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松是中國特有樹種,也是重要的造林樹種。油松種植中,為確保油松的種植質量和產量,科學應用種植技術和加強病蟲害防治至關重要。本文主要應用經驗總結法和文獻研究法,總結出油松種植技術中著重把握四方面的技術要點,包括種子的采集與處理、造林地的選擇與處理、育苗與移栽、撫育與管理。油松的主要病蟲害是松材線蟲病、油松落針病、油松枯梢病、松毛蟲、油松梢斑螟。要高度重視油松主要病蟲害的防治,秉承“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落實好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的技術措施。
關鍵詞:油松;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1引言
油松是松科松屬針葉常綠喬木,別名短葉馬尾松。油松是中國特有樹種,廣泛種植于內蒙古、陜西、遼寧、河北、河南、青海、甘肅,大多生長在海拔100~2600m的地帶。在生長習性方面,油松是一種深根性樹種,適宜生長在中性、酸性或鈣質黃土中,生長過程中喜光與喜干冷氣候,土層深厚與排水良好的條件有利于提高油松的生長質量和產量[1]。
2油松種植技術及其要點
2.1種子的采集與處理
當油松果球成熟飽滿慢慢開裂時,就可以進行種子的采集,通常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集油松種子,這樣可以確保種子發芽率在90%以上。采集油松種子時,著重把握三方面的技術要點:一是選擇種植時長在20年以上的優質母樹,要求母樹樹干整齊、健壯,并且無病蟲害;二是在發現油松果球裂口之后,應用木棍或其他工具進行敲打,從而獲得油松種子,并將雜質去除干凈;三是油松種子在采集之后,要及時將其攤鋪在平坦位置,比如可以在硬質水泥地上進行翻動處理,最后將油松種子保存于干燥通風的地方,待翌年春季進行播種。
對采集的油松種子進行科學處理,主要涉及消毒處理、溫水浸種催芽、冷凍雪藏。油松種子的消毒處理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可以預防病蟲害,當前常用的消毒方法是化學方法與物理方法。應用化學方法時,主要做法是利用特定的消毒溶液進行油松種子的浸泡,常用的是硫酸亞鐵溶液、高錳酸鉀溶液,可以有效殺死油松種子的病菌和蟲卵。比如在應用硫酸亞鐵溶液時,通常可以應用1%~2%的硫酸亞鐵溶液,浸泡時間為60min,然后撈出油松種子使用清水進行清洗。在應用物理方法時,利用紫外線燈照射油松種子表面,或者利用陽光直射油松種子表面,如此可以殺死油松種子的病菌和蟲卵。為提高油松種子的發芽率,關鍵是應用溫水浸種催芽方法,可以將消毒后的油松種子放置在40~50℃的溫水中,浸泡時間為24~48小時,確保油松種子充分吸水膨脹。在溫水浸種催芽過程中,需要定期更換溫水,確保水溫恒定,這樣有利于油松種子的萌發。油松種子溫水浸種催芽過程中,催芽環境控制工作至關重要,通常將溫度控制在20~25℃,濕度保持在60%~70%,光照要以散射光為宜。若要長期保存油松種子,則可以應用冷凍雪藏方法,該方法是長期保存油松種子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應用冷凍雪藏方法時,關鍵做法是將油松種子裝入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內的空氣要有效排除,然后放置于冰箱中進行冷凍保存即可,通常將冷凍溫度控制在-20~-10℃。
2.2造林地的選擇與處理
選擇造林地時,綜合分析油松的生長特點及造林區的氣候特點,最后選擇的造林地要具備三大特性:一是選擇山坡中上部、向陽及土壤疏松肥沃的造林地,避免選擇土壤貧瘠、低洼的造林地;二是排水良好與陽光充足,土壤的排水性與透氣性均較好;三是選擇壤土或沙壤土,避免選擇鹽堿地。
選定油松的造林地之后,結合實際情況落實一系列的處理措施,保證造林地為油松的生長和發育提供良好的環境。土壤準備中,主要進行造林地土壤的深翻處理,將石塊、雜草等雜物有效清除,使土壤變得疏松透氣。造林地土壤消毒處理中,可以應用福爾馬林消毒法、波爾多液消毒法、五氯硝基苯消毒法、多菌靈消毒法,可以殺滅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蟲。比如應用五氯硝基苯消毒法時,將75%五氯硝基苯與代森鋅有效混合,然后和適量的細土拌勻,最后將形成的藥劑均勻撒施于造林地,能夠對土壤傳播的炭疽病、菌核病、立枯病等病害進行有效防治。在土壤準備階段,為保證施肥作業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需要提前對造林地土壤進行酸堿度檢測與養分檢測,充分了解土壤的養分需求和肥力狀況。肥料選擇方面,建議結合應用有機肥和無機肥,有機肥主要是充分腐熟的羊糞、綠肥、牛糞,因為富含有機質和微量元素,所以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與改善土壤結構;無機肥主要是尿素、磷酸二銨、復合肥,可以對造林地土壤中的氮、磷、鉀等大量元素進行補充。施肥時間方面,通常是在油松造林前的1~2個月進行施肥,堅決避免在施肥之后立即造林,通過留有足夠時間,可以確保肥料被土壤充分吸收。施肥方式方面,油松造林土壤準備階段應該優先考慮應用穴施或溝施的方式,比如應用溝施方式時,主要做法是沿著油松造林區域開挖出深度為20~30cm的溝,然后在溝內均勻撒施肥料,最后覆土[2]。施肥量控制方面,要結合油松生長需求、土壤肥力、造林密度等因素確定出施肥量,避免施肥量過多或過少,并保證肥料集中于油松根系生長區域,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除此之外,要進行造林地土壤酸堿度的調節,確保油松生長于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中,將土壤pH控制在6.0~7.5。
2.3育苗與移栽
甘肅舟曲地區的油松育苗作業中,以春季為宜,并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適當調整育苗時間。育苗作業開始之前,對育苗地澆足水,確保土壤濕潤。油松的育苗中,大田式壟作育苗、營養杯育苗是兩種常用方法。以營養杯育苗方法的應用為例,大多選用6cm×20cm這一規格的營養杯,所配制的營養土需要以生土為基本原料,并加入適量的廢舊鋸沫與干凈河沙進行攪拌處理,最后制作出透氣、肥沃、疏松的營養土,利用營養杯可以為油松苗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播種時,在營養杯內均勻地進行油松種子的點播,通常每個營養杯內放入7~8粒油松種子,播種之后及時用細沙土覆蓋,將覆土厚度控制在1cm左右。油松苗生長期間,要及時澆水和除草,澆水時一定要澆透水,保持土壤濕度及提高油松苗的成活率,還需要在油松苗生長旺盛時科學施肥,比如要科學施用氮肥,適量的氮肥有利于促進油松苗的葉片生長與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對于加快油松苗的生長速度有重要作用。為促進油松苗的木質化,并提高油松苗莖干的韌性與硬度,要注重鉀肥的施用,常用的是硫酸鉀與氯化鉀。
待油松育苗成功,同時適宜進行油松幼苗的移栽時,則可以開始移栽作業。移栽油松幼苗之前,先在造林地挖好種植穴,根據油松幼苗的根系大小確定種植穴的大小,要求種植穴比油松幼苗的根系稍大一些,避免出現窩根現象。為確保和提高油松種植的成活率,要高度重視油松幼苗的選擇,保證所要種植的油松幼苗滿足四方面要求:一是有健康的生長狀態,顏色鮮綠與葉片飽滿,沒有病蟲害的跡象;二是確保根系完整無損,有發達的主根和側根;三是頂芽飽滿,避免頂芽受損傷;四是有較強的抗逆性,對造林地環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2.4撫育與管理
油松種植中,撫育與管理是關鍵環節,涉及較多的技術措施。油松的撫育與管理中,主要包括修剪整形、肥水管理、松土與除草、清除枯枝病枝。
修剪整形中,需要通過合理的修剪對油松樹形進行調整,促進油松樹冠的均衡生長,同時確保油松樹木的通風透光性。油松的修剪作業中,要避免過度修剪,秉承“輕剪為主,重剪為輔”這一重要原則。肥水管理中,綜合分析土壤條件與油松的生長需求,然后制訂出科學可行的肥水管理計劃,施肥時要以有機肥為主,輔助施用化肥,保證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平衡供給。在春季和秋季,此時油松處于生長期,并且生長速度較快,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追肥。灌溉時要綜合分析土壤墑情與天氣情況,通過灌溉來保持土壤濕潤,不過要避免積水,條件滿足時應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在土壤上凍之前,澆一次封凍水,有利于確保油松安全過冬。松土與除草中,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油松根部的松土作業,有效打破土壤板結,使造林地土壤的保水能力與透氣性得到提高。除草時,要及時清除油松生長過程中周圍的雜草和灌木,避免影響油松的生長。在清除枯病枝時,關鍵的做法是進行油松的定期修剪,將病弱、重疊、枯死、交叉的枝條及時剪除,避免枯病枝危害油松的健康生長[3]。
3油松的主要病害防治對策
3.1松材線蟲病的防治
松材線蟲病是由松材線蟲寄生于油松體內而引起的一種病害,通過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蟲進行傳播。油松在感染松材線蟲病之后,整個樹冠部針葉的顏色由黃色變為紅褐色、黃褐色,整株油松有萎蔫、枯死的現象。若不進行過早干預,則油松可能會在感染此病后的40d左右時死亡。
松材線蟲病的防治中,一是在林間設置誘捕器,確保誘捕器能夠有效覆蓋整個林區,將傳播松材線蟲的媒介昆蟲成功誘集并殺死;二是出現病害之后利用農藥進行噴霧防治,所選用的農藥要低毒、環保及高效,比如應用氧化樂果、高效氯氰菊酯、MEP乳劑,主要針對的是媒介昆蟲松墨天牛,再比如可以應用生物制劑;三是及時伐除感染松材線蟲病的油松,并進行焚燒、粉碎等處理,避免松材線蟲病的傳播;四是設立隔離帶,通過隔離帶阻止松材線蟲病的擴散和蔓延。
3.2油松落針病的防治
油松落針病由真菌引起,主要危害油松的針葉,初期時油松針葉上出現很淡的綠色斑點,中期和后期則有較多橢圓形的病斑,導致整個葉子枯黃與針葉脫落。當光照不足、空氣污染嚴重、土壤板結和貧瘠、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時,油松出現油松落針病的風險會加大。
油松落針病的防治中,一是營造混交林,比如將油松與紫穗槐、胡枝子、沙棘等灌木樹種進行混交,有利于優化林分結構,林分的抗逆性與生態穩定性均得到提高,可以預防油松落針病;二是在春末夏初噴施45%代森銨200~300倍液、50%退菌特500~800倍液、70%敵克松500~800倍液等藥劑進行油松落針病的防治;三是及時清理病葉,并進行落地病葉的深埋或燒毀,從而有效減少病原;四是避免在積水、土壤板結、低洼的地塊種植油松,并注重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五是定期進行雜草、落葉等雜物的清理,并進行油松的定期修剪,使樹冠的通風條件和光照條件保持良好狀態。
3.3油松枯梢病的防治
油松枯梢病也被稱為松樹枯梢病,通常發生于苗木至成林大樹的針葉、芽、枝梢和根莖處,初期的癥狀表現是針葉、枝梢、嫩芽出現青銅色,并可以漸變為紅褐色。油松枯梢病嚴重時,油松樹皮潰瘍與皮層開裂,病部向枝干蔓延,最后整株油松枯死。
為有效防治油松枯梢病,一是在幼株發病初期噴施75%百菌清600~1000倍液或者1%波爾多液,雨天時增加噴灑次數;二是加強撫育管理,有效清除枯枝、落葉和雜草,病枯枝要集中銷毀;三是若油松種植于瘠薄土壤及沙地上,則需要增施有機肥料,以有效提高油松的抗病力;四是保持樹冠通風透光,同時改善土壤環境,減少油松枯梢病的滋生環境;五是營造混交林,比如將闊葉樹種與油松進行混交。除此之外,油松生長過程中要注重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維持好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油松的抗病害能力[4]。
4油松的主要蟲害防治對策
油松的主要害蟲是松毛蟲、油松梢斑螟,嚴重危害油松的生長質量和成活率。松毛蟲主要取食油松的針葉,對油松造成大量破壞,每年10月下旬幼蟲可以從樹皮的縫隙中爬出來破壞油松的生長。油松梢斑螟是鱗翅目螟蛾科松梢螟屬的一種昆蟲,嚴重危害油松、黑松、赤松、馬尾松等,幼蟲可以蛀食球果及嫩梢,導致油松嫩梢出現枯萎、倒伏、彎曲等現象。除此之外,紅脂大小蠹、松皮尖蛾、松蚜都可以危害油松的健康生長,比如松皮尖蛾的幼蟲可以蛀食油松樹干韌皮部,導致樹勢衰弱與樹冠大量流脂。
油松梢斑螟的防治中,可以重點從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這三個方面入手。化學防治中,可以在越冬幼蟲轉移到雄花序時期噴施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者噴施80%敵敵畏乳油,針對幼齡蟲還可以噴施20%滅幼脲或2.5%溴氰菊酯。生物防治中,要注重保護和利用油松梢斑螟的天敵,主要是松毛蟲赤眼蜂、姬蜂,有利于減少油松梢斑螟的發生風險。物理防治中,充分利用油松梢斑螟的趨光性,可以通過高壓汞燈、黑光燈進行油松梢斑螟的誘殺。松毛蟲的防治中,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一系列技術措施發揮重要作用,要注重推廣應用。生物防治中,一方面是應用苦參堿、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劑進行松毛蟲的防治,可使松毛蟲中毒死亡,另一方面是保護和利用松毛蟲的天敵,主要是赤眼蜂、食蟲鳥類、姬蜂,可以有效減少松毛蟲的數量。物理防治中,主要是利用高壓電網或黑光燈進行松毛蟲的誘殺,主要是在成蟲羽化期進行燈光誘殺,這一過程中還可以通過人工方式捕殺松毛蟲。化學防治中,可以在松毛蟲幼蟲期應用溴氰菊酯、2.5%六六六粉劑等農藥進行防治,將幼蟲和成蟲有效殺死。至松毛蟲越冬期,為殺死越冬幼蟲,可以對樹干刮皮后涂藥,或者應用溴氰菊酯等農藥。
綜上所述,油松種植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推進油松種植的科學化和高質量有重要意義。油松的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有很強的復雜性和專業性,現階段較有效掌握油松種植技術,可以落實一系列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積累的成熟經驗做法值得推廣應用。在后續,要進一步圍繞油松的種植與病蟲害防治進行研究,注重引入新方法和新技術,不斷提高油松造林的成活率。
參考文獻:
[1]孔令鑫.油松品種改良及育苗技術[J].山西林業科技,2024,53(01):34-35.
[2]王新泉.淺析油松育苗管理技術[J].廣東蠶業,2022,56(06):78-80.
[3]慕欣欣.油松育苗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03):22-24.
[4]劉濤.油松常見病蟲害危害與防治[J].種子科技,2022,40(1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