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東北一隅的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湯池鎮集賢村,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適宜種植藍莓。多年前村民就開始嘗試種植,但規模一直不大。 直到2020年,村黨支部敏銳捕捉到藍莓產業的潛力,決心將其打造成鄉村振興的“金鑰匙”,“賢莓壹品”的故事才由此拉開帷幕。
集賢村的藍莓產業,在起步階段就面臨諸多挑戰。種植技術落后、資金短缺、市場認知度低,每一個難題都像攔路虎,橫亙在藍莓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小小的藍莓,如何突破重重困境,成為村民致富的 “金果果”呢?
破冰:
觀念革新" 打破發展枷鎖
“種藍莓?能掙錢嗎?別到時候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集賢村決定大力發展藍莓產業之初,這樣的質疑聲不絕于耳。過去,村民大多種植玉米、大豆等傳統作物,靠天吃飯且收益微薄。村民祖祖輩輩習慣了種植傳統農作物,對藍莓這種新鮮玩意兒充滿疑慮。
藍莓種植需要前期大量投入,從種苗采購、土地改良到技術學習,每一步都充滿不確定性。村民老張,一開始就是堅定的反對者。“我家那幾畝地,種了一輩子莊稼,突然要改種藍莓,心里真沒底。”
面對村民的抵觸情緒,村黨支部沒有退縮。多次召開村民大會,邀請農業專家現場講解藍莓的市場前景和種植技術,還組織村民代表到藍莓種植發達地區參觀學習,讓大家親眼看到藍莓產業帶來的巨大收益。
“百聞不如一見,去外面看了之后,才知道藍莓能有這么大的‘錢’景。”參觀回來的老李,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
在村黨支部的不懈努力下,越來越多的村民轉變了觀念。從最初的觀望,到主動參與,村民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如今,集賢村的藍莓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從前一直說“不”的老張,也成了藍莓種植的一把好手。靠著種植藍莓,村民的家庭收入大幅提升,日子越過越紅火。
村里還積極與科研院校合作,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建設高標準藍莓種植示范基地,為藍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數據顯示,集賢村藍莓種植面積已近60畝,通過科學種植和管理,藍莓產量逐年遞增,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突圍:
精研品質" 鍛造核心競爭力
對于“賢莓壹品”來說,如何在眾多藍莓品牌中脫穎而出,關鍵在于藍莓的品質。集賢村的藍莓種植戶從源頭抓起,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在土壤改良上投入大量資金,引進優質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為藍莓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堅持綠色防控理念,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減少農藥使用,確保藍莓的綠色健康。
為了提升藍莓品質,集賢村還積極培養本土技術人才。定期邀請農業專家到村里開展技術培訓,從種植技術、修剪技巧到病蟲害防治,進行全方位指導。村里的年輕小伙小王,通過參加培訓,掌握了先進的種植技術,成為了村里的技術骨干。他管理的藍莓園,果實品質上乘,深受消費者歡迎。“要種出好藍莓,就得用心鉆研技術,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小王認真地說。
在提升種植技術的同時,集賢村還注重品牌建設,注冊了“賢莓壹品”商標,并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博覽會,提高品牌知名度。2024 年,“賢莓壹品”在“鄉村振興 品牌振興”中國農業品牌甄選會上大放異彩,吸引了眾多采購商的關注,現場簽訂了大量訂單。
如今,憑借卓越的品質,“賢莓壹品”在市場上贏得了良好口碑。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各大城市,還遠銷海外,成為集賢村的一張亮麗名片。
為了進一步提升品質,集賢村計劃建設藍莓質量檢測中心,對每一批藍莓進行嚴格檢測,確保品質達標。同時,加大對品牌建設的投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宣傳“賢莓壹品”,提升品牌影響力。目前,“賢莓壹品”已獲得多項質量認證,品牌價值不斷攀升。
出圈:
多元拓展" 開拓廣闊天地
在品質過硬的基礎上,集賢村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讓藍莓產業“活”起來。
今年年初以來,村集體將目光投向了線上銷售。計劃通過“短視頻+直播”的方式,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提高藍莓銷售量。
“通過直播帶貨打破時空限制,用小屏幕打開大市場,搭建起農特產品銷售的新渠道,為產業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活力。讓我們的農產品能夠‘走出去’,進而帶動村民致富,壯大村集體經濟。”村委會主任李國臣介紹道。
“以前村集體賬上沒錢,修路都要靠上級撥款。現在將藍莓收益的一部分投入環境整治,路燈、文化廣場全建起來了!”保潔員老李一邊清掃大棚外的積雪,一邊自豪地說。
通過“集體收益反哺民生”機制,集賢村持續提升基礎設施,先后獲評省級文明村、宜居示范村。
站在新起點,集賢村將申請上級“邊境特色鄉風民族融合”項目,計劃建設兒童樂園、景觀門、景觀長廊、露營地等設施,打造近郊游特色農業基地。
李國臣信心滿滿地表示:“我們將繼續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帶領村民把藍莓產業做大做強,讓‘賢莓壹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讓集賢村的村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