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美術院校2025年本科招生復試在全國火熱開展。相較于以往,美術院校校考的熱度在今年顯著降溫,從各省份陸續公布的數據便能清晰感知這一趨勢:浙江省2025年美術聯考報名人數為1.97萬人,和2024年的2.33萬人相比,降幅達到15.45%;安徽省2025年美術統考報名人數是2.13萬人,減少幅度為11.25%;廣東省2025年美術統考報名人數約3萬人,降幅約9.1% 。美術生考生數量的持續下滑,成為藝考領域不可忽視的現象。
藝考報名人數的持續走低,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藝考政策調整的影響尤為顯著。曾經,藝考被不少人視為升學的捷徑,一些文化課成績欠佳的學生,期望通過藝考實現 “低分高就”,順利踏入高等教育院校的大門。但近年來,教育部不斷收緊藝考政策,文化課成績要求逐步提高,校考規模持續縮減,讓這條捷徑越走越難。自2024年藝考改革政策落地實施,文化課在高考分數中占比增大,高校在錄取藝考生時,對其文化素養的要求也顯著提高,許多專業成績優異者因文化課成績不達標被本科院校拒之門外。這一現實給藝考生和家長敲響了警鐘,讓他們意識到藝考不再是單純依靠專業技能就能輕松通關的升學途徑。
與此同時,省級美術聯考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成為眾多藝考生升學路上的關鍵環節。今年,廣西藝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專業院校取消校考,考生憑借統考成績便能報考600余所高等學府。這一變革極大地拓寬了考生的選擇范圍,減輕了他們對單一校考的過度依賴,使藝考之路變得更加多元、靈活,同時也有效遏制了以往盲目報考的現象。
此外,多所藝術院校校考時間“撞車”,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考生減少。例如,2 月 20 日,四川美術學院設計類復試、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類復試、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類復試時間沖突;2 月 22 日,廣州美術學院與中央美術學院的復試時間沖突。校考時間的重疊,讓考生不得不重新規劃復試方案,他們開始摒棄以往單純追求報考院校數量的做法,轉而更加關注報考院校的教育特色與自身藝術專業方向的契合度,將精力集中在少數真正心儀且符合自身藝術發展規劃的院校。
從長遠來看,考生減少對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也具有積極意義。過去,藝考過熱,大量學生涌入,使得藝術教育資源相對緊張。市場上各類資質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的藝術教育機構層出不窮,許多學生和家長在選擇時無所適從,部分學生盲目跟風學習,難以收獲優質的藝術教育。如今,隨著考生人數的減少,教育資源得以更集中地分配,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指導,進而提升教學質量。這也促使藝術教育機構更加注重教學品質,推動整個藝術教育行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在就業層面,盡管美術與設計類專業畢業生曾面臨就業壓力大、就業面窄的困境,但近年來,隨著國產動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這一局面逐漸得到改善。設計類專業憑借其廣泛的應用領域,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去年,首款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成功發行,為游戲設計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示才華的舞臺,不少該專業的學生在就學期間就已收獲游戲和互聯網頭部公司的錄用通知。今年,《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首,電影片尾字幕中出現的100多家動畫公司,為未來美術專業類學生開拓了更為廣闊的創作平臺。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已成必然趨勢,跨領域復合型人才備受青睞,這既為美術類學生帶來了挑戰,也為他們拓寬了就業渠道。
藝考群體的“瘦身”,宛如一場時代浪潮下的自然篩選。當投機者和盲目跟風者逐漸退場,留下來的是真正熱愛藝術、執著追求夢想的考生。他們手中緊握著畫筆,眼中閃耀著對藝術的堅守與熱愛。美術類藝考人數的減少,看似是簡單的數字縮減,實則是藝術學習回歸本質的體現,讓藝術教育從追求數量的擴張,回歸到對藝術傳承質量的深度挖掘。盡管藝考壓力和就業挑戰依然存在,但只要考生始終堅守對藝術的熱愛,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積極適應變化,藝術之路依舊充滿希望。期待在未來,藝術領域能夠涌現出更多懷揣熱愛、富有創造力的優秀人才,推動藝術事業蓬勃發展。
(作者系《中國美術報》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