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教師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通過分析當前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現狀,提出借助創設問題情境、鼓勵主動提問、引導深度思考以及強化實踐應用等策略,旨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 問題意識 教學策略
核心素養作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著重強調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維度的全面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不僅關乎數學成績的提升,更是塑造學生終身發展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關鍵路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尤為重要。然而,當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普遍表現出問題意識的缺失,這成為制約其數學素養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討核心素養視角下對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有效策略,以期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指導。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提問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富有啟發性與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提問興趣,培養其問題意識的關鍵步驟。教師不僅要深入理解教材內容,還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創造出能夠觸動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境。教師應善于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尋找與數學知識有關的素材,如購物、游戲、旅行等場景,將其融入問題情境的創設中。在問題情境中故意設置一些與學生已有知識或經驗相矛盾的信息,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以“百分數”一課為例,教師創設情境:“春節快到了,天虹商場的服裝已推出了促銷方案,即這些服裝一律先漲價20%,春節的前一天再降價20%。針對該促銷方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通過真實生活情境,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提問熱情,學生提出“降價和漲價都是20%,賺錢了嗎?”“如果先降價20%,再漲價20%,結果又會是怎樣呢?”等數學問題。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容易提出真問題,開展真探究,教師創設出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了他們的問題意識,為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鼓勵主動提問,培養質疑精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鼓勵學生主動提問是培養問題意識,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一環。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需要積極營造一個寬松、自由且充滿探索精神的課堂氛圍,樹立“提問無錯”的觀念,向學生明確表示提問是學習的開始,是探索和發現知識的重要途徑。無論問題的大小、難易都值得被尊重、被認真對待。
教師還可以適時地給予學生提問技巧的指導,如如何提出清晰、具體的問題,如何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等,幫助學生提高提問的質量和效率。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回應和肯定。同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本質和聯系,幫助他們逐步構建知識體系。對于學生在提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教師應耐心地指導和糾正,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良好的提問習慣。
以“平移(二)”一課為例,通過課前預學提問、課中質疑提問,學生除了提出一般性問題,如“什么是平移”“平移有什么作用”外,在教師的引導和同伴的鼓勵下,學生展開討論和質疑,不斷提出高質量的新問題,如“怎么快速判定圖形平移了幾格”“如果不是平著移,怎么數格子”“平移后,圖形有什么變化”等。寬松的課堂氛圍 不僅充分釋放了學生的提問意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通過積極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更有利于鼓勵學生提出清晰、具體的問題,更有利于學生質疑和思考問題。
三、引導深度思考,促進思維進階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是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其提問水平的關鍵所在。深度思考要求學生不能僅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要能夠挖掘問題背后的原理、聯系和規律,從而提出更有價值、更有深度的問題。另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重其啟發性和引導性,避免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的問題。這些問題應該能夠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促使他們主動尋找答案,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有價值的問題,并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興趣點設計具有個性化特點的問題。
以“公頃和平方千米”一課為例,通過“邊長是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分別是1公頃、1平方千米”的描述,教師提問:“與平方米、平米分米、平方厘米作比較,對于公頃這個單位你發現了什么?”學生思考并發現:“公頃和平方千米都比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大得多?!薄懊娣e單位都是通過定義正方形的邊長得到的?!苯處熇^續提問啟發學生思考:“觀察比較單位名稱、進率,你又發現了什么呢?”學生得出新的發現,并提出問題:“為什么公頃不被稱為平方百米”“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為什么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0”“為什么中間還缺少了平方十米”。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通過查閱資料、畫圖計算、交流分享,學生了解到公頃和平方米之間還有“公畝”,公頃是慣用的國際單位,所以不直接稱為平方百米,平方十米即公畝并不常用等。據此,以問題為引領,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提升對問題認識的深度和廣度,進而培養其數學核心素養和創新能力。
四、強化實踐應用,培養應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強化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關鍵環節。教師應注重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應貼近生活,選擇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話題或情境作為活動的主題或背景,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分段計費”一課為例,課堂上圍繞例題“出租車付費問題”展開教學,通過重點討論“為什么要分段計費?”“怎么分段計算費用”“兩段車費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等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找到這類問題的解題策略,即“分段計費,兩段累加”。課后,教師繼續布置學生進一步調查“廈門市的自來水、電、煤氣、手機等收費標準”,結合自家某個月的用量,計算出水費、電費、煤氣費、手機費等應付的費用,經過深入調查、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學生不僅充分感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道理,又進一步了解了分段計費的合理性,以及節約用能的重大意義。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工作。通過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積極鼓勵主動提問,培養質疑精神;巧妙引導深度思考,促進思維進階;強化實踐應用環節,讓知識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煥發活力。這一系列策略的實施,旨在全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鍛造其獨立思考與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構建堅實的數學核心素養奠定不可動搖的基礎。教師應持續探索、創新教學策略,不斷推動小學數學教育向著更加高效、多元、富有活力的方向邁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長。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思明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宋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