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023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明確將“切實加強國家課程方案向地方、學校課程實施規劃的轉化工作”作為五大行動之一,提出堅持因地制宜“一地一計”、因校制宜“一校一策”的方針。高質量推進中小學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激發學校課程的變革活力,是新時代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構建高質量教育發展體系的重要任務。國家課程校本化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各地各校對此展開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探索。本專輯邀請專家學者、一線教師對課程校本化實施的要點、注意事項等進行探討,以期深化認識。
觀點摘編——
1.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對有效實施國家課程、規范開設地方課程、合理開發校本課程等做出全面具體安排,明確每個年級開設科目、課時分配、教學組織形式等,注重健全課程實施機制,推動各學科、各環節、各方面力量協同育人。
2.課程校本化應注重課程與學生個人生活實際、經驗世界的聯結,立足多樣化的學生發展需求,對國家育人藍圖作有益補充和必要拓展延伸,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培育其良好的個性。
3.深度推進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應著重校本化課程內容、校本化課堂教學、校本化學習工具、校本化學習空間、校本化學習資源、校本化學習評價。
(以上材料摘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