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游民,這一利用數字技術,不受傳統工作場所限制,自由移動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如今已成為各地爭相吸引的“香餑餑”。據統計,全球數字游民數量已超過4000萬。
各地啟動數字游民社區項目
3月1日,中國北方首個數字游民國際人才港——京津冀(天津濱海)數字游民國際人才港在天津經開區正式啟動。這一項目依托天津經開區的現代服務業區和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旨在為全球數字游民提供一個集人才引育、產業孵化、跨境協作于一體的“國際生態圈”。
天津的人才港項目提供了高速穩定的網絡、舒適的辦公空間、多樣化的生活休閑區域以及全方位的配套政策,滿足數字游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需求。與此同時,黃山數字游民公社、海口數字游民社區等地也相繼開放運營,為數字游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
黃山數字游民公社總投資超過2000萬元,位于黃山市屯溪區,主要吸引高學歷、高技能、高收入的“三高人群”,從事文創、互聯網IP、設計、咨詢等行業。海口數字游民社區則位于龍華動漫產業園,提供了共享辦公樓、共享直播室等配套設施,吸引了涵蓋動漫、游戲、AI+等多個領域的企業進駐。
除了硬件設施的完善,各地還紛紛出臺政策支持數字游民的發展。浙江麗水推出了《麗水市支持數字游民發展八條措施》,包括獎補政策、創業資助、貸款貼息等,全域招引數字游民。云南安寧成立了“數字游民”人才驛站,提供全方位幫助和精準匹配供需資源的服務。上海漕涇則打造了數字游民國際村,提供了5G網絡覆蓋和“十大最美工位”,支持數字游民在綠水青山間追尋“詩和遠方”。
數字游民帶來的效果和挑戰
數字游民的到來為各地發展帶來了積極效果。他們不僅擴大了鄉村和城市的朋友圈,還為當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意。在浙江安吉余村,數字游民通過“全球合伙人計劃”落地生根,為村莊帶來了文化創意、研學教育等新穎業態。在黃山數字游民公社,年輕數字游民通過內容創作和傳播,推動黃山的活化,為這一世界級IP注入新的活力。在四川資陽國際數字游民社區,青年創業者得到了堅實的后盾,社區成功引入了人才及新興產業,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
然而,數字游民與地方發展的深度融合仍面臨挑戰。京津冀(天津濱海)數字游民國際人才港運營方負責人指出,中國數字游民仍缺乏適配需求的短租辦公綜合體,社會對“非坐班”職業的偏見也有待破解。因此,地方需要有規劃配套產業的意識,借助數字游民這一流動人才,為地方產業拓展出更大的空間。
為了創造人才和地方的深度鏈接,各地正在積極探索和實踐。他們通過提供優質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出臺政策支持,以及舉辦各類活動等方式,吸引和留住數字游民。同時,他們也在努力消除社會對數字游民的偏見和誤解,提高社會對這一新型職業群體的認知和認可。
未來,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數字游民這一群體將會繼續壯大。各地需要繼續加強規劃和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和政策支持,為數字游民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同時,也需要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和合作,共同推動數字游民與地方發展的深度融合,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綜合中國新聞網、大皖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