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移民村,過去確實存在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給我們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現在,通過移風易俗工作的推進,這些陋習得到了有效遏制。大家在婚喪嫁娶等方面更加注重節儉和文明,不僅減輕了人情負擔,還促進了鄉風文明,讓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和睦。”青銅峽市青銅峽鎮同興村的村民感慨道。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中,整治陳規陋習,弘揚新風正氣,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工作,是保障鄉村振興行穩致遠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青銅峽鎮堅持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持續推進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發展,著力做好“立、破、守、優”四篇文章,推動“陳規變新約、陋習變文明、舊俗變新風”,培育鄉風文明新風尚,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深化“一約四會”
“立”體制機制
移風易俗,首在立規。鎮黨委指導各村按照“擬定草案、征集民意、審核把關、審議通過、公布執行”5個步驟,將抵制高額彩禮“一個不高于、兩個不超過”(不高于彩禮倡導標準,不超過宴席桌數和隨禮金額標準)和“愛國守法、孝老愛親、鄰里和睦、移風易俗、勤儉持家、保護環境、保障權益”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形成簡單明了、易懂易記、富有時代特征和鄉村韻味的自治約定。同時,組織村民代表大會推選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和禁毒禁賭會成員,讓村民自己選會長、立規矩、定制度,激發群眾自我管理的主體意識,使群眾從鄉村治理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從“要我做”變為“我要做”。2024年以來,修訂、公示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章程、道德評議會章程、村民大會章程、禁毒禁賭會章程60份。
選樹先進典型
“破”陳規陋習
一個典型就是一個標桿,就是一面旗幟。始終在樹典型學典型上下功夫,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作用,整合綜治、團委、婦聯等部門力量,廣泛開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家庭”、“見義勇為”等各類選樹活動,涌現出“中國好人”李桂英、劉志海、楊福珍,“寧夏好人”丁立新、丁兆明,“吳忠好人”周吉成等先進人物,培育選樹白佳偉、白勝珍夫婦等“零彩禮”5對,金濤、張悅等“低彩禮”18對,評選出好婆婆17人、好媳婦28人、最美家庭21戶,讓身邊人、身邊事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推動形成“一花引來萬花開”的榜樣效應,引領和帶動更多人踐行移風易俗。
2024年12月,青銅峽市10位“零彩禮”“低彩禮”先進典型代表受到禮遇,他們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今天作為零彩禮家庭受到禮遇,我感到很自豪。作為父母,讓孩子們幸福是最重要的,當初沒要彩禮,就是為減輕孩子們的負擔,讓他們日子過得好一點。今后我會以此為激勵,向鄰里朋友多做宣傳,共同倡導‘移風易俗’。”“零彩禮”示范戶代表說道。
開展志愿服務
“守”文明陣地
志愿服務是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的有效方式。充分發揮婦女群體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的獨特作用,全鎮成立鎮、村兩級義務紅娘志愿服務隊12支,由村書記、村婦聯主席擔任隊長、網格員兼任婚姻勸導員,圍繞移風易俗、家教家風等,利用“庭院會”“板凳會”“涼亭會”等多種形式,開展一系列讓村民聽得懂、坐得住、樂意聽的宣講活動65場次,宣講“含金量”在村民一聲聲喝彩中顯著提升。
“不講排面不攀比,全家老少都歡喜;婚事新辦都點贊,大操大辦不提倡……”三趟墩村“敲門嫂”義務紅娘隊的志愿者走街串巷、進院入戶,刮起陣陣“最炫文明風”。充分發揮民間自樂班力量,組織13支文藝團隊根據政策倡導和生活變化,自編自導自演《移風易俗話新風》《馬姨媽說媒》等小品、快板、舞蹈節目,開展專題演出13場次,聲情并茂講政策、吹拉彈唱話新風,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作用,拍攝《婚姻斗地主》《抵制高額彩禮 倡導移風易俗》等短視頻10條,受到了群眾的好評與點贊,推動移風易俗更接地氣、更冒熱氣、更聚人氣。
專項行動引領
“優”長效管理
長效管理是移風易俗工作持續深入推進的重要保障。深入開展農村高額彩禮專項治理,建立“支部引領、組織倡導、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工作模式,制定鎮、村黨員干部婚姻事項報備制度,簽訂鎮、村黨員干部抵制高額彩禮承諾書667份;對黨員家庭、幫扶家庭、適婚家庭分類建檔,落實“四包一”措施,實時掌握全鎮880位適婚青年婚嫁信息,針對性開展宣傳教育引導,督促黨員家庭、幫扶家庭堅決抵制高額彩禮,勸導一般家庭自覺抵制高額彩禮;結合鎮情實際制定《青銅峽鎮2024年農村婚俗新風禮遇措施》,對經市委社工部門認定的“零彩禮”“低彩禮”新婚夫婦進行獎勵,累計發放獎勵資金2.8萬元,切實將抵制高額彩禮家庭禮遇嘉許政策落到實處,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文明婚俗帶來的實惠,主動踐行文明婚俗。2024年全鎮農村戶口共登記結婚62戶,平均彩禮8.5萬元,同比下降35.75%。
青銅峽鎮聚焦農村高額彩禮專項治理各項行動,不斷豐富宣傳內容和形式,引導群眾尊禮俗、去低俗、廢惡俗,涌現出越來越多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文明新風踐行者,形成了淳樸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