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拉加鎮地處黃河谷地,海拔3200米,地理條件較好,以前一直是果洛州露天種植馬鈴薯的區域,“深眼窩”則是洋玉村保留的傳統馬鈴薯種植品種。長期以來,因種植分散,沒有好的種植技術,馬鈴薯產量低,群眾收益差。
“洋玉村有永久基本農田500多畝,既要守住耕地保護紅線,還要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助農增收,我們還是看中了比較適宜當地的馬鈴薯種植項目。”拉加鎮黨委書記肖振說。
2023年,拉加鎮落地實施了地膜馬鈴薯種植項目,政府投入25萬元,對原有產業擴大規模,增加種植面積,購置機械設備,改善了田地周邊交通。以前,種、收全靠人工,現在有了種植設備,效能提高了很多。改善種植條件后,馬鈴薯喜獲豐收。去年12月,看著成堆的馬鈴薯,村民們樂了,可馬鈴薯的銷路卻成了難題。
“我們的馬鈴薯種植地海拔高、日照充足、土地松軟,品質很高,經過烹飪后更是軟糯可口,但沒有知名度。”政府工作人員到處聯系單位,做宣傳,幫忙銷售。“沒想到,經過十多天努力,40多萬斤馬鈴薯銷售一空,還供不應求。”
村民們看到馬鈴薯銷售一空,心里踏實下來。村民扎西尼瑪激動地說:“真沒想到,一畝地能產出5000斤馬鈴薯。我家有4畝地,2024年收了2萬斤,賣出去了1.6萬斤,保留了4000斤挑出品質好的作為今年的種子,剩下的自己食用。”
洋玉村2023年至2024年共產出馬鈴薯124.5萬斤,總收益75萬余元,帶動31戶農戶增收,年戶均增收約1.1萬元,16人參加勞動,平均年收益4500元。
為提高附加值,拉加鎮正在建設粉條加工廠,利用東西部協作資金更新設備。“從手工作坊到規范化生產,我們想讓產品更利于銷售,進一步助農增收。”肖振介紹。
今年,粉條加工廠建成后,將成為村集體經濟產業,幫助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
(來源:《西海都市報》)