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做公益時,我還是二十多歲的小姑娘,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一路走來,幫助別人也充實了自己,很值得!”2024年5月,“沂蒙六姐妹”帶頭人宋濤在中國石油主題教育宣講會上講述了石油“沂蒙六姐妹”的故事。
2008年5月以來,中國石油山東銷售公司團委組織青年員工廣泛開展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宋濤以所在的臨沂第20加油站為基礎,牽頭組建青年志愿服務隊。宋濤、孫春艷、徐金香、楊春笑、張敏、駱運慧參與活動積極、責任心較強,逐步成為志愿服務隊的帶頭人。由于沂蒙地區擁軍支前歷史厚重,六位帶頭人又都是女同志,所以被人稱為石油“沂蒙六姐妹”。
17年來,在六位姐妹的帶領下,志愿服務隊伍不斷擴大,隊伍人數增長至200余人,共開展志愿活動300余次,幫扶對象1400余人,累計服務時長超2萬小時,累計獻血4.89毫升。石油“沂蒙六姐妹”也全部從加油員、值班長走到了站經理的崗位,帶領六座站完成了臨沂公司50%的銷量,撐起公司發展的“半邊天”。
——“和平年代不需要我們上戰場,但需要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讓社會更美好!”
78年前,在硝煙彌漫的戰爭歲月里,“沂蒙六姐妹”為了打贏孟良崮解放戰爭,帶領群眾日夜奮戰、全力支前。“最后一口糧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的故事,宋濤自學生時代起就深深記在心中。得知同桌徐惠的奶奶就是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之一的尹淑英老人,宋濤便登門看望。尹奶奶對她說:“干活就得有一股子拼命的勁頭,就像我們當年擁軍支前一樣,多大困難都得克服!”
尹奶奶的話深深地烙在宋濤的心里。“和平年代不需要上戰場,但是需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讓社會更美好!”
2008年,宋濤讀了一本自傳體小說《余洋童話》,殘疾夫婦余洋和張偉的愛情故事令她動容。機緣巧合下,宋濤與夫妻倆結成幫扶對子,“以后您需要幫忙,就給我打電話”。這一幫,就是17年。
為真正解決余洋夫婦困難,宋濤與楊春笑、徐金香、孫春艷、駱運慧、張敏制定了“周末幫扶計劃”,建立愛心熱線,隨時了解余洋夫婦的需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2013年7月,余洋夫婦因為房屋動遷,需要搬家。宋濤等人得知消息后,剛下夜班就急忙趕到現場幫忙。整箱整箱的書籍、一件一件沉重的老式家具、打包衣物、書籍裝箱,小件拎、大件抬,雙人床拆卸開,床頭、床板從窗戶一一傳遞下來……瘦弱的姐妹們在傾斜近70度的簡易樓梯上接續傳遞著這些重物,搬到新房后,又把家具精心組合擺好。
為了幫助夫妻倆治療,六姐妹5次送他們去濟南軍區總醫院看病。各項檢查要頻繁進出十幾個診室、動用幾十次儀器,六姐妹從未退縮。夫妻倆感慨:“有了你們的關心幫助,我們遇到困難也不害怕,你們不是親人勝過親人。”
——“公益不是一個人做很多,而是每個人都持續地做一點點。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公益成為大家的舉手之勞”
“曾經遞到我手上的希望,經過我,又傳給了別人。”留守兒童王亞平正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回饋“沂蒙六姐妹”成員楊春笑的愛心幫扶。
2011年,楊春笑探訪臨沂市莒南縣王家野疃村留守兒童,王亞平和王慶慶姐妹引起了她的注意。姐妹倆父母早亡,與爺爺相依為命,生活十分貧苦。
滿滿一墻的獎狀在簡陋的房子里顯得格外扎眼。楊春笑毅然決定資助姐妹倆上學,7年資助了1.1萬元學費。
姐妹倆在考上大學后,也開始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淋過雨的我們,更想為別人撐一把傘。我們也想為被困在凜冬寒夜的無助者送去希望!”王慶慶說。
山東銷售“沂蒙六姐妹”的善行在人們心中埋下一顆顆善念的火種。如今,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設立愛心驛站為環衛工人準備休息室,向貧困小學捐建愛心書屋,為自閉癥兒童送去愛心物資,看望慰問抗戰老兵,配備“共享藥箱”為高考助力,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如雨后春筍般遍布齊魯大地,用愛心擦亮中國石油“沂蒙六姐妹”品牌形象,公益的“同心圓”也越畫越大。
滴水不能獨成海,百花齊放才是春。在開遍寶石花的沂蒙山水中,200余人的志愿服務團隊早已蔚然成林。
——“公司的支持是我們做好公益的堅強后盾,我們也要以優異的成績回饋公司”
近年來,山東地區成品油市場形勢愈發嚴峻,面對競爭激烈、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六姐妹成員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以實干作為、身先士卒的勇氣和擔當,為“紅海”市場攻堅做出了表率。
宋濤深入推進黨業融合,以黨建共建“搭橋”,不斷拓寬“朋友圈”。年度開發單位客戶156 家,帶動片區油品增量3100 余噸,銷量排名公司第一。
六姐妹其他成員同樣迎頭趕上。楊春笑不走尋常路,將450箱紅茶賣到競爭對手加油站;駱運慧一門心思抓客戶,“雙節”非油銷售連年領先指標進度;徐金香探索非油銷售新渠道,線上直播3個小時實現成交額22.5萬元;孫春艷休假期間仍堅持聯系客戶,站內人均非油銷售額公司排名第一;張敏以站為家,白天拜訪客戶,晚上整理市場“情報”,繪制加油站“商圈作戰圖”,創下連續5天銷量破百噸的銷售記錄。
她們不僅是投身公益的“熱心腸”,也是干事創業的“頂梁柱”,每個人都在創效的路上做出了成績、樹立了典型,在公司內掀起了一陣陣“學習六姐妹、奮勇爭先進”的熱潮。這些年來,經過姐妹六人幫扶指導的員工中,有72人走上了站經理、值班長崗位,為公司基層隊伍建設作出巨大貢獻。
蒙山高、沂水長,寶石花開紅色沃土,演繹新時代愛的傳承。一路走來,點點微光照亮愛的傳奇篇章,正是對她們最大的褒獎。
責任編輯 張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