智能)應用和硬件、機器人等領域。這些行業不僅符合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方向,而且具備較強的成長潛力和技術壁壘。
此外,鵬華基金、銀河基金、融通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基金研究部門和基金經理,也都對2025年投資趨勢作出把脈。幾家公司都表示,隨著政策和經濟基本面恢復逐步落地,市場仍將有較好表現。
綜合來看,對于2025年,多數基金公司基本都是持積極態度,特別是權益類基金的消費、科技等主題,有望迎來較好的投資機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順周期、消費、新質生產力等,成為眾多公司提及的熱門詞匯。
知名投資人把脈2025
可以說,基金公司的策略研究為2025年投資大勢作出了基本判斷。對此,我們不妨再來看看一些知名投資者的個人觀點。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一名基金經理如何評判2025年的投資機會。
2024年基金年考,主動權益類基金榜單上再度出現主動管理一人霸榜的情況。這個人就是財通基金副總經理、基金經理金梓才。他管理的基金雖然沒拿到冠軍,但是其管理的權益類基金,有5只進入榜單前10,分別為財通景氣甄選一年、財通成長優選、財通匠心優選一年持有、財通智慧成長、財通多策略福鑫,這5只產品2024年凈值收益率分別為51.85%、48.62%、48.09%、46.82%、45.66%,位列主動權益基金年度業績榜第2名和第6名、第7名、第8名、第10名。
對于2025年,擁有10年投資年限并在2024年展現出色投資能力的金梓才表示,2024年的行情在中短期,2025年則主要靠流動性帶來的估值驅動。對此,主動權益基金在選股精確度上具有明顯優勢。在他看來,目前科技類或許可以展現出更大的成長機遇。主動權益基金在選股精確度上具有明顯優勢,特別是在行情醞釀初期和主升浪階段,主動權益基金能夠展現出更大優勢。
事實上,具體到行業選擇上,以AI為代表的科技行業仍然是很多基金經理重點關注的對象。此外,看好以消費為代表的內需方向,也是很多投資專家的共識。
例如,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李迅雷重點強調了政策超預期發力對于穩定經濟預期的關鍵作用。他指出,目前已經透露出政策轉向的信號,尤其是在促消費和發展服務業方面。在政策發力支撐下,消費能夠展現更大作為。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也表示,2025年市場有望走出先低后高、先抑后揚的走勢。這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貨幣政策繼續發力,另一方面是拉動內需的財政政策。例如,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擴大了以舊換新的范圍,將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數碼產品納入其中。通過以舊換新能夠撬動上萬億元的消費市場,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以舊換新。他指出:“拉動消費是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方面,因為目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超過了投資和出口的總和。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九大任務,其中第一項就是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拉動國內需求。”
總的來說,從已公開2025年投資策略的基金公司和經濟學家的觀點來看,大家普遍認為,長遠來看,2025年,市場蘊藏著不少結構性機會,特別是在科技和消費等領域,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可以展現一定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