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ffects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on upper limb function,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young stroke pati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HUANG Haiqing1,HUANG Xiaoyan1*,ZHOU Jie1,ZHANG Caihong2,MO Li2
1.Guangxi Hospital,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xi 530029 China;2.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 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Xiaoyan,E-mail:1248210717@qq.com
Keywords" horticultural therapy;social work;the youth;stroke;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negative emotions;quality of life;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討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在促進青年腦卒中病人上肢功能康復、改善負性情感及提高生活質量中的作用,為青年腦卒中病人康復護理及心理護理提供參考。方法:選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某三級甲等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的84例青年腦卒中病人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采用腦卒中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的護理干預,每次20 min,每日2次,連續干預3個月。干預后評價兩組病人的負性情感、上肢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病人上肢運動功能、負性情感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的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青年腦卒中病人的負性情感,促進其上肢功能康復,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園藝療法;社會工作;青年;腦卒中;上肢運動功能;負性情感;生活質量;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5.04.024
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的特點,且趨向于年輕化,嚴重影響人類健康[1?3]。據報道,大部分青年腦卒中病人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尤其是負責上肢精細動作的功能及協調性,其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4?5]。另外,青年人作為家庭經濟收入的頂梁柱,發生腦卒中后難以正常工作,給病人帶來極大的負性情緒,不僅降低病人生活質量,甚至影響其疾病康復。因此,如何改善腦卒中病人患病后的負性情感,促進其上肢功能早期康復,已成為神經內科護理工作的重點及難點。園藝療法是通過接觸自然植物和運用園藝材料維護、美化植物或盆栽以及庭園等園藝活動來作為治療病人的一種手段,可彌補常規被動護理的局限,其在改善病人心理及認知方面取得很好的應用效果[6?10]。近年來,醫院社工部取得飛快發展,在調節醫患矛盾、改善醫療服務、介入慢性病管理及安寧療護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11?14]。因此,本研究對青年腦卒中病人采取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的護理干預,探究其對青年腦卒中病人上肢功能、負性情感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2年7月— 2023年6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某三級甲等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84例青年腦卒中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納入標準:1)年齡18~45歲,符合第六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15],并經顱腦CT或核磁共振(MRI)檢查證實;2)生命體征平穩,病程≤6個月;3)上肢及手的腦卒中Brunnstrom分期為3~5期,Ashworth分級評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1級;4)能積極配合治療,并可耐受每天的訓練量,有良好的家庭支持;5)簡明精神狀況檢查量表(MMSE)評分gt;25分。排除標準:1)意識不清,存在認知障礙、語言障礙、讀寫障礙;2)心、肝、肺、腎等臟器嚴重功能不全;3)病人及其配偶依從性差或患有精神類疾病且無法配合完成研究。剔除標準:1)病情惡化,出現新的腦梗死或出血者;2)數據收集脫落gt;10%者。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本研究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腦卒中常規護理,由責任護士遵醫囑進行護理。1)每天動態評估病人的肢體肌力、負性情緒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根據評估結果對病人實施個性化的護理。2)多與病人交流,及時疏導病人不良情緒;病房內可以播放輕音樂以舒緩病人心情,協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護理。3)病人病情平穩后盡早開始床旁早期康復,教會病人及其家屬肢體功能鍛煉,如良肢位的擺放、翻身訓練、關節被動訓練、Bobath握手訓練、橋式運動及步行運動等,每次20 min,每日2次;訓練3 d后由責任護士評估病人及家屬對康復知識訓練的掌握程度,能夠正確完成康復訓練動作視為知識掌握較好。4)病人及家屬可以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康復視頻,每天由家屬督促、指導病人進行康復訓練。5)出院后由責任護士對病人采用微信視頻的形式進行隨訪和指導,1次/月,干預3個月后由責任護士進行效果評價。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的護理干預方案。
1.2.2.1 成立干預小組
本研究干預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小組成員包括1名康復師、3名神經內科主治及以上職稱的醫師、3名社工部工作人員及2名腦心健康管理師。組長負責總體方案的制定及組織實施和監督,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方案進行改進;醫師負責給病人提供治療方案及解答病人及其家屬在疾病治療及康復過程中提出的疑問;腦心健康管理師和社工部工作人員在醫生及康復師指導下對青年腦卒中病人實施園藝療法視角下的護理方案。
1.2.2.2 實施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的護理方案
院內培訓為期6 d,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30 min。1)入院第1天和第2天由腦心健康管理師使用圖片、視頻及模具等形式給病人講解園藝療法的定義、作用,并認識簡單的綠植、盆栽,聆聽大自然的輕音樂,讓病人了解并接受該干預模式,告知病人及家屬園藝療法的益處,激發病人對大自然植物的熱愛。2)入院第3天及第4天由社工部介入,到病房給病人及家屬講解園藝療法的日常操作,指導病人進行簡單的園藝活動,如澆水、簡易的花盆制作及給花盆松土、修剪枝葉等活動。3)入院第5天和第6天由社工部工作人員主導,召集病房同一批參加園藝療法護理的病人及家屬至室外接觸大自然,并一同進行室內園藝及戶外園藝活動,增加病人之間的交流。4)入院第7天由社工部對病人及家屬進行考核,考核通過者給病人發放自我管理計劃表,讓病人出院回家后在家屬監督下進行自我干預,每次30 min,每日2次,干預3個月后由腦心健康管理師上門或病人返院進行效果評價。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的入院護理干預方案見表1。
1.3 評價工具
1.3.1 負性情緒
1)抑郁自評量表(SDS):采用SDS評估病人的抑郁情緒[16],該量表共20個項目,每個條目計1~4分,總分20~80分,40~59分為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度抑郁,≥70分為重度抑郁;其中,≥40分即定義為病人存在抑郁情緒。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42,重測信度組內相關系數(ICC)為0.938。2)焦慮自評量表(SAS):采用SDS評估病人的焦慮情緒[17],該量表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計1~4分,總分20~80分,40~49分為輕度焦慮,50~59分為中度焦慮,≥59分為重度焦慮;其中,≥40分即定義為病人存在焦慮情緒。
1.3.2 上肢功能
采用上肢Fugl?Meyer評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評價病人的上肢運動功能[18]。該量表包括反射、屈肌協同運動、伸肌協同運動、伴有協同運動的活動、脫離協同運動的活動、正常反射、腕關節穩定性、手的運動及協調能力和速度8個維度,共33個條目,每個條目計1~3分,總分33~66分,得分越高表明運動功能越好。
1.3.3 生活質量
采用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S?QOL)評估病人的生活質量,該量表由王伊龍等[19]進行漢化。包括精力、家庭角色、語言、活動、情緒、個性、自理能力、社會角色、思維、上肢功能、視力、工作能力12個維度,共49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每個條目計1~5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除個性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6,其余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均gt;0.8。
1.4 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征得病人及家屬的同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向其闡述本研究的目的、意義及方法。于干預前和干預3個月后由經過培訓的1名腦心健康管理師在病人復查或入戶隨訪時采用紙質問卷的形式進行評價;現場發放并回收問卷。由2名研究員對問卷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和錄入,并雙人核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定性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見表2)
2.2 兩組病人上肢功能比較(見表3)
2.3 兩組病人負性情緒比較(見表4)
2.4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比較(見表5)
3 討論
3.1 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的護理模式可改善青年腦卒中病人上肢運動功能
近年來,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以植物等自然要素為主體進行相關活動的園藝療法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已廣泛應用于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產后抑郁等病人及居家老年人的護理中,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身心健康[6?10]。園藝療法主要通過自然植物觸發病人主動訓練,主要活動內容包括澆花、松土、修剪枝葉等活動,促進病人手指及腕關節等精細動作的康復。同時,通過園林中的鳥語花香可以轉移病人注意力,較病房中常規、單一的康復訓練更能讓人接受。曹靜等[20]的研究將園藝療法與肢體鍛煉相結合應用于中老年腦卒中偏癱病人的康復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目前我國臨床護士緊缺,開展由護士主導的園藝療法較為困難。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中明確要求,三級醫院需積極開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務[21]。近年來,醫院社工部介入醫療護理服務取得飛快發展。在調節醫患矛盾、改善醫療服務及貧困幫扶等方面取得較好的成效[11?12]。也有學者將社會工作介入醫院的慢性病管理及安寧療護中,并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13?14]。本研究實施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病人上肢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01)。可見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的護理模式在改善青年腦卒中病人上肢運動功能中具有重要意義。
3.2 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的護理模式可改善青年腦卒中病人負性情緒
青年人作為家庭及社會的頂梁柱,一旦患病,不僅會給病人帶來軀體上的痛苦,使其無法回到正常的工作崗位,還會增加病人家庭負擔;加上漫長的疾病康復過程,多數病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家屬在照顧病人的同時還要兼顧家庭,病人不得不獨自消耗疾病帶來的負性情緒。社工部工作人員受過專業的心理護理知識培訓,通過社工部的介入可以彌補臨床護理中缺乏心理護理的不足。園藝療法通過讓病人接觸大自然,感受自然的香味和美,從視覺、嗅覺等方面改變病人的不良感覺,進而改善病人負性情緒。本研究實施干預3個月后,兩組病人SAS、SDS評分均在正常值范圍。可見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的護理模式在改善青年腦卒中病人負性情感上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3.3 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的護理模式可提高青年腦卒中病人生活質量
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是神經內科醫護人員對青年腦卒中病人的最終目標,也是評價該康復護理模式是否有效的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病人生活質量總分及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5),說明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的護理模式優于常規護理。
4 小結
本研究在腦卒中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園藝療法視角下社工部介入干預,能有效提高青年腦卒中病人的上肢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改善其負性情緒。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納入研究對象為青年人,因此其FMA上肢運動功能評分均處于中上水平,且青年病人領悟能力和配合能力均較強;今后可將研究對象延伸至中老年病人或FMA評分更低的病人,驗證該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編寫組.《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20》概要[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22,19(2):136-144.
[2] BURKE J F,SKOLARUS L E.Are more young people having strokes? A simple question with an uncertain answer[J].JAMA Neurology,2017,74(6):639-641.
[3] BéJOT Y,DAUBAIL B,GIROUD M.Epidemiology of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current knowledge and perspectives[J].Revue Neurologique,2016,172(1):59-68.
[4] LIN K C,CHEN Y T,HUANG P C,et al.Effect of mirror the rapycombined with somatosensory stimulation on motor recovery and daily functionin stroke patients:a pilot study[J].J Formos Med Assoc,2014,113:422 -428.
[5] XU Y,LIN S F,JIANG C,et al.Synergis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irror therapy on post-stroke upper limb dysfunction:a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8,19(1):303.
[6] YANG Y,KWAN R Y C,ZHAI H M,et al.Effect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on apathy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with dementia: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ging amp;amp; Mental Health,2022,26(4):745-753.
[7] 蔡麗莉,陸鈺勤.園藝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糖脂代謝指標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中國校醫,2021,35(11):858-860.
[8] 王崑,張瑩瑩,張曉飛,等.園藝療法對養老機構高齡老年人血壓及幸福感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0,34(6):1109-1111.
[9] NG T K S,GAN D R Y,MAHENDRAN R,et al.Social connectedness as a mediator for horticultural therapy's biological effect o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secondary analyse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Social Science amp;amp; Medicine,2021,284:114191.
[10] 王芳.園藝療法對輕度圍生期抑郁產婦產后創傷后應激障礙和應對方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13):990-996.
[11] 付釗,趙紫煜.社會工作視角下醫患糾紛調解的困境與路徑研究——以Z市第二人民醫院為例[J].社會福利,2019(8):37-46.
[12] 簡杜瑩,傅麗麗,張靈慧,等.醫務社會工作介入兒童健康扶貧的路徑探索——以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牽手計劃” 為例[J].中國社會工作,2020(18):24-26.
[13] HARRISON G,O'MALIA A,NAPIER S.Addressing psychosocial barriers to hospital discharge:a social work led model of care[J].Australian Social Work,2019,72(3):366-374.
[14] FOX M,MCILVEEN J,MURPHY E.Death,dying and bereavement care during COVID-19:creativity in hospital social work practice[J].Qualitative Social Work,2021,20(1/2):131-137.
[15] 王薇薇,王新德.第六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紀要[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4,37(4):346-348.
[16] 袁剛,趙晉,鄭冬,等.抑郁自評量表和貝克抑郁量表區分抑郁癥嚴重程度的準確度[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21,21(12):868-873.
[17] 李姿慧,吳夢蝶,李琪,等.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慮狀態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4(4):787-790.
[18] 萬羽潔,鐘美容,黎景徽,等.基于自我效能理論的雙側上肢功能訓練在老年腦卒中偏癱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23,37(8):1496-1499.
[19] 王伊龍,馬建國,李軍濤,等.腦卒中生存質量量表中譯本信度和效度及敏感度的初步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3,5(6):391-394.
[20] 曹靜,呂玉華,茍美妮,等.園藝療法聯合肢體功能鍛煉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負性情緒及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31):159-161.
[21] 柴雙.《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解析[J].中國社會工作,2018(18):4-6.
(收稿日期:2023-08-24;修回日期:2025-01-21)
(本文編輯 趙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