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劇仿佛是比宮斗劇更古早的存在。那命懸一線緊張刺激的節奏,分分鐘吊起觀眾的胃口來。眾多醫療劇伴我度過守著電視等節目的青蔥歲月,現在還能想起那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號:《急診室的故事》《妙手仁心》《白色巨塔》……在這類歷史悠久的題材上老樹開新花并不容易,新劇《匹茲堡醫護前線》可算一個驚喜。
《匹茲堡醫護前線》最大的優點,是“給書聽”,沒有廢話,治病救人之外枝蔓的情節非常少。劇情集中在15個小時之內的一次輪班之中,地點不出醫院大門,總共15集,一集一個鐘頭。這種嚴守三一律的設定使得故事情節非常扎實。大家一門心思就是工作,沒人能騰得出手來搞搞曖昧,因為眼見著沒有那個閑工夫。不談戀愛的工作戲太好看了。劇集是基于救死扶傷本身的意義,而不是輕飄飄的眼波流轉,建立起各位人物的性格和尊嚴。在此之上,再來寫醫護病患的疲累,醫院長期的人手短缺,制度的各種毛病,就都容易令人接受。觀眾并不是因為跟某個人物的共鳴,而是能夠肯定這份工作的價值,進而認同需要改進的方方面面。

不談戀愛的工作戲太好看了。大家一門心思就是工作,沒人能騰得出手來搞搞曖昧。
不談戀愛,不等于人物沒有感情。時間線緊湊的優勢在這里再度顯現,劇集必須集中精力反映情感爆發的時刻。若論賺眼淚,醫療劇是有便宜可占的,生老病死本就容易喚起惻隱之心。《匹茲堡醫護前線》并沒有濫用這個優勢,而是將抒情緊湊地穿插在劇情推進之中。面對不知如何與即將離世的親人告別的家屬,一直懷揣心事的男主人公對他們說,據說有四句話,總是有用的:“我愛你;謝謝你;我原諒你;請原諒我。”如果你也送別過親愛的人,也許就能體會這四句簡白的言語所蘊含的足以令人淚流滿面的力量。不再需要描摹過往的情感糾葛,也不再需要竭力形容救治過程的辛苦波折,幾句臺詞就能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這里療救的對象已經不僅限于病患,也是在幫助家屬渡過人生中注定的艱辛。我們講“醫者父母心”,形容的也許就是這種心懷慈悲的時刻。密集和留白的合理配置,使得劇情雖然緊湊,但并不令觀眾感到疲累。
雖然海報上只有男主人公一個人,但《匹茲堡醫護前線》其實是一部優秀的群體戲。劇集基本拋棄了人物性格塑造上的陳腐舊套,沒提什么童年陰影,沒見什么前女友前男友僵尸復活,沒有勾心斗角的戲碼,甚至基本放棄了醫療劇常見的競爭橋段。只通過工作來打造人物,這真是讓觀眾樂見的野心。劇集中有一位非常颯的護士長,實習生聽說她已經在急診工作了37年,驚訝道:“你應該得一枚獎章!”護士長爽朗地笑起來,回答說:“漲工資就行了。”確定自己的工作有意義,值得褒獎,簡直令人羨慕到想為她起立鼓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