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陽光照進惠農區燕子墩鄉簡泉村。
村民石月義在自家院子里洗漱。自從家里裝上了沖水馬桶,他再也不用大清早到旱廁倒便盆。此時,村民鄭興貴也已收拾好準備出門,去村里的大棚開啟一天的勞作。
如今的簡泉村,村民們有的像石月義一樣,享受著宜居的田園生活;有的像鄭興貴一樣,投身于大棚特色種植。他們都嘗到了農村環境舊貌換新顏的“幸福果”。
據了解,簡泉村是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燕子墩鄉下轄的行政村,地處賀蘭山腳下,因村中山澗有泉水涌出而得名。村莊被一條公路分隔開來,一邊是居住區,一邊是密布溫室大棚的生產區。
2020年11月,農業農村部認定簡泉村為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設施瓜菜);2021年9月,簡泉村被列入第一批寧夏特色旅游村鎮名錄。該村致力于在“文明+”上下功夫、出實招,“走新”更“走心”,為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豐潤的道德滋養。
“文明+志愿服務”聚民心
黨群聯動共治陳規陋習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風俗。2017年以前的簡泉村危房土路、雜草叢生、陋習盛行,婚喪嫁娶盲目攀比,講排場比闊氣,是遠近聞名的“爛莊子”“上訪村”。
打鐵還須自身硬,村兩委放出“狠話”:“簡泉如果不發展,干部自覺讓位子!”他們堅持以“支部引領,理事會牽頭”,抓班子、強凝聚,商議成立“你別煩”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吸納志愿者20余人,挨戶走訪群眾180多戶,梳理堵點問題,做通鄉親們的思想工作……隊員通過“厚著臉皮子、彎著腰桿子、磨破腳板子”工作法,重點聚焦高額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整治,積極開展文明勸導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廣大村民樹立“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暖心窩勝過塞錢包”的理念。
漸漸地,村民們從過去的講排場、比氣派、互相攀比,到現在的比整潔、比文明、比孝老愛親,志愿服務隊讓鄉親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更新觀念,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文明鄉風。
“文明+多維共建”立規矩
村規民約涵養淳樸民風
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立好規矩,才能讓村民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簡泉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建章立制推進移風易俗。健全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運行機制,修訂章程,明確操辦標準和流程,持續動員黨員干部、先進典型、鄉賢人士等加入。構建村規民約約束,將高額彩禮、人情禮金等納入其中,以順口溜的形式編寫《村規民約》,口口相傳、易懂易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村民的一言一行,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
此外,村干部常態化入戶走訪,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接收到民政局反饋回來的函告書后,第一時間督促村民及時簽訂承諾書,做實紅白事宜操辦登記表、操辦報告表、協辦表,明確規定紅白事的辦事流程、宴席桌數及禮金額度,為村民文明辦事劃清了底線紅線。
“文明+言傳身教”樹榜樣
以良好家風引領文明鄉風
“老壽星去世,應該大操大辦,全村就她一個人活了103歲,是喜喪。”2017年,村民安樂勤的母親去世,面對一些村民“大操大辦”的建議,安樂勤對大家說:“我母親在世的時候就從沒給別人添過麻煩。現在她去世了,我也不想給大家添麻煩。村里一直在宣傳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我們要支持村委會的工作?!卑矘非跊]有請喪樂班子吹打,就通知了少部分親戚簡單辦理了喪事,象征性地收取了10元慰問禮金。
2022年3月村民任進賢的母親去世,任進賢與兄弟姐妹第一時間聯系村里的紅白理事會,簽訂了白事簡辦承諾書,并表示不收禮、不待客、不大操大辦,喪事簡辦,他們用清茶、素面招待前來吊唁的親鄰。
簡泉村深入挖掘運用本土已形成的良好家風,把立得住、叫得響的先進典型確定為“中心戶”,教育引導村民見賢思齊、擇善而從。近年來,先后涌現出了從黑頭到白頭、幾十年照顧婆婆生活起居毫無怨言的好兒媳黃翠蘭;堅守孝道七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在床母親的石月軍、石月紅、石月輝三兄弟;20多年來堅持為村里的留守老人義務理發的村黨支部組織委員王連珠等一批孝老愛親的典型。
“文明+特色產業”惠民生
激活鄉村經濟新動能
硒是一種微量元素,當土壤中的硒含量富集到大于每公斤0.4毫克時即為富硒土壤。簡泉村地處北緯38度線,農業用水以山泉水、井灌為主,地勢偏高,土壤硒含量達到每公斤0.619毫克,遠超過標準含量。
探索發展的道路,離不開新技術的支持。近年來,簡泉村充分發揮交通便利和土壤富硒優勢,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黨支部動員村民積極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蚯蚓生物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滴灌等新技術,形成了以硒甜瓜、西紅柿、黃瓜、草莓等為主的特色設施農業生產基地,注冊登記了“簡泉”這一自治區馳名商標。
目前,全村溫室規模已達到500余座,占地800余畝,年產新鮮蔬菜瓜果500余萬斤,年產值達到1700萬元,大力發展北絨山羊、肉牛養殖,山羯羊年存欄量1萬多只,奶牛1300多頭、肉牛400多頭,利用簡泉村天然富硒地塊內大面積的經果林,養殖雞鴨鵝等禽類發展林下經濟,提升土地附加值,提高收益率。
2024年,簡泉村村民人均收入達到2.9萬元。這些數字不僅是經濟增長的體現,更是簡泉村蓬勃發展的有力證明,富硒瓜菜產業成為了村民的致富產業、品牌產業。百姓在鄉村治理中得到真實惠,推進鄉風文明成為村民們的新期盼。
“文明+文化沁潤”筑底蘊
建設精神富足高地
村民們的物質生活富裕了,精神需求也就提高了。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簡泉村充分挖掘文化遺產、人文精神,激活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動力。
烈士崖,是位于簡泉村一隊南側,落差100多米、地勢險峻的懸崖。1950年4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剿匪部隊三名戰士在與土匪戰斗過程中,英勇跳崖壯烈犧牲,后人將此山崖改名烈士崖,以此紀念。2018年,簡泉村在此打造紅色教育基地,面向黨員群眾免費宣講、參觀學習,已接待黨員群眾2萬余人次。
簡泉村還把紅色文化、賀蘭山巖畫與“硒”等元素結合起來,打造懷舊風格巖畫墻和文化長廊,利用廢舊水塔打造“硒甜瓜”雕塑。憑借農產品良好發展勢頭,每年舉辦“采摘節”“農民豐收節”,聘用簡泉村富硒瓜菜宣傳大使廣泛宣傳,為推動富硒產業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奠定基礎,也為打造特色鄉村的新名片夯實了基礎。
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文明寶庫的鑰匙。簡泉村“安氏中醫”,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杰出代表安維廉曾為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專家,其孫子安全壯是安氏中醫代表性傳承人,他精于治療心臟病、胃病、氣管炎、腰腿疼等疾病,使得“安氏中醫”在西北地區聲名遠播。從治病救人到非遺傳承,“安氏中醫”擦亮了簡泉村中醫藥這塊金字招牌。
如今,簡泉村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村里瓜果飄香、雞鴨成群,村容村貌干凈整潔,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該村先后獲得“自治區文明村”“寧夏特色旅游村”“自治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第二屆自治區移風易俗工作先進紅白理事會”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