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執政,大概率兌現其選舉承諾,對我國發動新一輪貿易打壓,其中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地位已被提上日程,同時美國將繼續采取關稅武器化、審查工具化和經貿政治化等手段,對我國展開更嚴厲的制裁圍堵。
對此,我國應加強研判,加快構建風險防范體系,加緊構筑中國主導的全球貿易供應鏈安全體系,引導企業合理使用“避”“降”“追”等組合技術,積極防范和應對美國出臺的各種舉措。
特朗普2.0在經貿領域對我極限打壓的預判

打響第一槍,取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地位
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PNTR)即最惠國待遇。2002年1月1日,美國對華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法案正式生效,免除了美國國會每年一度的對中國貿易地位的審議,保證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時能夠享受與其他國家相同的低關稅待遇,為此中國也同時向美國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中國PNTR地位成為中美貿易關系正常化的重要基石。
近日,美國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地位的機制化進程加速推進,打響了特朗普2.0時期中美貿易摩擦的“第一槍”,勢必將對中國貿易與經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2024年11月19日,美國“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USCC)向國會遞交了2024年度報告,提出一系列有可能徹底改變中美貿易與經濟競爭格局的政策建議,包括建議取消中國PNTR地位。一旦美國單方面取消中國PNTR地位,美國非最惠國關稅平均稅率約為42%,疊加301框架下約20%的關稅,對華平均關稅將升至60%以上,這就是特朗普稱的對中國關稅增加60%的原因。
關稅武器化
第一,對戰略性商品設置高額關稅門檻。根據美2024年11月《恢復貿易公平法案》(RTF),美國“先進技術產品清單”和“中國制造2025”所涉及的戰略性商品將成為美國重點加征關稅對象。該提案強調對中國非戰略商品征收最低35%的從價關稅,對所有戰略商品征收最低100%的從價關稅,并要求5年內逐步實施。
第二,重點打擊中國跨境電商新業態發展。當前,美國301關稅條款并未覆蓋小額電商產品,可以預判,打壓中國跨境電商產品將成為美國政府的重點方向。RTF提案不僅要求中國低價值貨物的進口必須通過報關進行重點審核,還明確提出廢除中國低價值貨物的進口關稅、稅費及嚴格審查的豁免待遇。

第三,加大對源自中國本土商品的制裁力度。RTF提案提出,美國總統應每年為僅在中國生產的商品設定進口配額,強調逐步消除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依賴。同時該提案授權總統利用額外關稅、配額或禁令形成制裁“組合拳”,借以懲罰中國所謂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審查工具化
第一,恢復對華貿易地位的年度審議。如果撤銷了中國最惠國待遇地位,美國國會將對中國重新展開年度評估,重點考察中國的貿易政策和實踐是否符合美國利益及其認可的國際經貿規則,是否需要調整或修改與中國的貿易關系。
第二,擴大涉美經貿活動的審查范圍。以往美國“長臂管轄”主要運用于對華科技打壓,即隨意宣稱產業的關鍵技術具有美國要素,將技術交易活動納入管制范圍。根據RTF提案,所有中國商品的進口商在入境時,需要提交一份本就存在估值扭曲的“商品在美價值”聲明,而非進口商在中國支付的價格,且需交由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核實。不難預判,美國“長臂管轄”的手段將日益復雜多樣,范圍領域將全面覆蓋中國商品。
第三,強化美國對華經貿的嚴格審查。USCC2024年度報告要求美國政府部門公布美對華投資的情況,在數量、類型、行業等方面對中國深度審核。同時,報告明確提出,將更新現有貿易和經濟工具,加快立法進程推進中美經濟關系中的優先審查事項與目標。
經貿政治化
第一,繼續聯合盟友構建經貿反華聯盟。特朗普1.0時期,就開始拉攏盟友對中國形成“合謀圍堵”。到拜登政府科技領域的“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基建領域的“重建更好世界”(B3W)和“全球基礎設施投資伙伴關系計劃”(PGII),美國利用細分領域構建各類同盟組織,以維護自身主導的國際秩序。可以預判,特朗普2.0仍將聯合盟友繼續升級反華聯盟。
第二,設立補償機制轉嫁國內矛盾。為了塑造反華共識、轉嫁國內矛盾,美國將極力渲染“中國威脅論”并專設補償機制。RTF提案強調設立關稅收入基金,提出關稅收入將用于補貼遭受中國沖擊的美國農民和制造商、軍事支出以及償還美國政府債務。
第三,“人權”話題仍是美重要手段。美國除了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外,所謂的“人權”問題亦是其高頻詞匯。RTF提案指出,總統有權禁止進口任何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不公平生產或違反人權的中國商品。由此預判,對華“人權戰”“道德戰”仍將是美國重要發力點。
多策并舉,積極防范和應對美國出臺的舉措
積極構建風險防范體系
一是提前做好應對美國取消我最惠國待遇地位的應急預案。當前,美國取消中國PNTR地位仍處于聽證與立法審議階段,建議盡快組建相關專家團隊、研究團隊,協同相關科研機構、高校與行業協會,提前對“美國取消我國PNTR地位”的程序與影響進行評估,并組織應對工作。積極搜集美國不當管制的案例與證據,通過商務部向WTO等國際組織舉證,及時跟蹤美國國會的立法動向,做好應對與預案工作。
二是建立風險防范與國際貿易援助系統??山梃b俄羅斯于2022年應對美國取消其PNTR地位的經驗,依托分行業、分產品與分地區的塊狀經濟信息,對于進口依存度較高的貿易產品形成動態信用報告,對于進出口集中度較高的地區形成風險評估體系,提前制定多個穩定外貿企業運營、確保關鍵貿易產品順暢進出口的優先計劃,適當設立應急“資金池”,多舉措完善對外貿易預警網絡與援助服務機制。

三是警惕與防范美國新老盟友出臺相應打壓計劃。歐盟先后出臺《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碳邊境調節機制》等“一攬子”計劃,日本發布《外匯法》法令修正案,將與美國取消中國PNTR地位形成聯合打壓與制裁,美國仍在擴延新盟友國家,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提早部署應對“碳關稅+非PNTR地位”“雙反調查+非PNTR地位”“技術與制度雙重卡脖子+非PNTR地位”“經貿摩擦+非PNTR地位”等策略方案。
加快構筑中國主導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體系
一是加大對關鍵技術與核心零部件的攻關力度。美對我極限打壓的本質是遏制我國發展動力源,我們只有從原始創新底層發力,加快核心技術產品國產替代,才能真正實現中國供應鏈自主可控。需要編制核心技術“差距清單”,組織優勢力量進行重點投入和研發。借鑒俄羅斯的做法,可由國家主管部門牽頭構建“進口替代交易所”在線平臺,盤活國內供應鏈市場。
二是主導塑造區域性供應鏈網絡。在關鍵領域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是突圍的根本方向。我國要反向借力“產業外遷”趨勢,順勢推動國內優勢領域企業以聯盟、聯合體等形式在中國自貿區網絡(FTA)、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全球南方市場主動布局,并大力發展各類境外合作產業園區,加快供應鏈轉向共贏鏈的開放合作進程。
三是加強與美歐市場的國際合作。高度重視美歐國際貿易市場的重要作用,繼續加強擴大投資貿易等方面,加強拓展和鞏固與美歐市場的企業合作與供應鏈連接。一方面,強化與美國經濟實體在“第三方”市場的經貿合作,繞開美國本土的直接制裁;另一方面,針對在華的美歐資本及重點企業提供“一企一策”,優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我國營商環境質量,引導鏈主型外資企業繼續在華投資。
引導外貿企業合理使用“避”“降”“追”組合技術
一是以“避”應對“關稅武器化”。加大對外貿企業進行政策與業務培訓力度,引導企業靈活運用美國海關歸類(HTSUS)中的低稅率或特殊進口條款,利用自由貿易協定、第三方國家貿易優惠計劃,降低關稅壁壘的影響。反向借鑒美國301條款,積極申報機械制造、機電商品及其零部件的301關稅豁免。

二是以“降”應對“審查工具化”。建議引導企業積極利用首次銷售規則、估價扣除規則、轉移定價與貿易救濟事后調整規則,降低產品的進出口成本并主動排除風險因素,利用對外貿易區、保稅倉庫、海外倉、保稅運輸等方式延遲美國單方面貿易“安全”審查,為其中滿足條件的產品申請豁免審查。國家相關部委聯合各個國際貿易行業分會,加快出臺《自主構建可追溯性國際貿易審查清單指南》,幫助企業提前應對紛繁復雜的審查程序。
三是以“追”應對“經貿政治化”。引導企業追蹤全球南方、金磚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國際市場動向,以追求穩固的國際合作伙伴關系為目標,建立多元化國際供應商網絡,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此外,在聯合國框架下,引導企業加入追訴程序,指控美國大肆詆毀中國商品存在的“人權”“道德”“勞工”“童工”問題是非法且無依據的,跳出美國“敘事陷阱”并追訴由此造成的損失。
(編輯 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